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出海」有哪些新看點?

4月27日,搭載7000餘輛比亞迪新能源商品車的汽車運輸船比亞迪「深圳」號首航駛往巴西,創下國內汽車單次出口量一個批次最多的紀錄。圖為運輸船正在江蘇省蘇州港太倉港區裝載汽車。計海新攝(人民視覺)


最近,江西省瑞昌經開區中材科技(九江)有限公司車間內一派繁忙,工人們正在趕製出口訂單產品。魏東昇攝(人民視覺)

截至4月30日,滬深北三大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年報基本披露完畢。其中,多家上市公司的海外業務表現搶眼。上海證券交易所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滬市主板公司全年實現海外收入6.09萬億元,同比增長7%;深圳證券交易所數據顯示,深市去年2007家公司開展海外業務,海外收入增長近12%。
上市公司海外業務總體情況如何?有哪些特色和看點?記者進行了採訪。
「戲份」更多——
海外業務成為新引擎
每年「年報季」收官後,交易所都會對A股上市公司業績進行統計與分析。今年,海外業務展現出的增長態勢尤為引人關注。
記者從上海證券交易所瞭解到,2024年,滬市主板上市公司出口市場呈現多元化格局、出口含「新」量更足。具體看,高端裝備、集成電路、智能家電、電動汽車等高科技屬性產品加速出海,帶動電子、汽車、家用電器、機械設備等行業海外收入增長分別達15%、10%、9%、7%。與此同時,科創板公司2024年境外收入合計達4303.61億元,同比增長6.1%,58家公司參與製定國際標準、10家創新藥企業通過對外授權形式將創新藥海外權益授予境外企業。
深圳證券交易所提供的信息顯示,2024年,深市2007家公司實現海外收入4.18萬億元,同比增長11.62%。其中,立訊精密、比亞迪、美的集團、濰柴動力、寧德時代5家公司海外業務收入超千億元。特別是在創業板方面,2024年創業板上市公司出口「量穩質升」的趨勢進一步顯現,醫藥生物、機械設備、基礎化工、紡織服飾國際市場開拓穩步推進,海外銷售收入分別同比增長9.45%、7.22%、14.47%、20.34%。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於滬深兩市,北京證券交易所不少上市公司儘管尚處於「規模小、起步早」的階段,但海外業務在企業成長階段就扮演起重要角色。
「公司近年來在開拓境內市場的同時,一直關注並研究境外市場。我們通過參加國際行業展會、行業會議等方式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業務。」安徽中草香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趙婭說。數據顯示,2024年,該公司境外地區營業收入超3900萬元,同比增長18.8%,境外銷售佔比明顯提升。
2024年,山東萬通液壓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市場收入同比增長62.71%。「公司針對境外市場需求,開發了適用於國際市場的薄壁型台階式自卸車油缸和燭式懸架油氣彈簧等產品,得到了客戶廣泛認可。未來,公司將繼續加大境外市場的拓展力度,優化國際貿易銷售平台和團隊建設,深化與全球大客戶的合作,進一步提升境外市場的收入佔比。特別是定製化開發更多新產品。」萬通液壓副總經理王夢君說。
「從近期披露的最新年報數據看,海外業務已經成為大量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現象。一方面,作為優秀企業的代表,上市公司主動尋求‘出海’參與國際競爭,可以突破原有市場的局限性,提升自身業績韌性;另一方面,海外業務‘戲份’增多也意味著企業正在更大範圍內優化資源與要素配置。這些,有助於中國企業在推動自身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的同時,更好實現互利共贏。」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研究員萬喆對本報記者說。
「內功」更強——
提升產品服務競爭力
練就過硬內功,是上市公司闊步走向全球的底氣。
開展技術攻關,支撐海外項目——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交建海外業務新簽合約額3597.26億元,同比增長12.5%;海外營業收入1353億元,同比增長16.4%。今年一季度,該公司海外業務的新簽合約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均實現同比增長。
年報顯示,中國交建紮實開展港口、橋樑、隧道等領域技術攻關,2024年研發開支為263.93億元,取得「深水深槽硬岩精準破岩開挖施工關鍵技術」「20公里級公路山嶺隧道設計建造運維成套關鍵技術及裝備」「三塔斜拉橋靜動力綜合減振耗能體系」等一批重要成果,為中國標準、中國技術「走出去」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交建總裁王海懷說,從中長期看,企業通過規模效應、技術突破與模式創新,有望實現從「傳統基建服務商」向「科技型產業集團」的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
聚焦海外業務,搭建組織架構——
「哇,它真的懂我!」不久前,在德國慕尼黑舉辦的2025年寶馬展上,來自波蘭的客戶現場遠程操控位於湖南常德的中聯重科塔機後,對產品性能讚不絕口。展會期間,中聯重科帶來的混凝土機械、礦山機械、土方機械、高空作業機械等許多標杆產品都受到海外客戶青睞。最新年報顯示,2024年,該公司境外收入佔比超51%,全球海外本土化員工總人數達4400多人,產品已廣泛覆蓋170多個國家和地區。
「隨著海外業務快速發展,中聯重科的戰略、組織、資源、人員等都在向海外傾斜。」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說,中聯重科各事業部均設有面向海外的部門,整個公司從產品研發設計的源頭開始,就進行了國內與國際市場的劃分,用不同的產品滿足不同地區客戶需求。「現在,每個事業部的負責人都必須有相當多的時間在海外跑客戶、跑市場。」詹純新說。
優化海外產能,擴大覆蓋範圍——
2024年,浙江濤濤車業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77億元,同比增長38.82%。其中,電動高爾夫球車、電動單車、全地形車、越野電單車銷售收入增長顯著。這在相當程度上得益於企業通過海外產能拓展及供應鏈垂直整合,不斷升級工藝、優化智能製造流程。
在濤濤車業董事長曹馬濤看來,產能佈局全球化與協同效應釋放,持續提升著公司的行業競爭力。「比如,我們在越南和泰國的工廠,承擔部分整車產品供應的同時,為美國工廠提供一些零部件支持;中國製造中心作為技術中樞,為海外基地提供關鍵零部件、工藝標準及技術賦能支持。」曹馬濤說,接下來,公司還將加強電動高爾夫球車、全地形車等產品的銷售拓展,爭取建立差異化競爭優勢。
「橋樑」更緊——
本土化發展成效明顯
立訊精密著手收購德國百年汽車線束廠商Leoni集團、中集集團在波蘭和比利時建設鋼材海外倉、華光新材積極投資建設泰國釺焊材料生產基地……如今,上市公司出海已經日益從「走出去」轉變為「走進去」,本土化融合發展步伐加快。
破解發展難題——2月27日,隨著三一非洲銅礦企業微電網項目成功實現並網發電,這家中國製造業企業的首個海外光儲柴微電網項目全系統正式投入運行。「非洲礦山普遍面臨電力供應不穩定、傳統能源成本高昂的挑戰,我們微電網解決方案通過模塊化設計與數字化控制,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清潔能源替代方案。這對於推動非洲當地礦業綠色發展、促進能源結構優化升級具有重要意義。」三一重工南非子公司總經理張良說,三一南非總部基地項目將於2025年8月落成,作為公司的區域製造中心、物流中心和人才中心。
深度融入當地——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年報顯示,雅萬高鐵開通運營滿一年,上座率達99.6%,跑出印尼民眾幸福「加速度」,成為中印尼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中老鐵路開通3週年,累計安全運行超240萬公里,取得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及積極的示範效果;匈塞高鐵首列車在塞爾維亞巴爾格萊德澤蒙車輛段亮相,標誌著帶有「複興號」基因的中國標準動車組首次進入歐洲。國際化進程中,中國中車踐行「本地化製造、本地化採購、本地化用工、本地化維保、本地化營銷」的「五本模式」,不斷提升行業影響力和話語權。
優化市場策略——箭牌家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年報顯示,2024年公司境外收入30917.48萬元,同比增長高達137.73%,海外產品研發和上市進度持續加速。「我們持續完善海外事業部的組織架構和人員配置,確保團隊能夠靈活應對不同市場的需求,同時對不同地區分別製定針對性的市場策略,通過與當地經銷商建立合作關係,加速專賣店的佈局和發展。此外,我們也通過開展品牌合作等方式,加速海外市場發展,從而促進了海外收入的增長。」箭牌家居董事長兼總經理謝嶽榮說。
「本土化發展是中國企業揚帆出海的一道必答題。」萬喆說,未來,中國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走出去」,應不斷提升本土化發展能力,形成更高的附加值和更大的朋友圈,特別是注重海外員工的培養與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建設,最終在世界經濟的舞台上展現更大影響力。(本報記者 王俊嶺)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5月13日 第 06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