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時報》影片:空空導彈「量大管飽」!
來源:北京青年報
撰文丨李岩
近日,《國防時報》官方微博發佈題為「量大管飽!空空導彈可無人自動化生產」的短影片,影片展示了PL-15E型空空導彈畫面。

央視專題欄目《兵器面面觀》曾介紹,PL-15導彈採用雙脈衝火箭發動機,這種推進方式相比傳統方式,在導彈飛行的初段和後段均可助推加速,可以創造近端、遠端兩個很強的「不可逃逸區」,增強導彈的射程和命中能力。
政知君還注意到,《國防時報》影片中,兩位專家「出鏡」解讀。

中國工程院院士樊會濤介紹,空空導彈系典型高科技產品,能夠獨立研發生產第四代空空導彈的國家屈指可數。一款新型空空導彈的研發週期一般在十年左右,即所謂「十年磨一劍」。就武器裝備而言,僅僅「並跑」是不夠的,還需要「領跑」。

航空工業集團首席技能專家魯宏勳介紹,我們現在的(生產線)可以實現24小時無人自動化生產,以及12小時無人值守。
公開報導顯示,樊會濤,中國工程院院士,俄羅斯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我國著名的空空導彈專家,為我國空空導彈從第三代到第四代的跨越做出了突出貢獻。
2024年11月,樊會濤出席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舉行的建設新時代航空強國主題新聞發佈會介紹,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航空武器裝備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的歷史性跨域,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在戰場上,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第二就意味著失敗。」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官網「領軍人物」欄目介紹,魯宏勳,航空工業導彈院銑工高級技師,集團公司首席技能專家。
新華網此前曾發文評價魯宏勳是「為空空導彈裝‘眼睛’的‘大國工匠’。」他自述稱,看到我們自己的「戰鷹」從頭頂掠過,看見「戰鷹」上掛載的空空導彈,心裡升騰起航空人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