政企合力穩訂單拓市場 中國外貿一季度平穩開局

海關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10.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其中,出口6.13萬億元,同比增長6.9%。

4月14日,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在外部困難挑戰增多的情況下,各地各部門和廣大外貿經營主體積極應對,推動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實現平穩開局。

流程前置 跨境電商讓產品出口更高效

寧波亞集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集物流」)跨境電商出口前置倉內,場地負責人吳剛正指揮卸貨工人將一批貨物卸到3台自動化流水線設備,該批貨物品名為電視支架、貓爬架等,貨值約11300美元,將從寧波舟山港出發運往海外。

跨境電商出口前置倉,是指設在國內口岸、專門為跨境電商出口貨物服務的物流集拚分撥中心,通過流程前置,把原本在海外倉完成的分揀、拆箱、包裝、組貨等環節放到國內完成,以提升終端物流配送效率。

國際集拚企業最怕船期延誤和反復拆箱,而在傳統模式下,企業需在貨物運抵港口後才能辦理通關手續,難免受不可控因素影響。寧波海關直接在前置倉內開闢「綠色通道」,企業可在貨物抵達港口前提前在倉內一次性完成申報、查驗、放行、裝箱等流程。「現在貨物到港前提前完成海關手續,到港即可裝箱裝船,物流效率提升了50%以上。」亞集物流總經理李峰說。

「從最初的試點持續擴容,到基本覆蓋全國,跨境電商已成為拉動我國外貿的新動能。」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魏浩表示,隨著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創新發展、海外倉建設的推進和佈局優化、國際物流體系建設加強,跨境電商對中國外貿穩定發展的作用將日益凸顯。

黃埔海關關員到毛織企業開展調研。周青攝黃埔海關關員到毛織企業開展調研。周青攝

「小單快反」 市場採購貿易助企「賣全球」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廣大外貿經營主體快速響應全球市場的多樣化需求,一些傳統產業憑藉著配套齊全、轉型升級快、經營靈活的優勢,也不斷推出「新品」「潮品」「爆品」,推動競爭力「煥新」。像玩具、服裝等行業,通過小訂單、多批次、快速反應的「小單快反」模式,將交貨週期從原來的1個月大幅壓縮到1周以內,顯著提升了國際競爭力。

自2020年11月廣東東莞開展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以來,截至今年3月底,東莞市大朗毛織貿易中心經該方式出口各類紡織原料及紡織製品貨值達119.02億元,客戶遍及全球176個國家和地區。

得益於產業集群優勢,大朗毛織企業發展形成了「小單快反」的模式,即接受小批量訂單,本地一站式配齊材料,快速完成設計、生產、交付全流程,靈活地解決了以往庫存積壓、市場反應滯後的問題。

東莞毛紡織行業協會秘書長陳春暖介紹:「幾十、幾百件的訂單都能接,利用3D虛擬打版技術,1到3天就能完成樣衣製作。從接單到交貨,大朗鎮企業最快7天。它把‘小單’劣勢轉化為快速搶佔市場的優勢,還攤薄了供應鏈、設備和人工成本,既滿足了國際品牌的快速上新需求,又適合初創品牌和網紅電商。」

據瞭解,與一般貿易相比,市場採購貿易具有三個特點:一是海關監管更便利,市場採購貿易設立了單獨的監管代碼「1039」,對這個項下申報出口實行簡化申報;二是稅收徵管更簡單,對使用市場採購貿易方式出口的貨物免徵增值稅,也不辦理出口退稅;三是結彙方式更靈活,從事市場採購貿易方式的境內和境外個人,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他們個人外彙賬戶來辦理外彙結算。

市場多元 企業乘「一帶一路」東風出海

近日,一列滿載板材、研磨球等貨物的中亞班列從江蘇(蘇州)國際鐵路物流中心緩緩駛出,開往哈薩克史丹。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搭乘「鋼鐵駝隊」開拓中亞新興市場。

 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是5.26萬億元,同比增長2.2%,規模再創歷史同期新高,佔我國外貿比重達到51.1%。

「傳統的海運雖然成本低廉,但運輸時間長,受天氣等因素影響大。而中亞班列則以其快速、穩定的特點,為我們企業出口提供了新的選擇。中亞地區還箱點、海外倉及堆場的建設,物流效率和穩定性進一步提升,吸引了更多的江蘇企業選擇家門口的班列。」蘇州大田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關務部經理壽挺說。

為了讓企業「搭車」更順暢,南京海關聯合鐵路部門、班列運營平台推廣鐵路「快速通關」模式,提高江蘇中歐班列境內段轉關運輸效率和便利化水平,對符合條件的貨物推行「抵站直裝」,確保出口貨物隨到隨檢。

近日,5輛滿載顯示器、PVC膜、無紡布的TIR國際公路運輸車輛整裝待發。在膠州海關監管施封后,該車隊將經滿洲里口岸出境。

上合示範區充分利用四港聯動及產業優勢,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青島西海岸利達物流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借助上合平台,我們在集貨、拓展新線路、通關方面,車隊得到了全程指導和幫助,整個流程越來越順暢,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

據青島海關介紹,目前上合示範區正不斷強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物流網絡銜接,著力構建「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新格局,暢通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通道,吸引更多國際運輸資源彙聚,為區域開放發展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