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不選中國,曲克一語切中要害

【選不選中國,曲克一語切中要害】#特朗普關稅戰無法讓美國再次偉大# 多年來,特朗普始終承諾要讓美國「再次偉大」。但他從未明確這種偉大究竟指向何處:是上世紀二十年代?五十年代?還是十九世紀末所謂的「黃金時代」?唯一清晰的是,在那個「偉大美國」的想像圖景中,必將迴蕩著強大工業機器的轟鳴:煉鋼廠、裝配流水線、沾滿油汙的藍色工裝。「世界將再次聽見我們引擎的咆哮。」美國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2011年「超級碗」廣告中這樣說道。#美國被曝要去深海非法挖稀土#

這幅想像情景的核心訴求明確:穩定高薪的工作,附帶醫療保險和私人養老金計劃,回歸到財富分配更均衡的時代,讓如今遍佈美國廣闊地帶的廢棄廠房重現生機。更關鍵的是,這種產業複興還將帶來戰略自主權:比如在手機製造或疫情口罩生產等領域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然而,這位美國總統反復無常的關稅政策,卻讓我們不得不審視這種構想落地的可能性——多數經濟學家警告說,這將是難以實現的。或許很多美國人渴望回到上世紀五十年代,但他們的國家並非真空包裝的標本,而是深嵌在全球背景之中。

「下次逛超市時,請隨手拿起一盒餅乾或意大利麵,看看產地。」密歇根大學經濟學教授Justin·禾爾弗斯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說道,「即便標註‘美國製造’,也請思考原材料來源。你會迅速發現,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與全球經濟深度交織。如今我們平均要為每次跨國交易支付20%的關稅(在特朗普宣佈將稅率下調至10%前)。這將迫使我們改變購買方式和消費方式,而世界其他地區將繼續彼此展開貿易。」

當特朗普最初宣佈關稅政策時,耶魯大學估算這將使美國家庭年均支出增加3800美元。對依賴跨國複雜供應鏈的進口汽車零部件徵收的關稅(某些部件需往返多個國家加工),將使整車價格上漲2500至3500美元,部分品牌漲幅甚至達兩萬美元。

特朗普宣稱需要服用這劑「苦藥」,承受短暫陣痛以重構經濟秩序,使美國能開啟新的工業「黃金時代」。用政府的話說,這將為「主街經濟」——普通民眾的經濟生活——締造「天堂」。

美國商務部長侯活·盧特尼克以手機組裝為例,描繪了美國再工業化的圖景。「數百萬工人擰著小螺絲生產蘋果手機的場景——這類產業即將回歸美國。」這一構想再次被眾多經濟學家斥為「荒誕」。

在蘋果手機生產領域,如今談論的已非「供應鏈」,而是「生態系統」。這並非簡單將零件在全球範圍內運輸,而是需要構建一個覆蓋40多個國家的協作網絡,各國分工完成高度專業化的工序,才能製造出性能強大的手機。設計、材料、組裝、軟件……分散在40個國家。

即便美國僅追求重獲組裝環節的主導權,正如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曲克所言,也絕非易事。「普遍觀點認為企業去中國是因為那裡的勞動力成本低。我不清楚他們去的是中國哪個地區,但事實是中國多年前就已不再是低成本勞動力國家。關鍵在於技能儲備,即特定區域具備的技能種類與規模。我們的產品需要極其精密的模具。」曲克說,如果召集全美掌握其設備組裝技術的工程師,「恐怕連一個房間都填不滿」,而在中國,其人數「足以佔滿好幾個足球場」。

即便是運動鞋這類技術含量較低的產品,情況也同樣如此。「如果美國人想要更貴、質量更差、款式選擇更少的運動鞋,那麼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倒是個契機。」雅虎財經專欄作家裡克·紐曼寫道,「美國人每年在NIKE、Adidas、匡威等運動品牌上的消費接近310億美元。幾乎所有的這些運動鞋都產自亞洲……這些國家的製造商已建立起龐大而精密的供應鏈體系,既能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又能實現規模最大化。正是因為這樣,全球消費者才能買到價格實惠的產品,同時鞋企也能獲得可觀利潤。」

究其原因,中國擁有三十年生產鞋類產品的經驗,且主要依賴手工生產。在華開設工廠的SHOEBOT公司老闆占士·高(音)表示,該行業多次嘗試自動化均以失敗告終。那些因特朗普在其首個任期內的關稅政策而試圖將鞋業遷往他國的企業,最終都未能成功。要複製聚集配套工廠集群、構建完善供應鏈、實現高度專業化分工並配備大量廉價勞動力的「中國模式」,堪稱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此外,近日美國社會還流傳著一個拷問:即便特朗普的政策真能奇蹟般重振本土製造業,這個國家的民眾是否還願意回到煉鋼廠、礦井、鋸木廠、裝配線和紡織車間?

特朗普的主張始終存在根本性悖論。他通過「解放日」宣言堅稱關稅能糾正貿易失衡、充實國庫、振興工業並贏得戰略自主權。然而,當他又部分暫停這些關稅(最終仍維持90年來最高水平)時,卻聲稱這隻是一種談判策略:迫使其他國家降低(本已有限的)關稅壁壘。這與其初始目標自相矛盾:如果關稅只是迫使別國降稅的手段,那是否說明關稅本身並非良策?如果確屬良策,又為什麼對除中國外所有國家實施統一基準關稅,而不是根據各國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其後果在市場上顯而易見:美元彙率已跌至十年來最低點,投資者正紛紛撤離華爾街轉投其他市場。全球主要股指中,標普500指數表現最為慘淡。換句話說,美國似乎正在失去其作為全球避風港的吸引力。

本文由西班牙《機密報》網站4月13日發表,原題為《選中國還是選自給自足?》,作者是阿赫米諾·巴羅。#中國稀土管製扼住美軍工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