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自主創新,做好網絡安全守護者(走進民營企業看創新⑤)

圖為奇安信員工參與網絡攻防演習。圖為奇安信員工參與網絡攻防演習。

奇安信「內生安全—新一代網絡安全框架」。

齊向東(右)與工作人員一起研究奇安信「嘲風」智能智慧平台。本版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齊向東(右)與工作人員一起研究奇安信「嘲風」智能智慧平台。本版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

進入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的奇安信辦公樓,率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隻巨大的由樂高積木搭建而成的「數據虎符」。明黃色的虎身上,嵌著寶藍色的數字0和1。它正是奇安信集團,這家專注於網絡空間安全企業的品牌符號。

「數據虎符寓意著中國傳統安全智慧與當代安全思想的融合。」奇安信集團的工作人員介紹,虎符是中國古代調兵遣將的機密信物,可以看作是信息加密的工具;而數字0和1則是二進製編碼,體現了公司「數據驅動安全」的核心技術思想。

在信息時代,網絡安全對國家安全牽一髮而動全身,同許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著密切關係。近年來,奇安信集團加強自主創新,針對新技術下產生的新業態、新業務和新場景,持續為政府與企業等用戶提供網絡安全解決方案,為中國網絡安全技術進步貢獻出民營企業的創新力量。

防護技術 與時俱進

天擎是奇安信推出的一款終端安全管理客戶端,「一體化」安全解決方案是其重要創新點。

「‘一體化’指該產品將政企單位辦公系統所需要的眾多安全、管理功能,集合在一個客戶端完成,大大提高了安全管理效率。」奇安信集團副總裁張庭向記者講解,大型企業往往擁有眾多的信息化終端,比如員工的辦公電腦、生產線上的智能設備、面向客戶的服務終端等。「這些各式各樣的設備都需要安裝殺毒軟件,最好是有一個安全產品,能夠統一應用在不同終端,具有防範網絡病毒的能力。再進一步,如果這個產品同時還能滿足公司的辦公管理需求,能完成遠程辦公系統的安全防護等任務,則會更加高效便捷。天擎就是這樣一款具備綜合安全管理能力的產品,幫助政企單位減少管理軟件的安裝數量,降低消耗,不會造成重覆性開銷」。

中國聯通是天擎終端安全管理系統的客戶。據中國聯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有超過40萬台終端設備,龐大的規模給企業終端安全管理帶來巨大挑戰。在採用天擎系統後,公司的安全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風險檢測上,僅項目初期就檢測、查殺了很多病毒,每台終端的檢測數據都反映出該體系強大的安全檢測能力。成本控制上,從終端系統建設、管理運營到服務交付等多個環節,預計可為各分公司和專業公司節約70%以上的安全投資,實現了經濟效益與安全效益的雙豐收。」中國聯通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已基本實現天擎系統在全國全網各類終端的全覆蓋,實現了終端資產可見、終端風險可見、管理效果可見,幫助終端安全管理變得一目瞭然。

「模塊化」是天擎系統的另一重要優勢。

張庭介紹,天擎系統集成的眾多功能可以像樂高積木一樣被拆分,客戶需要什麼功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配置:「比如有的客戶只需要病毒防範能力,那我們可以通過配置,讓終端電腦上只安裝防病毒這一個模塊。有的客戶業務量比較大、安全要求比較高,我們可以配置更多模塊,從而滿足客戶動態化、個性化的管理需求。」

網絡安全是一個始終處於「攻防對抗」狀態的行業。網絡病毒不斷更新,網絡攻擊手段日益複雜,與之相對,網絡安全防護技術也必須與時俱進,安全產品需要不斷升級。

「自產品上市以來,在6年多的時間里,天擎始終保持著平均每年推出一項重大技術更新的迭代速度,以保障產品的安全性始終在高水平線上。」張庭說。

「面對不斷升級的網絡攻擊,我們只有始終保持危機感,堅持技術創新,才能讓產品更具競爭力。」張庭介紹,近兩年,天擎最新採用了「零信任網絡接入系統」技術,以動態化規則來保障接入網絡的終端安全。

「比如你用同一台電腦進行遠程辦公,通過‘零信任’技術,天擎系統會判斷你接入的是家中的無線網絡,還是機場這類公共無線網絡,從而根據網絡的不同風險程度,對電腦終端進行不同層級的安全架構檢查,並決定你可以訪問公司系統的哪些業務板塊。」張庭說。

目前,天擎系統在國內終端安全管理市場份額中佔據領先地位,截至2024年底,覆蓋終端數量超過5000萬台。

AI時代 緊跟趨勢

隨著AI技術飛速發展,網絡安全同樣邁入了AI時代。近年來,奇安信集團抓住「AI驅動安全」趨勢,將安全大模型與安全產品深度融合。

QAX-GPT安全機器人系統是奇安信自主研發的安全領域大模型。「我們可以將它理解為是一個網絡安全領域的智能體。」奇安信集團副總裁張卓告訴記者,利用智能體,奇安信各領域的產品可以與AI結合,例如形成AI輔助威脅研判、AI自動化滲透測試等。

被稱為「安全運營副駕駛」的AISOC,就是一款基於QAX-GPT應用於網絡安全運營的產品。其將AI嵌入到研判、調查、響應、報告、狩獵、策略創建等安全運營工作中,貫穿威脅檢測、調查與響應(TDIR)的全流程,實現了安全運營工作效率的躍升。

「安全運營需要全程對網絡進行監控、改進等,對保障網絡安全來說非常重要。」張卓介紹,這項工作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很大,「一般來說,大型項目的網絡安全保障需要很多人去監測各種各樣網絡安全設備產生的告警,從中去偽存真。系統產生的大量安全日誌也需要人工分析、識別其中高價值的威脅,然後再將其快速處置掉。」

過去,面對海量告警,安全運營的解決辦法是增加人力。但現在,有了AISOC的幫助,人的工作量大為減少。

「我們通過大模型將AISOC訓練成了具有一定研判水準的網絡安全運營專家。在初期篩選告警的階段,可以由AI先過一遍,這種效率提升是單靠人力難以企及的。」張卓舉了一個例子:前不久,某大型企業進行了一次全球網絡安全運營測試。測試中,內部攻防演習共產生了40多萬條告警。奇安信AISOC參與了本次測試,併成功將真正具有威脅的告警數量壓縮到了300餘條,無一遺漏。「可以說,在安全運營垂直領域的AI應用中,目前我們的產品處於國際上的第一梯隊。」張卓說。

在奇安信,越來越多的「AI+網絡安全」產品正在落地。

今年3月,人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與奇安信達成合作,率先在保險行業部署「AI+代碼衛士」系統,通過大模型技術重構代碼安全開發體系。據介紹,目前,「AI+代碼衛士」搭建和試點應用已取得初步成效,在AI技術的加持下,系統漏洞發現效率提升300%,高危漏洞攔截率突破95%;單個系統代碼的人工審計時長平均節省超83%,審計人力成本降低至傳統模式的1/6。

張卓介紹,目前奇安信推出的「AI+網絡安全」產品已覆蓋眾多垂直領域,未來的研發方向將是繼續深化AI的研判能力、增加AI的覆蓋範圍:「我們的期待是最終可以研發出一款能自主完成篩選、研判、處置等一系列流程的網絡安全領域通用智能體,進一步提升網絡安全保障的效率。」

「多年來,奇安信一直堅持強研發戰略,研發投入已累計超過100億元。」在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看來,AI的發展是大勢所趨,驅動著網絡安全攻防對抗不斷升級。「面向未來,奇安信將繼續堅持AI驅動安全,深化AI與安全產品、安全運營的有機結合。同時針對大模型應用衍生出的海量新場景進行針對性防護,幫助各行各業放心地向AI要生產力。」

人才培養 積極作為

科技創新離不開人才。在網絡安全這一技術更新速率很快的行業,建設強有力的創新人才隊伍對企業發展意義重大。

2022年,中組部、教育部等9部門啟動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試點工作。試點實行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養模式,搭建校企協同的新型培養平台。奇安信作為企業方參與了該計劃,目前,已與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東南大學等多所高校合作,聯合培養了80多名工程碩博人才。

周嘉煒是東南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入學當年,他選擇參與到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計劃中,對接的企業正是奇安信。

「研究生一年級時,我主要在校學習基礎知識。其間,奇安信的專業導師會遠程提供教學指導。從研究生二年級開始,我就來到北京,在奇安信進行實踐學習。」周嘉煒告訴記者,在奇安信實踐學習期間,他參與了軟件供應鏈安全相關的研發工作。

「進入企業進行兩年的實踐,對我個人能力的成長有很大幫助。」周嘉煒說,在奇安信,自己所做的課題研究都與具體實際應用相結合,以解決當前相關工程技術中的前沿問題為導向,「我在團隊中做出的科研成果,既可以轉化為學術論文,也可以解決工程中的實際問題,有雙倍的成就感。」

今年夏天,周嘉煒即將畢業,他決定正式入職奇安信,想在繼續完成自己參與的項目研究後,再探索更多網絡安全領域的課題。「從一個年青人的角度來看,我喜歡奇安信的創新氛圍。在之前的實踐中,我看到了項目團隊是如何將不可能的任務一步步變為可能,這也是我在未來工作中最想去學習的」。

東南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執行院長程光認為,通過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計劃,該學院與奇安信所進行的合作,高質量地實現了預期的人才培養效果:「我們學院第一批有7名參與專項計劃的同學在奇安信實踐。經過兩年企業學習,這些同學的個人科研能力、交往能力都獲得了綜合提升。這也幫助他們在今年就業求職的過程中,獲得了很強的競爭優勢。」

程光提到,專項計劃的成果能夠令多方受益:「對企業來說,高校輸送的青年人才參與一線實踐,能為企業補充創新人才,有利於項目團隊攻關‘卡脖子’的技術難題。對高校來說,也解決了單純校內科研容易脫離實踐的問題,有利於培養出更多應用型的工程師人才。」

近年來,奇安信還採用基地培養模式,與地方政府合作培養網絡安全運營人才。

在四川省綿陽市、湖北省武漢市、遼寧省瀋陽市等地成立的奇安信虎符基地,能夠進行網絡安全、數據安全人才的培養和安全運營服務。據介紹,虎符基地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網絡安全實戰訓練為重心,由奇安信資深工程師擔任講師和教練,建立了從理論到應用、從產品到攻防、從網絡安全到數據安全的課程體系,創立了「實訓+帶訓」模式。截至目前,基地已累計向社會輸送了超1.5萬名網絡安全人才。

齊向東認為,隨著數字化、智能化不斷加深,當前國內網絡安全產業面臨人才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的問題,亟需加快建設創新能力突出的人才隊伍。「民營企業也是其中重要一環,理應積極作為,培養更多符合時代需求的網絡安全人才」。(本報記者 李貞)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5月13日 第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