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武海外 傳道守心(僑界關注)

呂廣義17歲起學習太極拳、八卦拳和形意拳。
2008年,呂廣義赴匈牙利中醫學校任教,教授太極拳、八卦掌、內家拳等中國功夫,累計培養學生近千名。
練功習武
呂廣義出生於黑龍江哈爾濱,他從小就愛聽評書和看戲劇。《嶽飛傳》《水滸傳》《楊家將》等武俠評書里的橋段他如數家珍,電影《少林寺》更是被他反反復複地觀看,裡面的一招一式都銘記於心。這些在呂廣義的心裡種下了一個武俠夢,他小學時就跟著小區里的體育老師練習中國功夫的基本功,壓腿、跑步、劈叉。
17歲那年的「五一」假期,呂廣義在公園晨跑時看到了一群練拳的人。他們喊口號的聲音鏗鏘有力,出拳擺腿乾脆俐落,這些都深深吸引著呂廣義。他在他們旁邊專心地看完了一整場晨練。呂廣義說:「那是我覺得離少年的武俠夢最近的時候。」
於是在他們練習結束之後,呂廣義主動上前自薦,表達了自己想學習中國功夫的決心。也是從這一刻開始,呂廣義正式踏上學習中國傳統功夫的道路。「正式開始學習之後我才知道,那天我碰見的師傅是哈爾濱八卦掌研究會會長雷茂發。」呂廣義說道。
雷師傅的要求很嚴格,40多種腿法不重樣。那時候沒有專業場地,呂廣義就在家門口的水泥地和馬路上練,每天回來都摔得身上青一塊紫一塊。在夏天,練得汗流浹背,汗水和傷口混在一起,太陽照射下更是火辣辣地疼,呂廣義也從沒想過放棄。「那時候紅花和白酒是家中常備的,哪裡受傷了就揉一揉按一按,不知疲倦似的,一門心思就是練好這個拳法。」呂廣義說道。
經過了兩三年的曆練,呂廣義習得了一手出色的八卦掌和八卦拳。他說:「中國功夫磨煉毅力也鍛鍊心智,感悟是練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雷師傅的介紹下,呂廣義又開始跟著黃人駿師傅學習太極拳和形意拳。他說:「形意拳的學習,僅僅刻苦練習鑽研動作是沒用的,要把招式融入到你的一呼一吸之間,達到人和拳法合二為一的境地。」
海外教學
2008年,呂廣義因工作來到匈牙利。他最初在中醫醫院里從事推拿工作,業餘時與其他師傅們一起教授中國功夫。
為推廣武術,2013年呂廣義開設了個人網站,定期發佈教學短影片。他說:「影片都是我的教學小片段,包含二十四式太極拳、形意拳、五行拳等。」呂廣義的影片內容豐富、製作精良,迅速吸引眾多海外功夫愛好者慕名而來,跟隨他學習中國功夫。
呂廣義的學生類型多樣,他因材施教,讓每個人在中國功夫上有所收穫。對年青人,他會加大運動量,在此基礎上教授形意拳,既能打磨心性又能鍛鍊身體;對老年群體,則以太極拳為主,通過調節呼吸修身養性,深受中老年朋友喜愛。呂廣義說:「隨著練習時間變長,各群體漸漸能組合練習,遇到中國春節,大家還會聚在一起包餃子。」
呂廣義認為中國功夫不只是一套動作,還有其深厚的內涵。他說:「中國功夫練一輩子也練不完,裡面蘊含的思想要用一生去體會。」
令他印象最深刻的學生,是一位熱衷學習各類拳法的外國人。該學生研習拳法十餘年,自學過詠春、拳擊、柔道、摔跤,但在跟隨呂廣義學習時,太極拳卻讓他格外吃力。呂廣義說:「外國學生喜歡用肌肉發力,不會調動氣息。氣是中國拳的根基,沒有根基腳步就是虛浮的。」
為讓外國學生更好地理解中國功夫,呂廣義將中國傳統練法拆解,用更細緻基礎的方法教學。他把易筋經、八段錦拆分,將動作融入關節、肌肉、肌腱的針對性練習,重新編創適合外國人的「運功操」。
呂廣義認為教學不能只教套路,更應注重方法,激發興趣,讓學員在生活中也能運用太極拳。一位學生的評價讓他記憶猶新:「呂老師的方法獨一無二,跟隨他學習是非常正確的決定。」呂廣義的創新教學幫助外國學生掌握中國功夫精髓,也讓越來越多人愛上中國功夫。
強身健體
呂廣義在中醫院工作,他的許多患者同時也是學生。他說:「他們許多人康復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仍會導致病情反復,於是便跟著我練習太極養生。」改變原有生活習慣並非易事,呂廣義會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導他們接受。
他在教學中最喜歡引用「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這句話。河流流動的水不會腐壞,經常開合的門軸不會被蟲蛀蝕。人的身體亦是如此——血液如河流,關節似門軸,唯有保持「運動」,身體才能健康。呂廣義說:「太極拳講究虛靈寧靜、鬆腰坐胯,能讓骨架挺拔,肌肉與關節放鬆。」
呂廣義有一名特殊學生,曾經歷心臟手術,術後心率紊亂不適宜劇烈運動,便跟隨他學習太極。呂廣義用竹竿抵住其腰眼糾正塌胯,教他如推棉花般緩緩運掌。最初僅五分鐘「雲手」的動作,便讓這名學生後背透汗、指尖發麻。
經過兩個月堅持練習,這名學生已能連貫打完二十四式。呂廣義說:「練太極拳後,他心率正常了,氣息也順暢了。」練習太極拳如同為身體安裝修復器,動作柔和卻帶動全身運動,既滋養氣血又促進康復。
許多患者康復後在網站留言,這些評論既是鼓勵,也成為呂廣義堅持的動力。自2016年起,呂廣義與匈牙利多家官方媒體合作,將中國功夫推向更廣的舞台。他說:「他們看到我網站影片後主動邀約合作節目,我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人瞭解中國功夫。」
節目中,攝製組跟隨呂廣義走進太極訓練場。場館內,8名學生在練習推手,呂廣義逐一調整學員手肘角度,強調「手腕與胸口平齊」的標準動作;戶外廣場上,他帶領學生進行「太極快閃」,十幾人動作整齊劃一、招式行雲流水,引得許多外國友人駐足觀看。
節目播出後,越來越多的人向呂廣義求學太極拳,令他倍感欣慰。他認為傳播中國文化是自己的使命:「我只是一名中國功夫的傳承人,我會繼續努力,讓更多人喜愛和學習中國功夫。」(楊寧 張昕睿)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5月16日 第 06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