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美領導人都不出席,三年來俄烏首次直接談判還有戲嗎?
俄烏戰事延宕三年後,雙方將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三年多來的首次直接談判。這場談判由俄羅斯總統普京提出,原定於當地時間5月15日舉行,然而迄今仍未正式啟動。
目前的消息是,普京不會出席此次談判,此前曾暗示可能會出席、目前正在中東地區訪問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也不會出席,而已經抵達土耳其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最新表態也說,他不會出席伊斯坦堡的談判。
俄羅斯方面5月14日晚公佈了參與此次談判的代表團名單,團長是總統助理梅津斯基,代表團成員包括俄外交部副部長加盧津、俄武裝力量總參謀部總局局長科斯秋科夫、俄國防部副部長福明,此外還有一批專家參與談判。
此前表態將在伊斯坦堡「等待普京」的澤連斯基,於15日中午抵達土耳其首都安卡拿,隨後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舉行了數小時閉門會談。當天稍晚,澤連斯基表示自己將不出席在伊斯坦堡舉行的烏俄談判,烏方將派遣高級代表團參加這次談判。據新華社消息,烏方代表團由國防部長烏梅羅夫率領,代表團中包括軍方和情報部門代表。
今年1月上台後就積極推動俄烏和談的特朗普,此前曾暗示可能會前往伊斯坦堡參加俄烏談判,但在俄方公佈代表團名單後,多名白宮官員確認,特朗普不會去伊斯坦堡。特朗普本人15日還表示,在他和普京舉行會晤前,俄烏和談「什麼也不會發生」。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直言,美方對此次伊斯坦堡和談取得突破期待值很低。
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後,雙方次月就曾在伊斯坦堡舉行和談,但和談很快破裂。此後,俄烏雙方再未進行過直接談判。也是因此,在普京提議俄烏雙方15日在伊斯坦堡無條件重啟直接談判時,外界對此期待頗高。如今,普京、澤連斯基都不出席伊斯坦堡談判,外界對於這場談判能否產生一些成果產生了質疑。
5月15日晚,新京報記者連線採訪了俄羅斯著名國際問題專家、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學術主任安達·高爾圖諾夫。
高爾圖諾夫表示,普京雖提議了恢復直接談判,但他們想在加入談判之前先「試試水」,也許在初期談判取得進展之後,再推進更高級別的談判,甚至不排除俄烏領導人直接會談。因為,要通過外交途徑解決衝突,兩國領導人或早或晚總需要參與到和談進程之中。

對於此次談判的預期,高爾圖諾夫表示,交換更多戰俘、推進更多的臨時停火都是有可能的,只不過即使能達成停火,其具體執行也面臨許多困境。實際上,高爾圖諾夫認為,普京提議「從停止的地方重新開始」,這意味著此次談判或許可以基於三年前的基礎進一步開展。只是,考慮到一些核心爭議仍然難解,此次談判仍會是一個很長的、曲折的過程。
俄方想要先「試試水」
新京報:當前,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俄烏伊斯坦堡直接談判上,但克里姆林宮剛剛確認,普京本人不準備去伊斯坦堡,而此前暗示可能會去伊斯坦堡的特朗普也不去了。普京和特朗普的缺席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到此次談判?
高爾圖諾夫:我對克里姆林宮立場的理解是,他們想在加入談判之前先試試水。他們希望從下往上開始談判,而不是從上往下。也就是說,首先由高級別的專家確定潛在的可交付成果,譬如談判可以達成些什麼——他們雖然不能決定最終的解決辦法,但他們可以討論停火的方式,可以討論交換戰俘和其他一些立即可以解決的問題。
如果談判有進展——可能明天就會知道這一點,他們就可以繼續推進,包括提高參與談判的級別。如果談判很成功——目前誰也不能斷定到底會談成什麼樣,那麼也許普京會去,特朗普也會去。所以說,很多事情取決於初步的談判是否有進展,是否能夠證明更高級別的會議——如部長級的甚至總統級的,是合理可行的。
新京報:特朗普目前正在中東訪問,他最新表態說,「在他和普京會面前,什麼都不會發生。」這意味著特朗普希望先和普京會面?
高爾圖諾夫:確實,在俄烏領導人舉行可能的峰會之前,俄美領導人先會晤也許可以先就談判底線進行溝通。而普京對於美國應該或者能夠做什麼以帶來和平,也有他自己的考量。所以,普京和特朗普先會晤,就一些問題達成一致,對於俄烏直接談判肯定會有幫助。
新京報:所以你認為普京和澤連斯基仍有可能直接對話?
高爾圖諾夫:我認為直接對話對他們兩個來說都很睏難,因為他們之間沒有化學反應,或者說他們是非常不同類型的政治領袖。普京仍在質疑澤連斯基總統職位的合法性,而澤連斯基將普京稱為「戰爭犯」,因此兩人要直接對話是很難的。
但是,任何衝突都只有兩種可能的結局:要麼在戰場上結束衝突,其中一方投降,而勝利的一方決定投降一方的命運;如果衝突不能在戰場上解決,那就應該通過外交解決,而沒有最高領導層的參與,外交解決是無法做到的。
所以,或早或晚,兩國領導人都要參與到外交解決衝突的過程中來。尤其是當其他所有人都希望通過和談結束這場衝突,他們就沒有辦法不參與進來。這也就意味著,到某個時刻,這兩位領導人必須聚到一起,或者至少是與特朗普或其他一些調解人聚到一起。

「從停止的地方重新開始」
新京報:我們知道這次直接談判是普京提出的,但他本人最後卻沒有去。有分析認為,澤連斯基會借此抨擊普京「不是真的想要和平」。你怎麼看?
高爾圖諾夫:只要兩國之間的談判交流繼續下去,雙方肯定都會試圖指責對方破壞和平進程。澤連斯基會說,普京沒有去伊斯坦堡,所以他不想實現和平。而普京會說,他已經提出兩次停火了——第一次是復活節30小時停火,第二次是勝利日72小時停火,而烏克蘭方面沒有回應他們,這意味著澤連斯基是破壞和平進程的人。
當前,兩位領導人都表現出克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普京雖然提出在伊斯坦堡直接談判,但他從未說過他本人會去。他說的是,「我們應該從停止的地方重新開始。」也就是說,他希望從三年前的談判級別重新開始談。因此他也派出了相同的談判團隊,由三年前領導談判的梅津斯基繼續領導此次談判。
此外,普京也是想表明,三年前的談判被終止,不是俄方的問題,而是烏克蘭方面造成的——當然,澤連斯基不會認可這一點。
新京報:那是什麼促使普京在5月11日提出俄烏雙方5月15日在伊斯坦堡直接談判的提議?這和歐洲國家前一天施壓俄羅斯,說若是俄方不同意30天無條件停火,就將施加更多對俄製裁有關嗎?
高爾圖諾夫:克里姆林宮的官方說法是,俄羅斯從未拒絕過和談,三年前談判終止也不是俄方的錯。但是,如果說普京提議此次伊斯坦堡談判有外部影響因素的話,這個影響不是來自布魯塞爾,而是更多地來自華盛頓。
因為特朗普明確表示,他打算結束這場衝突,這也是他的競選承諾之一。他上台之後啟動了外交接觸,和俄羅斯方面進行了多次雙邊會談。所以我認為這可能是普京提議俄烏直接談判的一個影響因素。
至於歐洲威脅要施加更多對俄製裁,普京此前就曾表示,俄羅斯不會屈服於經濟壓力。因此,製裁不會迫使他改變立場。

核心分歧仍然難解
新京報:三年前衝突開始不久,俄烏就在伊斯坦堡開展了和談,但最終破裂。是什麼導致了那次談判破裂?普京說希望「從停止的地方重新開始」,這是否意味著他的談判立場和三年前一樣?
高爾圖諾夫:對於三年前談判破裂,有各種各樣的解釋。俄羅斯方面認為,烏克蘭方面終止了這次談判,因為他們受到來自西方特別是拜登政府的壓力,他們要求烏克蘭人繼續戰鬥。烏克蘭方面有自己的解釋,他們說,他們發現了一些據稱是俄羅斯人犯下的戰爭罪行,這對歐洲社會產生了非常嚴重的衝擊,所以他們不得不退出談判。
但確實,徹底回到三年前的狀況是不可能的,因為這三年已經發生了太多的變化,流了太多的血,前線的局勢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領土問題上,四個地區(盧甘斯克、薩克達、紮波羅熱、赫爾鬆)已經併入俄羅斯聯邦,並反映在憲法中,所以很難撤銷這樣的變化。所以我們不能假裝沒有中間這三年,假裝我們可以回到之前談判停止的地方。
然而,同樣明顯的是,2022年3月在伊斯坦堡討論的這些「半生不熟」的文件,是我們進一步談判的唯一基礎。因為如果你想重新開始談判,我們必須從某個地方開始,而除了三年前的談判基礎外,我們沒有其他內容可以參考。
這可能也解釋了普京的立場,他說讓我們回到我們停下的地方,看看對於三年前討論出的文件,我們還能用什麼,應該重新審查什麼,改變什麼,也許我們能就此提出一些積極的東西,從而推動穩定的停火。
新京報:如你所說,三年間俄烏戰場產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但澤連斯基在領土等問題上的立場沒有改變,他們一直要求恢復1991年的邊界。而俄羅斯方面也堅持烏克蘭不能加入北約,要求烏克蘭承認目前的領土現實。這些分歧可能調和嗎?
高爾圖諾夫:是的,三年前俄烏雙方在很多問題上就沒能達成共識,現在也是如此,有一些問題目前是無法解決的。
在領土問題上,目前雙方不可能達成一致,因為烏克蘭不準備做出任何讓步,而俄羅斯也不準備放棄對這四個地區的主權要求。因此,他們最多隻有可能同意作出某種承諾,不通過使用軍事力量來改變目前的領土現狀。如果能達到這一點,這將是一項重大成就。
在烏克蘭的地位問題上,特朗普已明確表示,他不會允許烏克蘭加入北約,所以這個問題不在和談討論範圍內。不過,這並不一定是最終的解決方案。因為特朗普可能會在4年後下台,到時候他的繼任者可以說,他不在乎此前作出了什麼承諾,他認為烏克蘭應該加入北約……因此,目前尚不清楚美國可能會為烏克蘭的中立地位提供什麼樣的保證。
在烏克蘭非軍事化問題上,也存在很多矛盾。因為烏克蘭不接受任何對軍事力量的限制。假如有部分限制,那也應該是相互的。也就是說,如果烏克蘭限制了軍事力量,俄羅斯也應該這樣做;或者烏克蘭銷毀某類武器,俄羅斯也應該放棄同類型的武器。
所以,即使這一輪談判不會徹底失敗,它也會是一個很長的、曲折的過程。但重要的是要開始行動,即使步調很慢。因為只要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就可能會在隧道的盡頭找到光明。

即使停火也面臨執行困境
新京報:這是三年多來俄烏雙方首次開展直接談判,很多人都非常期待能談出一些結果來。你認為,這次談判能出現一些實際的成果嗎,譬如你前面提到的停火、交換戰俘之類?
高爾圖諾夫:是的,這些可能會談到。但我想說,細節決定成敗。其實有些機制已經在運作中,所以他們需要將其提高到一個更高水平,譬如交換更多的戰俘,或者某種程度的衝突降班甚至停火。
但是,停火也並不簡單。因為停火面臨的問題是,執行非常困難,雙方都經常會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所以,他們需要建立監督停火的機制,讓停火最終轉變為持久的和平。這意味著,應該有一些國際維和人員來監督停火,但雙方很難就誰來組建這些維和部隊達成一致。而且雙方都擔心,停火成為對方重新集結兵力、發動新的軍事行動的契機。
所以說,當你深入挖掘時,你會發現這場衝突中幾乎每一個看似簡單的維度都有很多複雜因素和許多潛在的陷阱。而現在雙方要做的就是努力解決這些問題,雙方都要做出某種程度的妥協。當然,這很難,我不認為這些問題能很快得出答案。
新京報:這場談判原定要在5月15日舉行,但迄今仍未正式啟動。所以,我們目前只能等待伊斯坦堡談成一些什麼。
高爾圖諾夫:是的,這場談判有可能會推遲到明天。目前澤連斯基正在安卡拿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舉行會談,他說會談之後才會作出派遣(代表團)決定。所以,很多事情仍然非常不確定。但只要談了,就可能會有一定的進展。
新京報記者 謝蓮
編輯 胡傑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