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為何對動物園發飆?
#夜讀#【#特朗普為何對動物園發飆#?】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4月6日刊登題為《特朗普為何對動物園發飆?——在動物中尋找「不正當的意識形態」》的文章,作者為路斯·安達臣。全文摘編如下:
當美國國家動物園被「點名」要求「清除錯誤思想」,《大西洋》月刊記者來到這裏,尋找「不正當意識形態」
命令是深夜下達的,彼時猩猩、獅子和鱷魚應該已經入睡。而第二天早上,即3月28日,這些動物們一覺醒來,就必須面對一種新的政治現實: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對它們的住處——國家動物園——產生濃厚興趣。特朗普總統指示副總統萬斯,剷除史密森學會所有「不正當的意識形態」。這座動物園作為史密森學會下屬機構之一,自然也被涵蓋在這一政令範圍內。不僅如此,它還被「點名」,屬於需要「清除錯誤思想」的設施之一。
國家動物園到底存在哪些「意識形態違規」,政令中隻字未提。因此,我向白宮發郵件想問個明白,但也石沉大海。
我聯繫了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問他們知不知道特朗普政府要求作出哪些改變,但遲遲沒有得到回覆。於是,我決定以一名「新任命的文化專員」的視角參觀這座動物園。本週的一天早晨,我來到它位於康涅狄格大道的入口。
動物園的鳥舍才翻修完畢,我和一眾推著嬰兒車的家庭一起在門前排起長隊。兩年前我曾報導一則新聞:動物園決定對一隻可能殺死25只火烈鳥的狐狸實施安樂死。彼時,我遇見了動物園的禽鳥區負責人薩拉·哈拉格。她告訴我,鳥舍重張開業後將不再從非洲、亞洲或南美洲引進鳥類,而只展示北美地區的鳥類。現在我不由好奇,動物園是否早早就打算貫徹「美國優先」原則了?如果事實真是如此,這就能解釋為什麼鳥舍入口旁放著一隻巨大的粉色大理石鷹像——它是從原來的賓夕法尼亞車站搶救出來的。
但隨著我深入鳥舍參觀,這個猜測又顯得不那麼可信了。這裏的解說銘牌並沒有明顯的政治色彩:即使我著意搜尋,也沒有找到「原住民土地確認」的內容(指承認並尊重原住民對土地擁有權的表述——本網注)。但是,它似乎也無意取悅特朗普。首先,鳥舍的銘牌採用了英語和西班牙語兩種語言,在動物園里還是獨一份。文中還對候鳥們能在亞馬孫雨林、北美地區和北極高地自由遷徙表示讚賞。
我確實在火雞園區發現了一塊具有潛在「分裂性質」的銘牌。它對北美原住民和歐洲殖民者進行了對照:前者在幾千年的歷史上一直捕獵火雞,但小心把握分寸,不讓它們滅絕;而後者在短短兩個世紀內就把火雞逼到滅絕的邊緣。這些內容可能難以「在美國人心中注入自豪感」,卻是真實的歷史。
無論走到哪裡,我都聽到孩子們嘰嘰喳喳地聊著動物園的新星——從中國遠道而來的兩隻大熊貓「寶力」和「青寶」。它們是友誼的使者。史密森學會一名匿名消息人士告訴我,早在大熊貓向公眾開放之前,動物園就被大量「提前探訪大熊貓」的請求搞得應接不暇,而這些請求來自參議員們。我有一個念頭閃過:動物園之所以成了特朗普的眼中釘,沒準是因為他的某個重磅盟友想和熊貓合照卻沒能如願呢。不過,「寶力」似乎對政治毫不關心。它坐在那裡,靠在綠色的斜坡上,嚼著整根竹子,就像看電影時吃扭扭糖一樣。
作為一家致力於動物保護的機構,這座動物園在氣候變化議題上並不如預期中立場鮮明,大部分宣傳內容集中在亞馬孫園區的一個房間里。特朗普政府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清除政府網站上所有提到氣候變化的內容,無論那些表述多麼無關痛癢。但這裏的氣候問題宣傳實屬溫和:在一幅20世紀90年代推薦太陽能的大型壁畫中央,一個穿著寬鬆衣服——現在又成為潮流——的孩子在森林里撿垃圾。旁邊的銘牌上也沒有點名和斥責任何化石燃料跨國企業。身穿綠色背心的工作人員也沒有試圖宣傳任何理念,只是熱情解答人們關於旁邊玻璃箱里霓虹藍樹蛙的問題。
走出亞馬孫園區,我走上動物園南側的一條小路。遠處的埃靈頓公爵大橋傳來交通噪音,提醒我這裏並非熱帶雨林,而是在華盛頓特區的中心地帶——特朗普曾嘲笑說,這座城市「對我們國家來說,是一處肮髒不堪、犯罪橫行的尷尬之地」。
我沿著小路前行,來到「兒童農場」園區。這裏有美妙的美國鄉村景色,即使印在黃油外包裝上也毫不違和。這裏有著紅色的大穀倉和馬廄,蹣跚學步的孩子們靠著籬笆撫摸騾子。還有一頭奶牛,它黑白花的皮毛在午後豔陽下油光發亮。正如附近一輛售賣布西爾烤肉和南方美食的餐車的廣告語——「滿足你的南方情結」,這個園區似乎是為了迎合人們對「真正美國」狹隘的懷舊情懷,而不是與之對抗。
在離開動物園之前,我匆匆逛了逛遊客中心。我確認裡面的書店是面向無黨派的動物愛好者,而不是活動人士;也注意到動物園通常會舉行世俗的復活節慶祝活動——重點是感謝冬去春來後大自然的餽贈,而不是慶祝基督複活。不過,動物園網站的日曆顯示,去年和前幾年,它也慶祝了國際家庭平等日。作為慶祝活動的一部分,遊客可以看海狸或海豹吃彩虹色的冰蛋糕。去年的活動還舉辦了以「氣候公平、包容、酷兒身份和社區」為主題的音樂表演。後來,我給動物園發郵件詢問今年是否還會慶祝國際家庭平等日,但沒有收到回覆。
我能理解這項慶祝活動可能會激怒社會保守派,但這種溫和的一天活動似乎不至於讓這座動物園被納入行政令的管轄範疇。我所發現的其他跡象也是如此——除非政府採取一種避免「破窗效應」的方式來監督意識形態。
不過,我得說,我的巡查並非面面俱到。我本來打算參觀每一處展館,但最後沒去爬行動物館。這裏進門要排長隊,而且一路幾乎沒有遮陽的地方。因此,我不能肯定地告訴你,爬行動物館不是重要種族理論或其他反對「讓美國再次偉大」觀點的溫床。只能靠萬斯和他的團隊去發現並告訴我們了。(編譯/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