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伊份:已下架涉事批次蜜棗粽產品,消費者可獲額外補償,取得實物後進一步分析
零食品牌來伊份回應「粽子中吃出疑似創可貼」一事。
5月12日早間,上海來伊份股份有限公司(來伊份,603777.SH)發佈關於媒體報導的說明公告指出,公司在關注到輿情的第一時間已啟動全鏈路調查程序,並積極與相關消費者溝通,確保消費者的健康與權益得到保障。同時,公司已全面下架本批次蜜棗粽產品,消費者可選擇就近門店進行退換貨,並可得到相同金額的額外補償。公司將對相關問題進行全面調查,後續調查結果會及時向廣大消費者公佈。
據媒體報導,5月10日,有江蘇的消費者發影片稱,在來伊份的粽子中吃出疑似帶血創可貼的異物,並要求來伊份官方給一個明確的回應。該消費者在影片中表示,給小孩喂粽子,在裡面發現了異物,「(為)創可貼……這個地方明顯是血」。
5月12日淩晨,來伊份官網發佈關於蜜棗粽異物的情況說明指出,粽子的加工過程中,每道工序均設有專崗、專職檢驗人員。對於生產中員工使用創可貼的管理,工廠設有專人專崗對車間人員檢查傷口異常情況,如發現傷口明確規定不得參與裹粽等與食品直接接觸的相關環節,其餘非直接接觸環節如需要會有專崗人員發放工廠專用的藍色金屬材質創可貼同時佩戴專用一次性藍色食品級手套作業,專用創可貼可通過金屬探測有效識別,避免管理的漏洞,並在當班生產結束後統一回收做好記錄,同時確保可追溯。針對此次消費者陳述的異物,公司工作人員看到產品、但還沒拿到實物,會在取得實物後,作進一步分析判斷,並查明原因,如確為生產過程控制問題,將再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不斷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來源於官網
來伊份還在前述公告中指出,未來,公司將進一步加強供應商生產、產品運輸、銷售各項環節的食品安全管理,從源頭上嚴防、嚴控、嚴管,確保食品安全各項措施有效執行,為消費者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公司相關信息以公司公告及公司官網聲明為準,敬請廣大投資者注意風險,理性投資。
來伊份(603777)作為「主板零食第一股」,於1999年創立於上海,截至目前全國門店數3000家,旗下經營的零食品類近千款。
隨著零食行業競爭激烈,來伊份業績持續承壓。據近期公佈的業績數據顯示,來伊份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收10.48億元,同比減少1.23%;歸母淨利潤1243.57萬元,同比減少79.97%。去年來伊份營業收入33.7億元,同比減少15.25%;歸母淨虧損7526.76萬元,上年同期淨利潤5704.54萬元,由盈轉虧。營業收入變動主要系公司部分區域門店收入下降且對部分低效門店進行調整,導致直營收入受影響同比下降,當期收入有所下滑。
來伊份在年報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主動順應行業趨勢,積極響應政策導向,適時進行戰略優化,但由於部分城市消費降班趨勢明顯及行業激烈競爭的加劇,仍對公司的市場空間和利潤空間形成了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根據網絡流傳出的產品包裝看到,前述來伊份蜜棗粽產品委託單位為「上海來伊份股份有限公司」,受委託單位為「浙江五芳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或意味著該產品的代工廠,為老字號粽子品牌五芳齋。
5月12日,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五芳齋(603237.SH)證代部門,電話暫未接通。據媒體報導,五芳齋相關負責人回應稱,企業已經關注到相關情況,正在核實中。
據五芳齋財報指出,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收2.43億元,同比增長17.24%;一季度虧損4523.49萬元,虧損同比收窄超三成。2024年實現營收22.51億元,同比下降14.57%,歸母淨利潤1.42億元,同比下降14.24%。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五芳齋通過直營、合作經營、加盟、經銷等方式建立了476家門店。
此前,來伊份一度被譽為零食貼牌鼻祖,不過近年來在持續優化供應鏈。
來伊份總裁鬱瑞芬在2023年上海兩會期間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曾提及,作為一家以經營自主品牌為主的休閑食品全渠道運營商,來伊份強調的就是去中間商品化,所有產品都是品牌與源頭直連,供應鏈閉環路徑的順暢性非常高。
據來伊份2024年年報介紹,公司的經營模式為專注於對品牌運營、線下線上全渠道網絡建設與協同發展、商品研發、產品質量管控、供應鏈管理等核心環節的精細化管理。通過和上遊原材料供應商、加工廠商、產品研發機構、下遊物流服務商、線上第三方平台等密切合作、資源整合,共同建設休閑食品產業生態圈。
在採購模式方面,從品類規劃、新品開發、供應商引進、需求計劃、採購計劃、商品管理、質量管理、供應商管理考評、商品淘汰等環節,對商品進行全生命週期管理,全方位品質保證。在品類戰略規劃、新品開發方面,公司依託於大數據分析及多年市場經驗,及時推出引領消費潮流,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新產品,並在完成產品研發、樣品試吃品評、質量標準、產品定型等環節後,委託供應商進行生產。
截至5月12日午間收盤,來伊份(603777.SH)股價報13.21元/股,跌0.23%。五芳齋(603237.SH)股價報21.12元/股,跌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