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可通過患者自拍分析病情
【#人工智能可通過患者自拍分析病情#】據美國未來主義網站5月10日報導,有些人看起來顯老,有些人看起來則要比實際年齡年輕。
這些差異或許不只拘泥於表面。我們的外表,無論是青春逼人還是飽經風霜,其實都可以準確反映出科學家所說的「生理年齡」,即根據身體細胞的健康狀況來衡量人的年齡,而不是根據其出生時間來計算年齡。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美國麻省總醫院布里格姆醫療中心的一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人工智能(AI)模型。他們聲稱,這種模型可以通過分析癌症患者的面部照片來推測其生理年齡,這或將成為癌症治療領域的遊戲規則改變者。
不過,鑒於其可靠性及令人擔憂的倫理影響,此技術尚存在很大問題。
儘管如此,這個被稱為FaceAge的模型還是帶來了一些有趣的發現。正如《柳葉刀數字健康》雜誌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所詳述的那樣,研究人員發現,在癌症治療預後方面,被AI模型判定為較年輕的參與者往往比那些被判定為較年老的參與者要好。
相較而言,患癌參與者看起來要比實際年長,而健康參與者的外表則更接近實際生理年齡。對於同為患癌參與者,AI準確地預測出了生理年齡較大的患者死亡可能性更高。
研究人員認為,醫生可使用該工具來幫助製定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法。法新社舉例稱:一名精神狀態良好、生理年齡為65歲,但實際年齡為75歲的老人接受積極放療的效果較好。但對於另一名同樣實際年齡但生理年齡較大的老人來說,這種方法可能就過於冒險了。
這一AI模型接受了近5.9萬張60歲以上人群照片的訓練,照片均來自互聯網電影數據庫(IMDB)和域奇百科等公共數據集。之後,研究人員讓AI模型對研究中大約6200名癌症患者的年齡進行了評估。
最令人驚訝的發現之一是,人工智能做判斷並非基於通常意義上的衰老跡象,比如禿頂或皺紋。據法新社報導,它更關注面部肌肉張力等更為細微的線索。
不過,FaceAge在醫療領域的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棘手問題仍有待解決。AI主要是針對白人面孔進行訓練,這可能會導致其分析帶有種族偏見。且化妝、整形甚至燈光變化會對AI判斷產生何等影響,這一點仍有待觀察。
耶魯大學生命醫學倫理項目聯合負責人詹妮弗·米拿對《紐約時報》說:「我非常擔心這一工具是否適用於所有人群,比如女性、老年人、少數族裔、殘障人士和孕婦等。」
在這個侵入式監控盛行和隱私日益減少的時代,一種據稱可以通過掃瞄臉部來揭示生理秘密的工具感覺像是對人們主權的又一次侵犯。試想如果保險公司使用FaceAge這樣的模型來證明拒保的合理性,那該如何是好?
該研究共同主要作者、麻省總醫院布里格姆醫療中心醫學AI項目負責人雨果·阿爾茨對法新社說:「這肯定是需要注意的事情,要確保這些技術僅服務於患者。」(編譯/劉嘉)#共商人工智能發展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