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新,存乎本心
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
不久前,在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我去了趟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在臨河區第九小學見到令人耳目一新的閱讀場景。
圖書閱覽室里沒有擺放方正的桌椅,而是特別設計的迴環式閱讀區,同學們可以舒適地坐在書海中,隨意取閱。這裏不怕丟書,不怕書被翻壞,完全相信孩子們的自我管理能力。
出了閱覽室,教學樓每一層都有一個讀書間,每個班都有一個讀書角,每個教室牆上都有同學們的讀後感……這所學校給人的感受是,為了方便同學們讀書、培養閱讀習慣,已經「見縫插針」「無所不用其極」了。效果是顯而易見的。與五年級交流時,有同學竟能問出「《三國演義》哪個版本更好」「正史和野史分別有什麼價值」這樣的高階問題。
書香校園建設成效顯著,得益於該校踐行多年的新教育理念。校方介紹,新教育提出的「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指導該校從學生的需求出發更新教育理念,為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創新教育方法,呈現出同學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收穫快樂」的最佳狀態。
當我們把目光從黃河「幾字彎」的頂端挪開,順著新教育的實踐版圖,投向江蘇蘇州教育界,會發現諸多類似的學習場景。當初新教育理念剛在這裏鋪開時,不少人心裡犯嘀咕:不搞題海戰術,整天琢磨個性發展,考試成績能好看?可無論是蘇州新教育學校、亭林小學,還是巴彥淖爾臨河區第九小學,都是當地教育水平位居前列、學生成績高揚的代表性中小學。
這事情聽著難以置信,卻暗合了老祖宗的智慧——明代大儒王陽明早說過:「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痿。」讓孩子們順著性子學,少加約束,反倒能成事。
在蘇州新教育學校「蘇新窩窩」心理諮詢室,一個個大班子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心理測評。從中可以隨時把握學生們的情緒、感情波動,及時發現焦慮、煩躁問題,以求適時處理。這是在新的形勢下,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舉措。
說到底,新教育並沒有提出什麼高深秘訣,更沒有顛覆過去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孔子弟子三千,成就各異,不外乎「因材施教」四字。新教育的踐行者不過是把這樸素的道理,放在當下重新焐熱。這正是教育家朱永新常說的:「把教育常識變成社會共識,正是新教育人要努力做的事。」就像陽澄湖養蟹人說的:「你越急著給蟹苗喂激素,它越給你長水膘;順著潮汛自然長,膏黃才厚實。」如今遍佈全國各地的新教育試點校拿出的成績單,既不比刷題機器晦暗,在學生全面發展方面還更加亮眼。不說別的,新教育體系下成長的學生,眼中光彩之熠熠,就值得教育者深思。
站在江蘇同里古鎮的石橋上,看遊船劃過千年流水。岸邊茶館里,來此遊學的學生正給外國遊客講述江南史話。忽然覺得,教育本該如此:不是把活水抽進水泥池子,而是開渠引水,讓每朵浪花都能找到入海的路徑。20多年的新教育探索,或許就在證明這個簡單的道理——當教育回歸本心時,分數與成長、傳統與現代、應試與素質這些看似對立的事物,終會像崑曲的水磨腔,在時光里融成一脈清音,音符中分明飄來新教育的核心理念:「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
暮春時節,春暖花開,師生們到沂水中沐浴,再到舞雩台上吹風,伴著和煦的春風唱歌,興盡而歸。孔子說,這個想法真好啊。
育人之道,盡在其中。(熊 建)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5月15日 第 09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