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助力「新農資」「慧」種田-河南日報-人民日報
田間地頭,一架架擁有「智慧大腦」的植保無人機成為農民耕作的好幫手。在河南省南陽市,搭載多光譜傳感器的無人機精準識別弱苗和病蟲害區域,結合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差異化施肥,有效實現節肥增產;在安徽省阜陽市,分佈在田間地頭的傳感器精準採集土壤濕度、溫度、光照強度、空氣質量等數據,人工智能算法根據土壤情況和作物生長階段,引導植保無人機進行精準撒肥,並減少農藥使用量。
用「新農資」進行智能化、精準化作業,讓安徽省銅陵市一家農業公司的負責人陸成同動了心。他花了6.3萬元購買了一台極飛農用無人機。
「我種著500畝小麥,地裡做工的農戶年紀大了。有了它,農場作業效率明顯提高,農戶噴藥、施肥的負擔減輕不少。」陸成同說,「下雨天也可以施肥,操作簡單方便。算下來,一畝地施肥也就幾分鐘時間,而傳統人工施肥,一人一天下來可能只能噴撒幾畝地。不僅如此,農資也節約不少,能少用一兩成肥料。」
陸成同很滿意農用無人機的效率。但是,他也有點兒擔心:「一台無人機好幾萬元,要是撞了、壞了,可要虧不少。」
保險服務給陸成同吃下「定心丸」。平安產險與無人機廠商極飛合作,完善農業無人機售後服務體系,針對意外損失維修,創新推出增值保障方案——「安心保」,為用戶提供一鍵報案、系統定責、極速理賠等服務,支持消費者及時維修設備,降低維修成本。
保險保障也讓陸成同更安心地使用植保無人機。今年3月,這台無人機因操作失誤撞到樹上,避障雷達、攝像頭等多個零部件受損。陸成同拍照向保險公司報案後,將無人機送到授權網點進行維修。
「當天就修好了,領回機器繼續作業。」陸成同說,「我也不用操心保險理賠款的事。維修費用8351.5元不用我墊付,保險公司直接將賠款支付給維修網點。」
「近年來,物聯網、人工智能、低空技術等在農業領域應用力度持續加大,智能農機、水肥一體化系統、環境監測及調控設備等有效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與此同時,對農機裝備、智慧農業等領域的金融保險服務質效也在不斷提升,這有利於更好支持新技術落地應用,促進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平安產險有關負責人說。(人民日報記者 屈信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