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過山車」一個月後,義烏商人的重啟之路

「中美達成關稅暫緩協議:雙方24%的關稅在初始的90天內暫停實施。」5月12日,手機上的一條新聞彈出,高智立刻坐起身來,給外貿公司和美國客戶挨個發去消息。

高智在義烏國際商貿城經營帽業生意,他的工廠為多家美國棒球帽品牌代工。4月初美國對華徵收的高額關稅讓他的生意一度陷入停滯,砸在手裡的貨,沒來得及收的定金,都像沉甸甸的石頭壓在高智心裡。

而現在,高智看到了希望,電話那頭的客戶顯然比他更開心,他們原本要為高昂的關稅買單,一切似乎又回到了之前。「現在就等美國海關那邊的消息,快的話,最近幾天就可以把倉居里積壓的帽子發出去。」5月15日,高智告訴新京報記者,105箱棒球帽已經發往美國。

過去的一個月,做美國業務為主的義烏商家經歷了如同過山車般的起伏。雖然嗅覺敏銳的商人們早早做好了關稅上漲的準備,可誰也沒想到,這個數字竟然一路升級到145%,這意味著對美生意完全沒有任何盈利可能。

在義烏國際商貿城,像高智這樣受到關稅影響很大的商家並不算多,這或許與當地供應鏈韌性強、出口地多元化有關。

這種順勢而為,從商貿城老闆娘們晨讀學習的外語科目也能窺見一二——從早年只有英語的培訓,到如今拓展到阿拉伯語、西班牙語,義烏商人們一直在擁抱新興市場——「我們永遠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一位義烏老闆娘這樣說。

聶自勤在自家店門前拍攝招商短影片。新京報記者 李照 攝聶自勤在自家店門前拍攝招商短影片。新京報記者 李照 攝

「這段時間我見的記者比客戶還多」

「來義烏,一站式備齊萬聖節產品。」站在自家店門旁,聶自勤對著攝像鏡頭說了十幾遍口號,她的背後是密密麻麻的萬聖節面具,鋪滿了整整三面牆。

這是義烏商貿城集團的工作人員在為她拍攝招商影片素材。若是放在往年,她不會有這麼多時間拍影片還反復NG——每年四月是聶自勤最忙碌的季節,一茬茬不同膚色的客戶排著隊擠進這個不到10平方米的店舖,一年的訂單就能基本敲定,隨後是生產和發貨。一兩個月後,他們挑選的萬聖節面具被裝進貨運巨輪的集裝箱里,漂洋過海抵達另一個國度。

而今年不一樣了,除了零星的客戶進店來要走幾張名片,大部分時間,店裡冷冷清清。「我這段時間見的記者比客戶還多。」聶自勤說。

今年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對所有國家徵收關稅,對華加征34%的關稅。中方反製,貿易戰進一步升級,截至美東時間4月9日,美方宣佈對中國輸美商品關稅提高到125%。加上2月與3月兩次上調的關稅稅率,這意味著美方專門針對中國商品累計加征關稅稅率已高達145%。這是中美貿易摩擦史上最高稅率,引發全球市場動盪。

外向型經濟高度發達的義烏市場,美國是重要目的國之一。義烏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義烏市場出口美國市場的金額為835.7億元,位居首位。這個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中國外貿重地,將面臨什麼樣的挑戰,吸引了全世界媒體的目光。

4月中旬,美國CNN的記者走進聶自勤的店裡,她正在和一位南美的客人談生意,客人把幾副面具擺在地上,一邊用馬克筆在地板上塗畫算賬——這是商貿城最常見的一幕,由於每家店舖很小,客戶習慣性地將產品放在地板上比價拍照。

「美國生意對你有多大影響?」面對記者的提問,聶自勤抽出身來回答,「美國客戶要我就給,不要我就給他們。」她指了指旁邊的南美客戶。這個影片切片在互聯網爆火,被打上新聞標籤「義烏最牛老闆娘霸氣喊話美國客戶」。

意外走紅沒有給生活帶來太多影響。事實上,平時的聶自勤說話並不霸氣,透著生意人的隨和客氣。她一直在操心那些訂單,她的業務有近一半涉及美國市場,「商貿城像我們這樣受衝擊的商戶大概還有百十來家。」

那些年前年後敲定的訂單,很多已經生產完成,卻因關稅堵在了倉康尼。一邊是美國客戶打來電話要求暫停或取消訂單,另一邊是一萬多平方米廠房的租金、店舖租金以及用工開支,這些壓力讓聶自勤兩天都沒闔眼。

「太突然了。」很多受到關稅影響的義烏商人都是這個感受。儘管特朗普上台後,他們做好了關稅會漲的心理準備,但當關稅數字落地,還是讓他們吃了一驚。

「一開始以為漲10個點,生意還能做,125%這個數字太誇張了。」商貿城四區經營帽業鋪子的高智被關稅殺了個措手不及。

義烏是全國乃至全球規模最大、聚集度最高的帽業流通中心。帽業,一個吃「四季飯」的品類,每年5月前後,義烏經營戶們開始準備當季秋冬款,每年2月,則是「防曬帽」「臉基尼」亮相登場。

根據「義烏指數」對帽業出口國家數據進行分析,美國、西班牙、南韓是義烏國際商貿城出口的主要市場,出口美國的經營戶佔比最大,佔義烏帽類經營戶的25%。

高智的「青島開心帽業」主營棒球帽,為多個美國品牌代工,美國的訂單業務大概佔了40%~50%。他告訴新京報記者,在美國市場上,棒球帽是一個高利潤的品類,10元人民幣的帽子,在美國能賣到20多美金,「哪怕關稅加到30%,美國客戶都覺得能接受」,但是4月9日關稅升級到125%後,他的生意被按下了暫停鍵。

高智經營的棒球帽店舖。新京報記者 李照 攝高智經營的棒球帽店舖。新京報記者 李照 攝

被關稅寒流衝擊的商家

從去年開始,聶自勤就嗅到了一絲危機,原本只做萬聖節生意的她開始試水開拓國內春節產品的生產線,嘗試內銷轉型。

二十多年前,聶自勤做過小飾品、舞會面具的生意,她喜歡那些亮晶晶的漂亮小玩意兒,直到一位美國客人給她發來萬聖節舞會面具定製訂單,聶自勤第一次聽說了美國的「鬼節」,心思活絡的她決定全力拿下這個市場。

那時候,整個義烏商貿城專做萬聖節的商舖也就寥寥幾家,而到現在,這裏成為「洋節」的根基,牢牢佔據了全球80%的萬聖節、聖誕節用品市場,商貿城一區四樓,滿滿噹噹都是聖誕樹、燈飾、彩條、面具和掛件。

萬聖節一度養活了聶自勤的整個工廠,一年365天她只做這一天生意,就能有不錯的營收,開始做內銷後,忙完了萬聖節,她又要馬不停蹄地籌劃春節產品,節奏被拉得飛快。

「國外客戶會給你生產週期的時間,國內客戶要貨比較急,你如果說沒有貨得等幾天,就等著挨罵吧。」聶自勤覺得,國內市場更卷,也只能算作補充,「如果只做內銷,估計會餓死。」

在更多的商戶看來,極度垂直的生產線要立刻轉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為代工廠家,高智工廠里那些棒球帽從生產出來就會打上美國品牌的logo,很多帽子上印著洛杉磯、佛羅里達等美國城市名字,這些風格鮮明的帽子幾乎不可能轉內銷或者賣給其他國家。

高智愁眉苦臉,年前的一部分訂單早就做好了,要麼因為貨款沒到位,要麼因為客人生病,一直壓著沒發,「現在做好的就有十幾萬頂,算上還在工序上的有二十多萬頂,小兩百萬的貨。」高智說,往年五一之前是全年最忙的時候,這批貨應該全部走掉,而現在徹底走不了了。

今年2月,高智還去美國參加了一個行業展會,接了一批訂單,「大概五萬多頂,差不多一條小貨櫃。」高智說,這批貨已經下單生產,由於是熟人介紹,當時並沒有收定金,「現在麻煩大了,不知道是繼續做還是不做,很頭疼。」

而那些已經發出的貨也讓高智憂心忡忡。美國海關規定,美國東區時間2025年4月5日淩晨00:01之前已裝船並處於最終運輸模式,且在5月27日之前到達美國的在途貨物,可豁免10%「基準關稅」。一時間,很多外貿人開始爭分奪秒推動船隻離岸,然而,關稅數字不斷加碼,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也讓一切努力白費。

高智不知道,那些漂在海上的棒球帽,將面臨什麼樣的命運,而為關稅支出的高昂成本,則只能由他的美國客人買單。有美國客人央求高智讓利,高智大吐苦水,「我們的毛利就10%,便宜個塊八毛的,也覆蓋不了差價啊。」

關稅的寒流也衝擊到了張穎的生意。從今年起,張穎就感覺到了生意難做,她在國際商貿城經營著一家廚衛百貨店舖,展品是北歐色系風格,主要市場在歐洲,那些廚房抹布、地墊之類的商品,原本在歐洲算是快消品,現在也漸漸賣不動了。而關稅出台,原本從她家進貨做美國跨境電商的買家也撤回了訂單,無疑是雪上加霜。

張穎不是沒有嘗試過內銷,但國內市場習慣與歐洲有很大區別,她指了指貨架上一個洗手液收納瓶,「像這種只有歐洲人才會買」,張穎曾在國內中高端商超佈置過展櫃,但效果並不好。這兩年東南亞和中東客人多起來,但他們一般只做精品採購,很難走量。

今年4月底,張穎長期合作的配件工廠告訴她,因為接不到訂單,工人們提前放五一假了,但張穎不敢休息,哪怕是在店裡枯坐上一天。

聶自勤在與客戶線上溝通。新京報記者 李照 攝聶自勤在與客戶線上溝通。新京報記者 李照 攝

義烏指數與外語指數

見慣風浪的義烏商人,擁有最敏銳的嗅覺,這依賴於他們身處的環境。

義烏國際商貿城佔地640萬平方米、擁有7.5萬個商舖,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關於商貿城有多大,有一個很形象的說法是,如果在每個商位前逗留3分鐘,按每天8小時算,需要一年時間才能逛完。

部分商家的門頭上掛著「義烏指數」的標識,這些數據被採集、調研和分析,組成了這個巨大市場的觸角。對於義烏指數能預測美國大選、世界盃等說法,義烏商人們會心一笑,不做置評,但他們的確是踩在潮頭上的人,蝸居幾平方米的格子鋪,對世界局勢熟稔於心。

高智做帽子外貿生意20多年,市場一直在變化,也見證過一些重大時刻。去年美國大選期間,特朗普參加競選所戴的那款紅色「MAGA」棒球帽一時風靡美國,他一次性就接了十幾萬單。

高智記得,那是很臨時的一筆大單,客戶要得非常急,沒有選擇海運,而是直接高價空運到零售店銷售。高智店裡的員工回憶,那時候好幾家同行接單做紅帽子的盛況。有一家商戶原本還剩下一些存貨,在宣佈特朗普當選之後,這些存貨價格立刻水漲船高,被一搶而空。

對於商貿城絕大多數商家來說,美國關稅的影響沒有太大。外貿受國際局勢影響大,風浪里淘金的行業,總要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比如前幾年的疫情、蘇伊士運河擁堵、紅海地區危機等,義烏商人們早早學會了順勢而為,風險管理。

4月25日,義烏國際商貿的外語培訓,老師正在教授商務阿拉伯語。新京報記者 李照 攝4月25日,義烏國際商貿的外語培訓,老師正在教授商務阿拉伯語。新京報記者 李照 攝

如果說義烏指數反映的是全球小商品市場的水溫,那麼國際商貿城的外語培訓或許也能窺見一些變化。

每個工作日的早上8:40,外語老師開始授課,從「你好,多少錢?」這些簡單的商務詞彙教起,幾十個義烏商人們站在中庭,像小學生一樣捧著筆記本學習、朗讀外語。

這是義烏國際商貿城的公益性質培訓,已經持續了19年。以往這些培訓是在教室里開展,而現在晨練安排在人來人往的商貿城中庭,一旁架起了直播設備,那些沒辦法到現場的商家,也可以通過影片學習。

很長時間里,商貿城的外語培訓是以英語為主的,而現在,新開設了阿拉伯語與西班牙語,外語培訓的一位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這是在調研商戶們的需求後增設的語言培訓——越來越多的商戶在開拓更大的市場。

55歲的姚寶娟永遠站在晨讀隊伍中的第一排。她的店並不在國際商貿城里,每天早上,她會騎半個小時單車來學習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她幾乎一節都不落下。晚上,她還給自己報名了俄語課的夜校,每天的生活安排得滿滿噹噹。

在媒體報導中,她是會五門外語的「義烏最牛老闆娘」。20年前,為了拓展外貿生意,姚寶娟自學英語,2011年開始學習西班牙語,她隨身帶著幾本厚厚的外語學習本,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筆記。

近幾年,她的中東客戶多起來,姚寶娟的阿拉伯語水平漸長。晨讀時,她會跟老師仔細地討論阿拉伯語的俚語與文化,「比如遇到中東客人,對方問你多少錢,你報價之後,對方覺得你報價太高了,可能會說你‘阿里巴巴’,這其實是一種調侃罵人的話,有點開玩笑的意思,意思是賣這麼貴你腦子壞掉啦?」姚寶娟已經學會如何用地道的阿拉伯語「回敬」砍價,在她看來,做生意需要情感與文化的交流,這是她堅持學外語的原因——翻譯軟件無法實現真正的溝通。

這或許也是姚寶娟擁有近30年穩定老客戶的原因之一。她主營日用百貨,客戶以歐洲、南美、東南亞等地的家族商超為主。家族商超的一大特點就是穩定,每年一批採購,等到下半年再返單,姚寶娟習慣了這樣的節奏,也與老客戶們處成了朋友。

「其實美國關稅對我們的影響不是很大。」姚寶娟說,美國市場只是她業務的一部分,她向美國禾爾瑪這類的超市供貨,關稅政策出台之後,美國客戶並沒有立刻完全叫停,畢竟商超需要鋪貨,只是減少了部分訂單,「比如以前拿1萬或者10萬單的,現在就拿個2000、5000的。」

4月25日那天外語課下台後,姚寶娟掏出手機,向新京報記者展示外貿公司和她的聊天記錄,美國客戶表示,「現在的量沒辦法大起來,等關稅過後,訂單一定會多起來的。」

「所以他們(美國客戶)認為這麼高的關稅並不會持續很久?」

「當然,撐不下去的,已經撐不下去了。」

4月25日,姚寶娟(左一穿黑色衣服)正在國際商貿城一區中庭學習阿拉伯語。新京報記者 李照 攝4月25日,姚寶娟(左一穿黑色衣服)正在國際商貿城一區中庭學習阿拉伯語。新京報記者 李照 攝

「過山車」的一個月

在高額關稅恢復前的一個月裡,義烏商人們一直不敢停下來,努力尋找出路。

萬聖節面具是節日用品,一旦錯過今年的發貨時間就只能「爛」在倉居里。聶自勤開始主動聯繫歐盟、「一帶一路」國家的老客戶,請他們幫忙分擔庫存訂單。往年他們的訂單比較少,聶自勤就將現有商品推給他們,讓他們優先選擇。商貿城集團也在聯繫一些海外華人商會尋求幫助。

聶自勤說,她很少像這樣放低姿態尋求幫助,讓她感動的是,求助的商業夥伴們二話不說,幫忙處理了半數庫存。客戶挑到了高性價比產品,剩下的庫存,聶自勤還在想辦法。忙完這一波,國內春節產品線也要開始推進。她仍然樂觀,「外國人總不可能不過聖誕節和萬聖節吧?就像咱們中國人,可能不過春節嗎?」

這一個月裡,高智接連去了廣交會與香港的展會。相比往年,今年他的生意不算好,展會期間只被要走了幾張名片。高智也打聽了從越南或者孟加拉國轉口,但是很難操作,「產品在中國生產,到那邊要交一部分稅,到轉口地還改商標,這些都需要費用。」

4月26日,媒體報導,禾爾瑪等美國零售公司已經通知中國出口商,「恢復發送」因美對華加征高額關稅暫時停運的貨物,關稅費用「由美國買方承擔」。

五一前夕,姚寶娟與禾爾瑪的中國採購商聯繫,對方告知仍然還沒恢復。姚寶娟慶幸自己的貨並非聖誕產品這類節日用品,還能再拖一拖。她設計了一款原創的熊貓U型抱枕,計劃開拓禮品文創行業,與國內航空公司等機構談合作,「內銷也是一個大市場。」姚寶娟充滿了信心。

5月10日至11日,中美雙方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經貿高層會談。5月12日,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佈,雙方承諾,美國將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號行政令中規定的對中國商品(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商品)加征的從價關稅,其中,24%的關稅在初始的90天內暫停實施,同時保留按該行政令的規定對這些商品加征賸餘10%的關稅;取消根據2025年4月8日第14259號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號行政令對這些商品的加征關稅。

中國將相應修改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4號規定的對美國商品加征的從價關稅,其中,24%的關稅在初始的90天內暫停實施,同時保留對這些商品加征賸餘10%的關稅,並取消根據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5號和第6號對這些商品的加征關稅;採取必要措施,暫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製措施。採取上述舉措後,雙方將建立機制,繼續就經貿關係進行協商。

義烏商人們第一時間看到了這條新聞,這成為商貿城最熱門的話題,比他們更早行動起來的是休息了大半個月的外貿公司,熟悉的節奏正在復甦。

5月12日當天,聶自勤就接到了一家外貿公司的電話,要求恢復出貨,也有其他外貿公司已經開始訂貨櫃了。因為關稅風波,今年的生產週期被大幅壓縮,對工廠來說是不小的壓力。在北京出差的聶自勤馬不停蹄地打電話安排工廠恢復生產,她必須抓緊這90天的黃金期,「還需要點時間,外貿公司現在也在規劃。」聶自勤說。

工廠重新高速轉動起來。不出意外的話,那些原本積壓的萬聖節面具,最晚將在7月底之前陸續出發,趕上大洋彼岸今年的萬聖節。

(張穎為化名)

新京報記者 李照

編輯 陳曉舒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