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才是王道!製造業基因賦能,「AI粵軍」角逐應用落地
當今年初DeepSeek技術引發現象級應用熱潮,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第一經濟大省廣東早已挑起大梁,推進「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建設。從小生意到大產業,從政務辦事到生活消費,從消費者到科技從業者,廣東正在以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姿態,書寫著AI賦能千行百業的經濟發展「強心劑」樣本。
當萬億級算力池托起大灣區「最強大腦」,當「百萬英才計劃」構築起人才磁場,當「模型研發比拚」走向「應用落地角逐」,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正以硬核創新為錨點,以應用場景為柱蠆式,撬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無限可能。本系列報導帶您走進市井商舖與政務服務中心,走進實驗室與產業帶,見證技術普惠如何重塑發展信心,感知嶺南大地躍動的人工智能脈搏。
第三期,看「AI粵軍」如何找準行業或場景數據優勢,激發人工智能產業集群效應,推動技術升級。

從年初各行各業競相接入DeepSeek,到智能體產品Manus刷屏,再到夸克、豆包、元寶爭奪AI「超級入口」,今年以來的AI產業正經歷一場從「模型研發比拚」到「應用落地角逐」的轉變:技術迭代不再僅追求大參數、大算力、大模型,而是尋找可落地、可體驗、可變現的應用路徑。
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以華為、騰訊等為代表的「創新大腦」,以小馬智行等為代表的「場景新星」,以榮耀等為代表的「終端先鋒」……「AI粵軍」先行一步。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廣東省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穩居全國第一方陣,以工業為底色、應用為導向的創新特質已然形成。
粵頭部企業帶頭
「AI+」鍛造新質生產力
談及國產AI,頭部大廠長期是研發主力軍。今年1月,騰訊就給3D生成大模型添了「一把火」:混元3D生成大模型2.0版本正式推出並開源,業界首個一站式、低門檻3D內容AI創作平台——混元AI 3D創作引擎也同步上線,用戶輸入文字、圖片即可一鍵生成高質量3D模型。4月,再次升級的2.5版本總參數量從1B提升至10B,有效面片數增加超10倍,建模精細度上大幅提升,3D生成邁入超高清時代。
華為作為廣東科技創新的重要名片,其盤古大模型更是中國首個全棧自主的AI大模型,去年發佈的5.0版本已覆蓋文本、圖像、影片等多種模態,在30多個行業、400多個場景中落地,在城市治理、智慧金融、醫療健康、氣象預測等領域廣泛應用。據悉,今年6月的開發者大會上,華為還將發佈其AI能力的最新進展,涵蓋盤古基礎大模型、盤古行業推理大模型以及昇騰AI雲服務基礎設施等多個方面。
華為和騰訊,代表著廣東頭部企業帶頭以「AI+」不斷鍛造新質生產力的決心。而除了龍頭企業的帶動,廣東還有一批AI新星在加速崛起。
4月9日舉行的廣東省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產品與服務新聞發佈會,儼然成為AI產品和服務的「帶貨直播間」:全省首批人工智能終端產品、行業大模型和應用解決方案名單亮相,包括8個行業大模型、30個應用場景、29個解決方案、13款智能終端。
在工業領域,廣東知業的精益人工智能平台將半導體封裝行業的產品質量提升約3%、產能提升約4%;博依特推出全球首個製漿造紙行業工藝大模型,平均生產效率提升10%、製造成本下降4%。在安全領域,深信服安全大模型可24小時不間斷工作,將需要多次手動操作的安全運營工作量減少了92%。在教育領域,視源股份的希沃大模型將教師備課時間從2小時縮短到30分鐘;像素格物大模型節省了教師約30%的作業批改時間、降低了約20%的教育資源製作成本。此外,還有醫療領域的醫檢大模型、文旅領域的環球數科文旅大模型、風控合規領域的法象大模型、知識庫問答領域的智元起源大模型等,都在降本、增效或提質方面取得了直觀可感的應用效果。
據廣東省工信廳數據,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廣東省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2200億元,穩居全國第一方陣。人工智能核心企業超1500家,其中獨角獸企業24家,上市企業達92家。人工智能領域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47家,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能用才是王道」
製造業基因賦能應用落地
從「AI粵軍」的發力點不難看出,在發展人工智能的路徑選擇上,廣東更側重於找準行業或場景數據優勢,激發人工智能產業集群效應,推動技術升級。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區域發展規劃研究所黃睿表示,廣東人工智能的差異化優勢主要在創新要素、數據資產、應用場景和資本結構四個方面。如廣東擁有的工業基礎,具備超大體量的工業時序數據,其「製造業基因」可以對AI的應用落地賦能,包含「數據-應用-創新-協同」四個關鍵環節,形成產創賦能閉環。
作為全國首家在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均取得無人駕駛出行服務許可的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已採用線上下線結合方式,在真實道路場景和自研世界模型所在的虛擬訓練環境中,實現corner case(邊緣場景)的多樣化訓練,採用強化學習來認識複雜駕駛環境,實現L4級自動駕駛比人類駕駛安全10倍的要求。
2025上海車展期間,小馬智行與豐田、北汽、廣汽三家車企合作的三款第七代Robotaxi(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首次集體亮相。小馬智行方面向南都記者表示,廣深地區的汽車製造業優勢,能驅動AI研發更注重硬件集成度與量產適配性。例如小馬智行在廣州的研發中心,工程師能直接參與到車輛產線中,算法團隊也可以同步解決傳感器標定誤差,這種「算法-硬件-工藝」協同模式,使技術方案天然具備工程落地基因。據悉,此次小馬智行推出的第七代Robotaxi車型為前裝量產,大部分裝配工作在汽車產線上便可完成,推動Robotaxi開啟更低成本、更穩定質量、更高集成度的規模量產之路。
「能用才是王道」的理念,讓廣東的AI技術始終貼著市場需求生長。首批廣州市人工智能應用先鋒榜企業——智媒雲圖CEO陳穀川向南都記者表示,製造業對降本增效的極致追求,影響及塑造了AI研發的實用主義導向,更注重與硬件協同,解決實際生產中的效率、成本問題。在他看來,AI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落地場景中更容易培育低成本算力方案、可量化ROI的技術路徑、從「算法優先」到「軟硬一體」的硬件協同創新方案。
厚積薄發
開啟AI發展新賽道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廣東也在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明確,要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兩大領域下大決心、集中發力。
事實上,「人工智能+製造業」早已被不少企業視為廣東最具發展潛力的AI創新方向,開展技術儲備。廣東小鵬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小鵬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提出,DeepSeek展現出中國創業企業在數字世界大模型的創新和突破,自動駕駛和機器人領域則是在物理世界的大模型突破,「相信廣東的企業一定能夠引領下一個潮流」。
何小鵬接受媒體採訪時還透露,目前小鵬汽車有六到七個團隊在做與AI強相關的工作;2025年,小鵬汽車和其生態企業小鵬彙天計劃在AI領域的單項投入預計達45億元,佔總研發投入比例超過50%。
談及AI與製造業結合的消費產品,最為公眾熟悉的莫過於智能手機。近年,多個手機品牌都在積極打造AI手機。「人工智能革命將重塑終端產業的新範式,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徹底改變我們的生產力、社會,甚至文化。」2025世界通信大會(MWC)上,榮耀CEO李健正式發佈阿爾法戰略,宣佈榮耀將從智能手機製造商向全球領先的AI終端生態公司轉型。榮耀公司AI產品專家白晨向南都記者表示,去年,榮耀已經實現了一些典型的高頻場景體驗,今年將繼續探索AI的廣覆蓋,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訴求。榮耀在端側AI持續構建核心技術能力,這些價值會隨著時間積累慢慢釋放出來,讓消費者真正感受到AI的紅利,實現面向用戶的AI普惠和公平。
陳穀川表示,智媒雲圖正在實施一項四年前申請的技術專利,把它產品化推向市場。在他看來,技術穿越週期需要長期儲備,也需要動態校準市場窗口。例如智媒雲圖正在聯合做PoC(概念驗證)和EVT(工程驗證測試)的一款硬件產品,之前因為成本和運營等因素,一直還沒廣泛地應用AI技術,如今通過旗下欲知WonderHow多模態大模型的迭代,擴展端側應用版本,可嘗試進一步下探硬件適配協同,使玩具級的主板也能獲得多模態感知能力的加持。
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也在《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調研報告(2025)》中指出,廣東在群體智能、類腦智能、具身智能、人機混合智能等前沿領域,以及無監督自然語言處理、群體自主無人智能技術、人工智能安全技術等關鍵共性技術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為人工智能技術在更多複雜和特殊場景下的應用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出品:南都大數據研究院
策劃:王衛國 鄒瑩
統籌:熊潤淼 張純
采寫:李偉鋒 實習生 陳家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