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家風化雨潤星城 文明深耕入萬家

星辰在線5月15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龍莉)湘江之畔,嶽麓山下,一座城市的文明底色正由千千萬萬家庭共同描繪。

長沙,這座兼具歷史厚重與現代活力的城市,將「家」字寫出了別樣風采。從課堂里琅琅書聲傳誦家風到社區樓棟里的互助溫情,從數字化平台的智慧互聯到街頭巷尾的榜樣故事,長沙正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讓好家風涵養城市文明新風尚。

近年來,長沙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文明辦《關於進一步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實施意見》要求,以家庭為基點,以家風為抓手,通過創新活動形式、拓展陣地資源、融合未成年人教育、深化基層創建,讓文明家庭建設既接地氣又顯活力。在這裏,家庭不僅是社會的細胞,更成為傳承文明、傳遞溫暖、傳播正能量的基本單元,編織出一幅幅「家和萬事興」的生動圖景。當文明從家庭出發,整座城市便擁有了最持久的力量源泉,最深厚的精神根基。

(「十步芳草 家風傳承」長沙市家風傳承實踐地圖。)

做好「家文章」   家庭文明蔚然成風

在長沙,無數平凡家庭用不平凡的堅守詮釋著文明的真諦,他們如星火般散佈在城市各個角落,照亮了整座城市的文明底色。

「文明家庭」李可立家庭三代同堂,家庭和睦,其樂融融,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多年來,李可立帶領家人累計資助困難家庭及學子,捐款捐物達30餘萬元,他們用文明的雙手和行動,影響著大家、溫暖著社會。

無獨有偶,在望城,有一戶鄰里稱讚的家庭,鄉親們一聊起他們家,總能說起一些難忘的事,他們是徐正祥和丁梅芳夫婦。

「文明家庭」徐正祥家庭曾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退伍後因工作調動他們搬至城鎮定居。他始終心繫家鄉,牽頭組織望城區新陽村西流組首屆村民團拜晚會,宣講黨的好政策。多次以長沙市第六屆道德模範宣講團成員的身份走進學校、機關、村(社區)等地公益宣講雷鋒精神,2021年至今累計達106場次。徐正祥的夫人丁梅芳是家裡的賢內助,婆婆聽力不好,婆媳倆就用手勢交流,婆媳關係融洽。她從小教育子女要懂禮貌、有愛心,並且樂於幫助鄰里鄉親。

這些文明家庭的生動實踐,恰似一顆顆飽含生命力的種子,而「好家風故事會」則成為培育這些種子的沃土。當文明家庭的真實故事登上講台,那些平凡卻發亮的生活點滴便化作滋潤人心的甘霖,在更多家庭的心中播撒下向善向上的種子。

(2025年湖湘好家風故事分享會(長沙專場)在長沙市群眾藝術館實驗劇場舉行。)

近日,2025年湖湘好家風故事分享會(長沙專場)在長沙市群眾藝術館實驗劇場舉行,將新時代家風建設與文藝演出形式生動融合,以情景劇、快板、詩樂等特色節目,為觀眾帶來一場沉浸式家風課堂體驗。

多年來,長沙堅持舉辦好家風故事會,以故事打動人、以音樂感化人,在音樂廳、圖書館、學校等不同類型的未成年人活動陣地開展好家風音樂故事會巡演活動。選取有代表性的文明家庭,將其事蹟與耳熟能詳的家風主題音樂創編成情景劇。文明家庭與市民群眾面對面分享互動,開展微訪談、微宣講,進一步增強群眾對文明家庭的認知瞭解。

(砂子塘啟新小學的孩子們分享自己製作的「廉潔家風」竹編作品。圖片來源:砂子塘啟新小學)(砂子塘啟新小學的孩子們分享自己製作的「廉潔家風」竹編作品。圖片來源:砂子塘啟新小學)

建好「家平台」   創新挖掘家風陣地資源

好家風不僅需要口口相傳,更需落地生根。為了讓文明家庭建設融入日常生活,長沙創新思路,將家風建設與城市空間、文化資源緊密結合,讓好家風走進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2025年初春,砂子塘天華小學2001中隊的隊員們走進了開福區家風館,開啟了一場充滿溫情與啟發的「尋家之旅」。

在開福家風館,隊員們認真聆聽了講解員講述的古今名人家風故事,從「孟母三遷」到「嶽母刺字」,從「曾國藩家書」到「毛澤東家風」,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故事,讓隊員們深刻理解了家風家訓的重要性,以及尊老愛幼、勤儉節約、誠實守信等傳統美德的內涵。一個個優良的家風故事如同春雨潤物,滋養著孩子們的心靈,指引著他們健康成長。

無獨有偶,2025年4月開館的雨花家風館也成了市民和遊客感受家風文化的新去處。館內通過佈置先賢智慧傳薪火、初心使命後輩銘、醇厚家風繼世長、老物件里映家風、共育繁花滿庭芳五個展廳,用群眾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方式,集中呈現了雨花區家庭文明建設的成果,使廣大群眾看得見、夠得著、學得會。

除了打造家風館,長沙還結合長沙市豐厚的紅色資源優勢,收集發生在長沙的「家風家教家訓」故事,打造了劉少奇同誌紀念館、隆平水稻博物館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家風陣地,設立家風教育點,繪製「十步芳草 家風傳承」打卡地圖在市屬媒體發佈,引導全市未成年人參觀學習,讓未成年人在實地體驗中感受優良家風的傳承和力量。運用AI技術生成兒童繪本,以生動形象的畫面和簡潔易懂的文字,將紅色場館中的家風故事呈現給孩子們,進一步增強家風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長沙市「新時代好少年」分享家風故事。)

上好「家課堂」   家校協同護航孩童成長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而孩子是家風的傳承者與實踐者。長沙將家庭文明建設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緊密結合,讓好家風在代際傳遞中煥發新活力。

長沙推出「家校社」協同育人模式,通過「親子共讀經典」「家風主題班會」「家庭誌願服務」等活動,讓孩子在家庭熏陶中樹立正確價值觀。同時,依託青少年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等平台,開展「小小家風宣講員」「文明家庭親子實踐」等特色項目,讓未成年人成為家風建設的參與者和傳播者。除此之外,長沙還創新一系列舉措,將家庭文明建設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緊密結合。

選取一批「新時代長沙好少年」向同齡人分享自己的家風故事和成長經歷,讓全市150萬中小學生和家長感受身邊榜樣家庭的好家風,進一步提升全市家庭對家風建設和陪伴成長的認知。

錄製《家風第一課》短影片,在全市各學校的家長會上播放,倡導傳播科學育兒理念。

全市150萬中小學生的家長同上家風課,深受家風故事感動,同時,提升了科學育兒、陪伴成長的認知。

(長沙推出《十步芳草 家風傳承》宣傳冊。以上圖片除註明外,其餘均由長沙市文明辦提供)

織好「家網絡」   深入基層多元推進創建

文明家庭建設不僅需要典型引領,更需要全民參與。長沙深入基層,通過多元化的創建活動,讓文明之風吹進千家萬戶。

湘江新區各街道(鎮)和社區(村)常態化開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評選表彰活動,社區常年在宣傳櫥窗、主要道路、樓棟展示文明家庭的家風事蹟及其家規家訓,營造傳承好家風的良好氛圍。

芙蓉區成立「好家風美德促進會」「文明家庭共建聯盟」,發佈《文明家庭行為公約》,發起「親子契約 助力成長」行為習慣規範養成倡議,開展「芙蓉區文明家庭百家訪」等活動。

長沙縣召開「同築幸福家 共創文明城」家庭文明建設工作會議,開展「把愛帶回家——暖心護成長」文明家庭願景茶話會,打造「紅色+親子+發展+家庭+家風」的家教家風研學路線,發揮家庭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的獨特作用。

瀏陽市探索打造「家庭互助圈」模式,以小區為單位組建「鄰里家庭聯盟」,促進家庭互助,開展「文明家庭+」主題行動,發動文明家庭申請成為文明實踐戶,提供留守兒童看護誌願服務。

從一場場家風故事會的溫情講述,到一個個陣地資源的創新利用;從未成年人德育實踐,到基層家庭廣泛參與,長沙的文明家庭建設既有溫度又有廣度。在長沙,家風正成為城市文明的基因,家庭正成為社會和諧的基石。未來,長沙將繼續以家庭為橋樑,讓文明之花開遍星城,讓幸福之風吹暖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