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人被困火中,鄰居合力上演10分鐘「生死救援」

一場突如其來的火災打破假期的寧靜。5月2日下午,北京市順義區勝利街道雙興南一社區內,30號樓一層住戶的廚房因灶台未關火引發火情,濃煙迅速蔓延,屋內一名65歲的失能老人被困。危急時刻,鄰居們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十分鐘生命救援」。
被困的是65歲的仇先生,近兩年,他半身癱瘓,日常生活全靠67歲的妻子司女士照料。事發當天下午,仇先生在床上午睡,司女士關好門到附近買菜順便散散步,忘記灶台上的火沒關。
沒過一會兒,廚具就燃起來,刺鼻的濃煙在室內擴散,漫向仇先生,但他無法動彈,悲劇眼看就要發生。
但好在有鄰居。

濃煙中開啟「生死時速」
在小區內遛彎兒的許多人都聞到了那股糊味。
當天下午2點多,38歲的張磊和兒子看完電影,騎著電動車一進小區,鼻尖就飄過一股異味,他下意識環顧四周,「是燒焦東西的那種糊味」,他向記者形容。
往前再騎幾步,碰巧遇上母親在樓下和幾名老街坊閑聊,大家都聞到了嗆鼻的氣味,正在議論是哪家做的東西燒焦了。
「媽!快看那邊!」張磊指著母親身後的30號樓,只見一層某戶陽台冒出黑煙,他們趕緊奔過去。幾乎與此同時,在小區活動的霍繼帥也發現了異常,「怎麼那麼大的煙?」。他很清楚,這是鄰居司女士的家。他敲了敲房門,但沒人應。
61歲的他反應極快,連忙在30號樓前扯著嗓子大喊:「著火啦!著火啦!」越來越多的鄰居圍聚過來,有的幫忙撥打119火警電話,有的則去尋找滅火器。

隨後,霍繼帥快速跑向老年人愛聚集的地點,終於找到司女士,「您家著火啦!」
司女士聽後一下子慌了神——失能的老伴兒還在家中,沒有任何逃生的能力。畢竟,平日裡吃喝拉撒、翻身等全依靠她,語言功能也退化了,「嚷也嚷不出來。」心急如焚的司女士趕緊往家跑。
房門剛打開,守在一旁的張磊就用衣服摀住口鼻,手持干粉滅火器衝進了屋。他曾在消防演練中學習過滅火,知道滅火器怎麼用。
不過,熱浪混雜著刺鼻的濃煙瞬間將他逼退,屋內能見度很低,「滿屋子黑煙,很嗆鼻子,眼睛也很難睜開。」張磊貓著身子想靠近火源,但試了三次也無法衝破煙霧,「距火源最近一次大概兩米,但煙霧太大,無法通過。」
爭分奪秒,滅火、救人兩不誤
三進三退後,張磊改變了「戰術」。
他果斷繞到陽台外側,繼續想辦法,然而陽台上安裝著防護欄,無法直接進入。不顧被玻璃劃破手臂的危險,他來不及多想,舉起單元樓門口的廢棄木板朝陽台用力砸去,玻璃碎後,大量濃煙滾滾冒出,救火通道倏然清晰了起來。
當張磊看清火源位於廚房的灶台上,他持起滅火瓶對準火源噴射,連噴4瓶後,火舌明顯被壓制下去。明火一消失,眾人懸著的心稍微鬆了一些。
火勢減弱的過程中,來不及和張磊溝通,69歲的街坊謝加賓躬著身子徑直衝進屋,「沒顧上用濕毛巾摀住口鼻」,目的只有一個:將困在屋裡的老仇背出來,越快越好。他此前來過仇家作客,知道半身不遂的老仇一般都躺在客廳里。
在客廳的床上,謝加賓摸到了老仇,沒來得及仔細瞧他,他趕緊將對方拽起來,轉移到輪椅上,順手拿起被子將老仇裹住,速度撤離。到門口,眾人幫忙將輪椅上的老仇抬到樓外安全地帶。鄰居們都注意到,說不出話來的老仇眼睛噙滿淚水。
「從我進去到出來,整個過程大概2分鐘。」出來之後,謝加賓發現自己的鼻涕都是黑色的。所幸老仇身體並無大礙。
司女士還沒完全定回神,她隱約記起來,出門遛彎兒前,灶台上的燉煮鍋還冒著熱氣。她忘記關火了,導致干鍋,引發了後續的連鎖反應。
「遠親不如近鄰」
從發現火情到老人獲救,曆時不到十分鐘。
當消防車抵達社區,這場由多名街坊自發組織的救援已經完成。他們溝通不多,卻默契十足。
消防員到場後,立即開展排煙和隱患排查,在確認沒有複燃危險後,對居民們專業的應急處置給予了肯定。「多虧大家反應迅速、處置得當,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現場的消防員說。
火被撲滅後,司女士的廚房一片狼藉,灶台、油煙機、窗戶都被燒燬。近兩天,她忙著收拾殘局,添置新物品。她和街坊都越發意識到廚房用火務必做到「人離火熄」。

5月8日,勝利街道為危機時刻挺身而出的張磊、霍繼帥和謝加賓頒發了「最美鄰里」榮譽證書。司女士向記者表示,這場經歷真是死裡逃生,要不是鄰居們奮不顧身衝進火場,她真不敢想像會是什麼後果,「除了這三位鄰居,還有一些我叫不知名字的鄰居也在幫忙,真的謝謝他們。」
對此,張磊、霍繼帥和謝加賓均表示,當時沒有想太多,滅火救人不過是下意識的反應,想盡一份作為鄰居的力量。
勝利街道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三位居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順義好風氣,弘揚了‘遠親不如近鄰’的傳統美德,讓更多人看到平凡人身上閃耀的人性光輝。」

有鄰居總結,濃煙雖遮蔽了視線,卻讓鄰里之間的溫情變得清晰。「在如今鋼筋水泥的城市叢林里,這份自發的救援很溫暖、很珍貴。」
新京報記者 吳淋姝 編輯 楊海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