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藍光儀」治寶寶黃疸有效?醫院:自行治療難保療效和安全
新京報訊(記者左琳 通訊員王凝嫣)黃疸是寶寶出生後最常出現的情況之一,部分新手爸媽面對「小黃人」時卻焦慮不堪,有時候還會走入治療誤區。近日,南京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接診了一位黃疸新生兒——家長看到寶媽群裡有人推薦「家用藍光儀」,便自行購買在家治療,結果寶寶的黃疸不僅沒有改善,每次照藍光時還表現出不適。
醫生告訴家長,治療黃疸需要特定波長的藍光,自行購買的藍光儀並不一定符合標準。此外,照射藍光時需要保護眼睛、會陰等部位,如果不是專業人員,無法全面掌握這些注意事項,因此新生兒黃疸的藍光治療需要到醫院進行,保證治療效果及安全。

據悉,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進而引起皮膚、黏膜及鞏膜出現黃疸為特徵的病症。約60%的足月兒、80%的早產兒會有肉眼可見的黃疸。如不積極治療,患兒可能出現嗜睡、吸吮無力、肌張力異常、發熱或體溫不升、哭聲尖銳等情況;如仍未進行治療,將進一步造成耳聾、智力低下、腦癱等神經系統永久性傷害。
目前,臨床已不再強調新生兒黃疸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更重視確定黃疸的干預值,比如黃疸出現時間早(出生後24小時內)、程度重、持續時間長,或者伴有其他如嗜睡、吃奶差、發熱等情況,都需要及時就醫治療。
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膽紅素通過尿液、糞便排出,因此確保寶寶良好的喂養有助於預防和治療黃疸,當母乳喂養不能滿足寶寶的需求時,可以適當地添加配方奶。光照療法(即「照藍光」)是最便捷、經濟、安全、有效的辦法,藍光可以分解照射部位的膽紅素,更易於通過尿液、糞便排出。此外,應用藥物減少膽紅素的產生,加速膽紅素的清除或抑制膽紅素的腸肝循環,包括白蛋白、肝酶誘導劑(如苯巴比妥)、益生菌、靜脈使用免疫球蛋白等。醫生判斷情況特殊時,可採用「換血療法」快速降低血膽紅素,更重要的是儘可能識別誘發黃疸的因素,進行針對性治療。
醫院提醒家長,自行購買藍光儀在家退黃、多喝葡萄糖水、認為黃疸是母乳引起而不再母乳喂養、認為黃疸無論多高曬曬太陽就退了都無科學依據,家長應避免上述做法。
編輯 甘浩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