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理財回暖 年內新增9家上市公司認購信託產品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購買信託產品需求旺盛。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14日,今年以來已有31家A股上市公司認購了信託產品,合計金額接近50億元。其中,海信家電、方大特鋼、天邑股份認購金額位列前三,分別達32.4億元、3億元、2.26億元。

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認購信託產品總金額雖有所減少,但認購的上市公司數量增加了9家。

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指出,今年以來有多家上市公司佈局信託理財主要是在風險考量的基礎上平衡收益率的因素,在經過行業陣痛期後,信託理財常規產品的平穩性在增強。

用益信託研究員帥國讓建議,上市公司需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理性進行選擇,要把控制風險放在首位,產品的安全性和收益率需要以上市公司的風險承受能力來權衡,儘量選擇可靠的信託公司,選擇風險可控、收益合適的信託產品。

現金管理類、固收類信託產品受青睞

今年以來,海信家電四次發佈認購理財產品的公告。其中,2024年9月26日至2025年2月24日期間,海信家電及其附屬公司認購22.03億元百瑞信託理財產品;2025年2月27日至2025年3月18日期間,海信家電及其附屬公司認購26.1億元金穀信託理財產品。

具體來看,海信家電購買的百瑞信託產品包含百瑞安鑫增利3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百瑞安鑫增利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聚盈4號)等,購買的金穀信託理財產品名稱為金穀•信遠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均為固定收益類產品,中低風險,預期年化收益率隨市場波動,具有不確定性,產品投資範圍包括存款、債券等債權類資產。

今年3月底,海信家電還曾發佈公告稱,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增加現金資產收益為原則,擬使用自有閑置資金合計不超過人民幣230億元委託商業銀行、信託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進行短期中低風險投資理財。

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百大集團披露公告稱,百大集團最近12個月共投資了23個信託理財產品,認購金額合計11.24億元。

自2025年1月10日至3月26日,百大集團累計贖回理財產品24497.86萬元,收回上述理財產品本金24497.86萬元,並收到相應收益427.64萬元。理財產品受託方即包含杭銀理財、愛建信託、浙商銀行等。

截至2025年3月26日,百大集團委託理財餘額96122.52萬元,其中銀行理財產品22033.66萬元、券商理財產品8000萬元、信託產品66088.86萬元。

廖鶴凱表示,從上市公司投向上看,現金管理類、固收類信託產品更受青睞,現金管理類靈活穩定符合上市公司大部分閑置資金短期孳息的特點,固收類則屬於較長期的配置選擇。現金管理類需求增加是認購的上市公司數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上市公司需平衡安全性和收益率

百大集團披露公告稱,其購買的中誠信託的理財金額為1000萬元,具體產品名稱為中誠信託眾惠1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預計年化收益率4.50%。

百大集團委託理財的具體情況。公告截圖百大集團委託理財的具體情況。公告截圖

廖鶴凱表示,今年以來有多家上市公司佈局信託理財主要是在風險考量的基礎上平衡收益率的因素,在經過行業陣痛期後,信託理財常規產品的平穩性在增強。

「多數A股上市公司近年來現金流不充裕,更多地為主業發展做準備,現金流以保障生產經營為主。」廖鶴凱稱,信託產品依然是目前國內風險和收益平衡較好的投資品類,選擇面廣且大多數是中低風險的產品,適合高淨值客戶和公司閑置資金配置。

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表示,認購信託產品的上市公司數量增加的原因是分散投資需求、流動性管理需求和市場環境變化三大原因。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促使上市公司通過多元化投資降低風險。信託產品因其靈活性和定製化特點,成為企業分散資金配置的工具之一。

2023年,為完善信託業務分類體系,原銀保監會起草了《關於規範信託公司信託業務分類的通知》,明確將信託業務分為資產服務信託、資產管理信託、公益慈善信託三大類,並在每一大類業務下細分信託業務子項。

帥國讓表示,上市公司依然存在對信託投資的較大需求,在信託業務三分類的指引下,信託公司在法人及非法人組織財富管理信託中,可以綜合化提供包括財富管理、現金流安排、稅收規劃、公益慈善、薪酬延付、股權激勵等服務,以滿足上市公司閑置資金的多元化配置需求。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徐雨婷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