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殺人後潛逃30年,內蒙古包頭警方不懈追兇

4月13日,隨著內蒙古包頭市公安局民警把犯罪嫌疑人呂某良押解歸案,一起積壓30年的命案終於告破。30年間犯罪嫌疑人輾轉多地隱姓埋名,警方依靠蛛絲馬跡,在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下終獲真相。

從未間斷的生死追緝

1995年秋天,包頭市土默特右旗薩拉齊鎮後炭社區一群眾報警,稱自己房屋的租客閆某被人殺害。警方趕到現場時,被害人已死亡數日,與其合租的3名工友消失不見。警方立刻展開調查,並於同年在寧夏找到了其中2名工友。經調查,排除了2人的犯罪嫌疑。警方判定,另一名工友呂某良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命案發生地點。圖源:內蒙古警方命案發生地點。圖源:內蒙古警方

為盡快將兇手抓獲,土默特右旗公安局圍繞呂某良展開全面排查。當年負責該案的民警走過寧夏、山西、河南、廣東等地,但由於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案件始終沒有實質性進展。

「太遺憾了。」當年負責辦理此案、現已退休的民警老於介紹說,「我們每年最少要對呂某良可能藏身的地方走訪調查兩次。有一次,我們得到他在山西一煤窯打工的線索,便立即動身趕了過去,結果他的工友說呂某良回老家了。我們又立刻趕往他的老家,卻又是‘擦肩而過’。本來以為這次有希望抓到呂某良,結果還是讓他給跑了。」

在一代代刑警的筆記本里,都記著同一個未完成的案件編號。呂某良的下落就像一根刺,深深地紮在辦案民警的心中。在長期的偵查過程中,案件卷宗越來越厚,呂某良的具體信息也逐漸浮出水面。

攻堅克難萬里路真相昭然

近年來,包頭市公安局把命案積案攻堅擺在偵查打擊工作的突出位置,對重點案件開展逐案會商研究。隨著調查不斷深入,一條線索引起了民警注意。2024年4月,民警在呂某良老家找到一張女性照片,經調查發現該女子曾與呂某良共同生活。

聯繫到這名女子後,警方得知她和呂某良育有一女,現在母女二人在廣東生活。但呂某良20年前就與她分開,從此渺無音訊,案件偵辦又陷入困境。包頭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多次與土默特右旗公安局刑偵大隊研究會商,並指派民警前往查證線索。民警想到呂某良很有可能不會離女兒太遠,於是將偵查重點放在了廣東省。

2025年正月未過,民警再次啟動了新一輪的偵查工作,經過幾個月的摸排走訪、分析研判,終於在4月初掌握了重要線索,呂某良可能在廣東省某紡織廠打工。

來到紡織廠後,民警犯了難。原來,廠區內光員工公寓就有10棟,員工有數千人,大多都是流動人口,想從裡面找到一個隱姓埋名30年的嫌疑人,工作量巨大。

民警找到員工登記底冊,從數百頁信息中仔細搜索,雖然沒有發現呂某良的名字,卻發現了呂某良侄子的名字。「他很可能是用他侄子的身份潛藏在這裏。」民警緊緊抓住這來之不易的線索,馬上走訪了「這名員工」以前的工友。

功夫不負有心人,有工友說他近期在公寓附近出現過。民警隨即調取翻閱了數百小時的廠區監控錄像並結合工友指認,發現此人正是呂某良。

民警鎖定了呂某良的藏身地點,經過8個小時的蹲守,最終將其抓獲。

逃亡30年後,呂某良被抓獲。圖源:內蒙古警方逃亡30年後,呂某良被抓獲。圖源:內蒙古警方

經審訊,呂某良承認了自己就是30年前命案的實施者。呂某良說,當年自己27歲,酒後與工友拌嘴,一時衝動殺了人,造成了難以彌補的禍事。作案後,他扒火車逃離包頭,輾轉10餘個省份數十個城市。

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新京報記者 張靜姝 編輯 楊海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