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芳齋捲入「蜜棗粽創可貼」事件,去年營收淨利雙雙下滑
以代工方身份捲入來伊份「蜜棗粽創可貼」事件的五芳齋,近日在公司官網發佈情況說明稱,將協同合作方對相關問題進行全面核查,主動配合相關部門現場檢查。如存在問題,將嚴肅處理並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在業內人士看來,眼下臨近端午旺季,此次事件將對「粽子第一股」五芳齋造成一定的聲譽損失,市場銷售影響目前難以判斷。
最新財報顯示,五芳齋2024年營收、淨利潤雙雙下滑,營收佔比超過七成的粽子系列同樣表現不佳。為增強經營實力,五芳齋目前提出差異化的品牌策略、多元化渠道策略以及國際化策略。
五芳齋回應「蜜棗粽」事件
五芳齋此次情況說明源於來伊份「蜜棗粽創可貼」事件。5月10日,有江蘇消費者發佈影片稱,在來伊份粽子中吃出疑似帶血創可貼的異物,要求來伊份給予明確回應。
5月12日淩晨,來伊份官網發佈「關於蜜棗粽異物的情況說明」稱,粽子加工過程中,每道工序均設有專崗、專職檢驗人員。對於生產中員工使用創可貼的管理,工廠設有專人專崗對車間人員檢查傷口異常情況,如發現傷口明確規定不得參與裹粽等與食品直接接觸的相關環節,其餘非直接接觸環節如需要會有專崗人員發放工廠專用的藍色金屬材質創可貼同時佩戴專用一次性藍色食品級手套作業,專用創可貼可通過金屬探測有效識別,避免管理的漏洞,並在當班生產結束後統一回收做好記錄,同時確保可追溯。
「針對此次消費者陳述的異物,公司工作人員看到產品,但還沒拿到實物,會在取得實物後,作進一步分析判斷,並查明原因,如確為生產過程控制問題,將再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不斷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來伊份稱,已對本批(2025年4月2日)蜜棗粽產品進行了下架處理,消費者也可選擇就近門店進行退換貨,並可得到相同金額的額外補償。
有網民猜測,來伊份涉事粽子與五芳齋存在同廠生產的可能,這一猜測也得到了證實。來伊份方面近期回應媒體稱,涉事批次粽子由五芳齋代工生產。目前,來伊份品控與供應鏈核心團隊已進駐代工工廠,聯合廠方針對生產全流程展開細緻排查,雙方均高度重視此次事件,力求快速定位並解決問題根源。
5月13日,五芳齋在公司官網發佈情況說明稱,關注到合作品牌方「蜜棗粽」產品的網絡輿情,已第一時間成立專項小組對生產流程進行深入排查,協同合作方對相關問題進行全面核查,主動配合相關部門現場檢查。根據公司相關管理規定,粽子生產過程中的每道工序均設有質檢員,並由專人對車間人員進行作業前檢查,手部受傷員工如需使用創可貼,則由專人發放和回收含金屬材質的專用藍色創可貼,同時要求佩戴專用一次性手套後方可作業。「公司將持續跟進消費者反映的情況,及時妥善予以處理並解決,如存在問題,將嚴肅處理並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五芳齋官網發佈的情況說明。 五芳齋官網截屏
同日,來伊份再次發佈「關於消費者反映蜜棗粽問題處理的情況說明」,稱在市場監管部門協調下,已先行與消費者達成和解,消費者提供的產品已被市場監管部門封存,「後續如核實公司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公司願意承擔一切責任。」
5月15日,新京報記者就此次事件聯繫五芳齋,客服表示以官網聲明為準,並稱公司粽子為手工製作。公關部門則暫未做出回覆。
對於粽子生產過程中混入工人手上創可貼的可能性,速凍行業人士張娟分析稱,一些大型企業目前會採用自動化機械設備來取代一部分人工,例如自動注米機可以解決人工填米時間成本高、非標準化的問題。但如果是手工粽,通常不會採用注米機,綁繩環節也無法取代人工。工人在進入車間前,通常會進行手部水洗、香皂洗、噴灑酒精等環節,並全身經過噴淋機,之後會由生產負責人進行全身檢查。工人在工作過程中發生手部受傷,應彙報處理,根據情況判斷能否繼續工作。如果嚴格按照流程規範操作,粽子裡混入創可貼的可能性很小。如果管理環節存在疏漏且人工環節較多,也不排除問題可能。
粽子營收下滑
對於「粽子第一股」五芳齋來說,臨近端午旺季捲入此次「蜜棗粽」事件,影響幾何?
張娟分析稱,五芳齋如果是代工方,那麼此次事件會對其聲譽造成一定影響,市場影響目前還無法判斷。「生產企業不希望在臨近市場旺季出現這種負面輿情,即便不是旺季對類似突發情況也會非常重視。」
公開資料顯示,五芳齋品牌創始於1921年。1992年,嘉興五芳齋粽子公司成立,「五芳齋」被評為「中華老字號」。2011年,五芳齋提出「三個轉型」戰略,即產品從中低端向中高端轉型,區域品牌向全國品牌轉型,普通企業向上市企業轉型。2019年,五芳齋實業啟動「糯+戰略」。2022年8月,浙江五芳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成為「粽子第一股」。
拿到資本市場入場券的五芳齋,2020年、2022年均出現業績下降。2018年-2021年,五芳齋營收分別為24.23億元、25.07億元、24.21億元、28.92億元;淨利潤為9544.86萬元、1.64億元、1.42億元、1.94億元。到了2022年,五芳齋業績受疫情影響出現下滑,同期營收減少14.87%至24.62億元,淨利潤減少28.53%至1.38億元。2023年,五芳齋通過大單品戰略及加大非粽產品網店舖設等舉措,業績重回增長。
然而到了2024年,五芳齋業績再次回落。最新財報顯示,五芳齋2024年營收22.51億元,同比減少14.57%;淨利潤1.42億元,同比減少14.24%。五芳齋近期在網上業績說明會上表示,本期受原材料價格波動、消費者需求收縮等外部環境影響,營收及淨利潤表現較上期略有下滑。
五芳齋集團董事長厲建平曾在2018年接受媒體採訪時坦承,全國粽子市場規模僅30億元,而五芳齋當時已佔到了25%的份額,「粽子圈子也就這麼大,差不多到‘天花板’了。所以我們很明確,要突破‘天花板’就一定要走出來,不能只做粽子。」
按照厲建平的規劃,2017年粽子在五芳齋銷售額的佔比為59%,「估計在3年內會降到50%以下」。不過從業務表現來看,五芳齋粽子系列2024年營收為15.79億元,同比減少18.64%,營收佔比依然高達70.13%。
張娟分析認為,粽子對於速凍面米食品企業來說屬於低波動性產品,每年端午旺季的需求量、銷售量、利潤相對穩定。綜合型的速凍食品企業通常會利用粽子來補充市場淡季銷售,對全年業績影響並不大。如果企業以粽子產品為主,會有一定業績依賴性。
2024年財報顯示,五芳齋目前明確了幾個戰略方向,一是渠道策略從以往追求低質量的規模擴張轉變為注重質量發展,重點發力與盒馬、開市客等會員製系統的深度合作,餐飲連鎖更加註重門店盈利能力的改善及新開門店質量,全年關閉低效門店86家;確立「五芳齋」作為主品牌,「五芳齋傳世臻」作為高端品牌,「五小芳」作為高性價比品牌,以覆蓋不同細分市場;拓展海外市場,目前已成立新加坡投資公司、新加坡餐飲公司、法國和日本公司,來尋找更多增長機會。
對於粽子行業前景,五芳齋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主要產品包括粽子、月餅、飯糰等。在粽子消費日常化、消費需求升級、行業品牌集中度不斷強化的市場趨勢下,公司主要產品品類仍具備市場增長空間。具體而言,粽子作為日常方便食品的屬性正逐漸增強,淡旺季界限日益減弱,市場規模有所擴大。對此,公司正通過差異化的品牌策略、多元化的渠道策略以及國際化的探索進一步增強經營實力。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編輯 唐崢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