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會倒垃圾嗎?
來源:北京網民說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全文約1900字,閱讀約需4分鐘)
在雅思聽力里頻繁出現的 「倒垃圾」,曾是我出國前未解的謎題。直到在海外生活多年,才明白這件小事背後,藏著現代社會運行的重要法則——垃圾分類,是每個公民繞不開的 「生活學分」。
除了為數不多的超大城市,國外的大部分人並不住高樓公寓,而是生活在大大小小的平房或者小樓中,每家必須自己處理垃圾。居民的生活垃圾一般被分成三類:可回收垃圾、有機垃圾、不可回收的垃圾,除上述垃圾之外也都可以放入黑色垃圾桶。
傾倒垃圾是否收費,取決於你所在地區的具體情況。

不同種類的垃圾箱
作者供圖
在劍橋,垃圾一般隔週收一次(倫敦這種大城市可以每週都收),所以傾倒至關重要,否則就要面對滿滿的垃圾桶,熬過兩週的時間。
每次倒垃圾之前,工人會打開垃圾箱蓋做粗略檢查,遇到不符合分類原則的,就會把整箱垃圾留在原地,並且留下說明的紙條。
有一次,我在有機垃圾箱里放入了可降解的塑料袋,我的垃圾就沒被傾倒。我覺得自己很冤枉,因為這種塑料袋就是用來包裹有機垃圾的,包裝有明文標註,說是可以降解。
但是,劍橋市政很嚴格,他們規定,有機垃圾要麼放在特殊的可降解紙袋里,要麼用報紙包裹起來,不可以用塑料袋。

不同的垃圾回收箱
作者供圖
垃圾被拒絕了,投訴似乎也沒有勝算。當時是夏天,半箱已經腐敗變質的垃圾放在家門口,散發臭氣,還生了蟲。第二次總算才被倒掉,真是如蒙大赦。
吃了教訓之後,我對待垃圾分類更加認真,夏天尤其如此。

紫色的垃圾箱,上面用圖標識了可以投放的垃圾
作者供圖
夏天怎麼丟棄肉類?我有一個朋友住在海邊,每天做完飯,拿麵包屑裹上剩下的油和切下的肥肉雞皮,團成一團扔給海鷗吃。她們家屋頂上常年盤旋著一群海鷗。
但是,生活在內陸的人沒有辦法。聽說有鄰居把蛋白質類的廚餘放在冰箱里雪藏,下次丟垃圾之前再拿出來,避免肉類在盛夏腐敗。
這番操作麻煩嗎?肯定麻煩。大家時有「抽水」。但是我覺得,生活在現代社會,享受現代化帶來的福利,也得忍受現代化帶來的不便。我們對環境負責,其實也是對生活負責。

小型電器的分類垃圾箱
作者供圖
我挺喜歡可回收垃圾場的。剛開始跟家人說這個感受的時候,他們都理解不了。我媽來探親時,我興致勃勃地拉著她去看垃圾場。我媽當時特別迷惑,她問我為什麼要帶她去參觀垃圾場?我說因為這裏雖然沒有景觀可言,但很值得參觀。
我媽看了回收站,也覺得這裏沒有異味,整潔開闊,很有意思。我們去的時候,在這裏看到別人丟棄的傢俱,看著都挺完好的,完全可以撿回去,也算一個趣事。

可回收垃圾場(回收中心)
作者供圖
每次從垃圾場回來之後,我總有一種迷迷糊糊的感覺:這麼多人在為保護環境工作,我今後,對待垃圾應該更認真一點。

垃圾箱上的兒童玩具,狀態良好
作者供圖
有一次,我的行李箱壞掉了,這個讓我發愁。行李箱外殼是塑料的,裡邊是布的,輪子是金屬的,好像哪邊都不靠。我花費了很大的力氣,把箱子大卸八塊,把所有的材料都分類放好:鐵螺釘可以回收,布不可回收,那麼大的一個特殊材料製作的塑料殼怎麼辦呢?
我給市政部門的人發了一封信,第二天就收到他們的詳細回信。回信說箱子的殼太大了,垃圾分揀設備無法處理,建議我要麼送到垃圾回收中心,要麼放到不可回收的垃圾桶裡面。

英國垃圾站常見的分類標識
圖源:人民網
我又發郵件問:如果我有一些鐵鍋鐵鏟,或者多餘的廚房垃圾,能不能放到不可回收的垃圾桶里呢?對方很快回信說,廚餘垃圾可以考慮在家裡漚肥。鐵鍋之類的,雖然可以放到不可回收的垃圾桶,但在有可能的情況下,還是應該把它們放到正確的地方去。
由此,我明白了「垃圾處理」的底層原則:如果實在沒有能力,或者條件不具備,我們可以把垃圾棄置在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如果有一點能量和餘力,請盡能力去保護環境,盡能力去讓資源重新再利用。
難道本地所有的居民道德都這麼高尚嗎?沒有人偷丟垃圾?答案是:有。既有普通居民把自己的垃圾塞到別人的垃圾箱里,也有人偷偷把垃圾丟棄到公眾場所,更有甚者,有人冒充垃圾公司上門,收取居民的垃圾處理費用之後,把「客戶」的大件垃圾運走,然後丟棄在荒野里。

英國垃圾工人罷工後,伯明翰街頭堆滿了垃圾
圖源:網絡
垃圾分類是人人都得面對,但卻很難嚴刑峻法推進的事。因為在大部分情況下,垃圾問題不會上升到法律高度,只能在道德層面去探討。而道德具有先天的軟弱性,只能約束自己,無法強迫別人。
經過多年的練習,掌握垃圾分類技能之後,我認為,身為一個現代公民,雖然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也應該盡力去做。
因為,我們生活在這裏,我們的子孫後代也生活在這裏。完全苛刻、絕對準確地把垃圾分好類是不可能達到的。但是,無限地去接近、去努力,讓生活無限地趨向於更好,這是可以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