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僅僅數天就調整政策凸顯「蘋果擺脫中國」有多難
#蘋果難以擺脫對華依賴# 【日報:僅僅數天就調整政策凸顯「蘋果擺脫中國」有多難】#蘋果供應鏈根植於亞洲#日本《讀賣新聞》4月14日刊登題為《蘋果難以擺脫對華依賴》的文章,作者為山下福太郎。#iPhone17ProMax手機殼再曝光#歐盟推遲對美實施報復性關稅#
文章編譯如下:
美國特朗普政府暫時將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排除在「對等關稅」之外。蘋果公司的iPhone等產品主要在中國等亞洲地區生產,徵收「對等關稅」可能大幅提高這些產品的價格。僅僅數天就調整政策凸顯了美國對中國依賴之深以及製造業回流美國之難。
有統計顯示,2024年蘋果iPhone以約2.3億台的出貨量排名全球智能手機第一。雖然蘋果沒有公佈具體國家或工廠的產量,但埃弗科國際戰略和投資集團的數據顯示,iPhone的大部分產能位於中國。
特朗普多次聲稱「只要是美國製造,就沒有關稅」,力圖通過高關稅將製造業帶回美國,但這並不現實。
對於像蘋果這樣幾乎沒有自己工廠的企業來說,是由富士康等商業合作夥伴進行生產。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在彙編蘋果公司2024年公佈的主要供應商名單時發現,只有26家公司位於美國,而中國大陸約有156家,其次是台灣(49家)和日本(42家)。由此可見,蘋果的供應鏈根植於亞洲。
向這些供應商採購的零部件被運到富士康在中國和印度等地的組裝廠,在那裡被製成成品,最終出現在全球各地的蘋果專賣店。
日本綜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三浦有史指出:「如果只是將最終組裝環節轉移到美國,是無法避免關稅影響的,除非讓零部件也在美國生產。而大多數零部件不可能在美國生產,進口這些零部件也會被徵收關稅。這樣一來,在美國建廠就毫無意義了。」
「對比法」技術市場研究公司的數據顯示,美國進口的iPhone約有20%在印度生產。加速將產能轉移到印度可能是一種降低風險的措施。但行業媒體援引中印越電子(手機)企業協會相關負責人的話稱,印度工廠的良品率比中國工廠低10%左右。為了在增產的同時保證質量,印方需要培訓熟練工人,這需要時間。
蘋果2月曾宣佈,計劃未來四年在美國投資超過5000億美元,這讓特朗普欣喜不已。不過,蘋果計劃與合作夥伴建設的美國工廠將是生產人工智能服務器的工廠,而不是生產iPhone等消費產品的工廠。其他投資項目也多以研發為中心。
也就是說,在特朗普任期內獲得具有價格競爭力的「美國製造」iPhone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編譯/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