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數字標籤開啟全國推廣,超600款產品將擁有「電子身份證」
字小看不清、將產品翻看了兩圈才找到想要的信息……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查看食品標籤的真實寫照。而今,這些阻礙有望通過「數字標籤」的應用被打破。
數字標籤,是一種通過二維碼等形式展示食品標籤信息的方式。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掃瞄食品標籤上的二維碼獲取食品標籤信息。伴隨平台功能的完善,而今的數字標籤不僅能夠更加清晰地展示食品標籤的已有內容,還伴有語音、字體放大、影片講解等功能,為消費者帶來「個性化+透明化」的雙重體驗升級。
目前,我國超600款產品已使用食品數字標籤。而為讓更多消費者體驗到食品數字標籤的便利,今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將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數字標籤應用推廣。
能夠聽聲音、看影片的數字標籤
5月12日至14日,2025年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宣貫培訓班在北京舉辦。在現場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籤應用示範展台,新京報記者看到四十餘款印有數字標籤的食品包裝,掃瞄二維碼即可跳轉至數字標籤頁面。相較傳統標籤,數字標籤因突破版面限制可以展示更豐富的信息,而因技術支持的第三方平台不同,數字標籤功能也各有特色。
在一款由中國自動識別技術協會提供的數字標籤界面,有「語音播報」和「大字模式」兩個選項,點擊前者可以聽到有關食品標籤內容的朗讀,點擊後者頁面字體將明顯放大,對老年人、視聽障礙人士等不同想要瞭解食品標籤信息的群體都更加友好。
另一款由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提供的數字標籤平台界面,則含有如何使用相關產品的講解影片。除被掃碼產品外,下方還設有「首頁」「分類」選項,點擊後可以看到同一家企業旗下其他預包裝食品的數字標籤。

新京報記者從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瞭解到,我國對提供數字標籤技術支持的第三方暫未做統一規定,主要是考慮到企業創新發展的需求不同,數字標籤的設計可以結合企業自身情況而定,但整體需要符合法律、法規還有標準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3月新發佈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 7718-2025)首次納入了數字標籤的使用要求,如數字標籤和食品標籤上同時展示的信息應保持一致、應標示「數字標籤」字樣明示其身份、數字標籤標示內容應在識讀後的一級頁面直接展示且不應有影響正常閱讀的干擾元素內容。這不僅意味著數字標籤正式成為食品標籤載體,也為食品產業應用及市場監管工作提供了技術依據。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相關專家指出,國際上很多國家都在研究食品數字標籤的應用和試點,新標準的發佈意味著中國在把食品數字標籤要求納入食品標籤法規標準體系方面實現全球領跑。此外,圍繞國際社會關注的規範性應用問題,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在世界衛生組織中國代表處的委託下,已開展數字標籤規範性應用研究,並起草完成了《食品數字標籤規範性應用指南》,對數字標籤的標示信息要求、內容、安全性、規範性等進行了詳細規定,將適時向社會公開。
全國超600款產品已開展應用
新京報記者走訪市場發現,數字標籤目前尚屬於逐步推廣階段,線下商超中印有數字標籤的食品包裝不多。採訪過程中,雖然部分消費者表示「沒見過」「不太瞭解」數字標籤,還有人將其和溯源碼等混淆,但嚐新意願普遍較高。
北京消費者孫女士在體驗數字標籤掃碼後表示,「以前配料表的字又密又小,碰上特殊字體和顏色更是眼花」,數字標籤最讓自己驚喜的部分在於界面設計主次分明,很快就能找到想看的部分,「希望能在更多產品上看到。」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標準中心主任、研究員朱蕾介紹,2023年,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統一部署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組織首批試點企業開展了食品數字標籤的應用,到2023年12月,有超過20家企業、40款產品完成了數字標籤的試點工作。2024年,國家衛生健康委進一步組織了9個省份的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共同推動數字標籤試點,參與數字標籤試點的企業擴大至兩三百家,相關產品超過400款。
2025年,為進一步推廣食品數字標籤的應用,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數字標籤應用推廣。至今超過600款產品已參與了數字標籤應用,覆蓋乳製品、糧食製品、植物油、飲料、糕點、膨化食品等大眾日常主要消費的食品類別。
星J.巴克自2023年11月起率先在中國市場啟用數字標籤,目前已有咖啡飲料、果汁茶飲料、糕點餅乾、乳製品等12款印有數字標籤的預包裝產品。作為較早加入試點的參與者,星J.巴克感受到消費者對數字標籤的關注度正逐步走高,「結合後台數據分析可知,數字標籤從最初的少有關注,已發展到如今幾乎每天都有相當次數的瀏覽量。」
對於使用數字標籤後,實體標籤內容是否會被過度簡化的擔憂,朱蕾表示,食品數字標籤是在現有食品標籤的基礎上,額外為消費者提供一種獲取食品標籤信息的方式,目的是給消費者提供便利,並不會發生用了數字標籤,就不標食品實體標籤的情況。同時,相比傳統標籤,數字標籤只多了一個掃碼的過程,相信應用一段時間後,各年齡段的消費者都可以熟練通過掃碼使用數字標籤獲取信息。
優化企業管理效率
作為新的標籤載體,國家標準目前鼓勵但不強製食品企業使用數字標籤。前期試點工作中,已有企業感受到數字標籤帶來的便利。
連鎖便利店品牌廈門見福指出,結合數字標籤建立的系統,企業可以精準識別臨期商品並自動觸發減價機制,杜絕過期商品流通。供應鏈數據也可以反哺生產端,實現產能調節、原料溯源等動態優化,降低損耗的同時提升運營效率。目前,公司的數字標籤已從最開始展示基礎信息的1.0版本,迭代升級到具有追溯功能的5.0版本,消費者掃碼行為沉澱的真實需求數據,將反向驅動企業優化產品設計與生產流程,最終構建「需求-生產-監管」的數字化新生態。
星J.巴克發現,實際應用中,數字標籤有助於解決線上銷售時食品標籤信息展示不全或不準確的問題。同時,因使用的是國家免費的數字標籤平台,企業無需在平台維護方面投入過多費用。「我們看好數字標籤的廣闊前景」,星J.巴克方面表示,數字標籤面向未來,是一種數字化、智能化的消費者溝通方式,其廣泛應用還需要全行業的共同參與以及國家政策的繼續完善與持續推進。「相信隨著數字標籤相關標準法規的完善,未來可以通過更多信息化方式管理標籤信息,有效節約食品標籤設計、審核與維護成本,並提升企業管理效率。」
益海嘉里金龍魚告訴新京報記者,從效果來看,數字標籤不僅滿足了消費者不同標籤閱讀需求,也滿足了企業對各類標籤展示需求。如未來數字標籤能與實物標籤相輔相成,適度減少實體標籤的標示信息,還能幫助企業節約標籤材料面積,減少油墨等印刷材料使用,降低能源消耗等,兼具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當下推廣階段要繼續加強宣傳,讓更多消費者瞭解數字標籤。
圍繞數字標籤工作的後續規劃,新京報記者從國家衛生健康委食品司瞭解到,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會組織各省級衛生健康部門,開展數字標籤推廣,提升數字標籤的知曉度。同時,國家衛生健康委食品司已把數字標籤應用研究列入今年重點調研計劃,將深入瞭解食品企業和消費者的需求,不斷完善數字標籤的閱讀體驗,並計劃會同市場監管部門,就數字標籤應用推廣製定相關鼓勵性措施,在不影響消費者信息獲取和市場監管工作的前提下,適度簡化食品標籤標示內容,「一是可以減少標示內容,使消費者更關注的信息,如配料表、營養成分表等有更大的空間展示,二來也可以減少食品企業印刷成本,增加企業應用數字標籤的意願。」
新京報記者 王思煬
編輯 唐崢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