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碳要聞:鋰電企業「闖關」港股(碳報第146期)

一、雙碳要聞

A.政策速遞

1.我國加強戰略礦產出口全鏈條管控

5月12日,國家出口管製工作協調機制辦公室組織商務部、工信部、公安部、國家安全部、自然資源部等部門及內蒙古、江西等戰略礦產資源集中省份的地方主管部門召開加強戰略礦產出口全鏈條管控工作部署會。會議指出,戰略礦產出口管製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加強出口全鏈條管控是關鍵。各部門、各地方要堅持「預防在先,處置在前」,密切跟蹤戰略礦產流向,強化信息研判共享,及時做好預警和相關處置,嚴防戰略礦產非法外流。

零碳解讀:加強戰略礦產資源出口管製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中國國家安全部2023年11月首次發文對關鍵礦產的概念予以定義,稱關鍵礦產是指對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高端裝備製造、國防軍工等先進產業具有不可替代重大用途的金屬元素及其礦床,是支撐能源轉型、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關鍵物質基礎。

2.《承裝(修、試)電力設施許可證管理辦法》將自7月1日起施行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頒布了新修訂的《承裝(修、試)電力設施許可證管理辦法》(國家發展改革委2025年第30號令),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原《承裝(修、試)電力設施許可證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辦法》將承裝(修、試)電力設施許可由五級壓減為三級,一級不變,原二、三級合併為二級,原四、五級合併為三級,對應調整許可範圍,優化各級別人員數量及業績標準,同時規範人員任職條件,明確社保繳納要求。

零碳解讀:近年來,隨著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完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深入推進,電力建設工程施工市場蓬勃發展,對許可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要求。新修訂的《辦法》貫徹落實了優化營商環境部署要求,進一步落實依法行政要求,適應新形勢下制度建設要求。

B.行業動態

3.五部門:鼓勵廣州期貨交易所積極探索電力期貨

5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五部門聯合發佈的《關於金融支持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見》指出,創新服務低碳發展的綠色金融業務。鼓勵廣州期貨交易所積極探索電力期貨,做精做深新能源期貨品種體系。加強企業碳賬戶、碳核算能力機制建設。加強綠色電力消費認證應用,鼓勵金融機構按照綠色電力消費水平對企業給予支持。

零碳解讀:健全的電力市場不僅需要電力現貨交易市場, 如日前市場和遠期合約市場,還需要電力金融市場,包括電力期貨市場和電力期權市場。電力期貨不僅可以彌補電力現貨隱藏的風險,更重要的是,電力期貨價格是一種重要的市場信息,可以指導電力開發商決策電力投資。

4.《中國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年度發展報告2024》發佈,電力科技創新投入較上年同期增長10.49%

5月9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編寫的《中國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年度發展報告2024》發佈,報告顯示我國電力科技創新投入不斷加大,科技成果產出豐碩,科技創新投入較上年同期增長10.49%。其中,電網企業科技投入總額同比增長5.83%,發電企業科技投入總額同比增長7.02%,電建企業科技投入總額同比增長26.58%。

報告顯示,我國電力科技創新迎來新跨越,科技創新推動能源電力低碳轉型加速推進。截至2024年6月底,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7.1億千瓦,佔總裝機容量比重達到55.7%,煤炭消費比重年均下降超過1個百分點,降幅超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

零碳解讀:電力行業科技創新是推動能源轉型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設立專章「能源科技創新」,提出「國家鼓勵和支持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核能安全利用、氫能開發利用以及儲能、節約能源等領域基礎性、關鍵性和前沿性重大技術、裝備及相關新材料的研究、開發、示範、推廣應用和產業化發展」,凸顯科技創新對促進能源特別是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

5.國開行前4個月發放綠色貸款超2500億元

據國家開發銀行消息,今年以來,國開行立足職能定位,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等政策,著力為綠色發展提供穩定中長期資金支持,1至4月發放綠色貸款超2500億元,重點支持了綠色基礎設施、清潔能源、生態保護和汙染防治等領域。近年來,國開行綠色貸款在全部信貸資產中的佔比不斷提升。

零碳解讀:自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至今,我國綠色金融的頂層設計、標準體系不斷完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日趨成熟。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生態環境部、金融監管總局和中國證監會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35年,各類經濟金融綠色低碳政策協同高效推進,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標準體系和政策支持體系更加成熟,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和市場定價功能得到更好發揮。

C.地方快訊

6.新疆電力總裝機突破2億千瓦,新能源裝機佔比達到55.72%

據國家電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5月12日消息,新疆電力總裝機突破2億千瓦大關,達到2.01億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達到1.12億千瓦,佔到電力總裝機的55.72%。

當前,新疆正努力打造國家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依託十大風區、五大光區的先天優勢,開啟「追風逐日」的新型電力模式,新能源發展步入快車道。截至2024年底,新疆集中建成哈密、準東和南疆環塔里木3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新能源裝機以超1億千瓦的規模超越火電成為主力電源。

零碳解讀:為了讓新能源在內的電力送出去,新疆建成「內供五環網、外送四通道」主網架格局。隨著第三條疆電外送直流通道——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加速推進,新疆新能源外送比例將提升至50%。

7.河南:加快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建設,支持建設智能微電網

據河南省發改委消息,近日中共河南省委辦公廳、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佈《河南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其中提出強化能源要素保障。加快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建設,拓展產業園區、購物中心、充電站、高速公路、算力中心等應用場景,擴大清潔能源接入範圍。逐步放開配電領域投資和市場準入,支持建設智能微電網,多元發展網側、源側、用戶側新型儲能。落實能耗彈性管控政策,企業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落實全國碳市場交易機制,支持開展用能權交易。

零碳解讀:河南省在2024年12月發佈了《河南省加快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實施方案》,明確了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實施範圍的10類場景,並推出1010個試點目標任務。作為全國增量配電改革試點最多、農村能源革命試點成績顯著的省份,河南在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方面也有望走到全國前列。

8.廣東批複新能源汽車向電網放電上網電價:穀期0.1721元/千瓦時

5月14日,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發佈關於新能源汽車向電網放電上網電價問題的批複。批複明確,新能源汽車向電網放電上網電價採用峰平穀電價方式,具體按照每千瓦時0.453元乘以峰平穀比例係數確定。其中執行時段和峰平穀比例係數等參照《廣東省發展改革委關於進一步完善我省峰穀分時電價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相關規定執行,即峰期、平期、穀期比例係數分別為1.7、1、0.38。尖峰期比例係數在上述峰期比例係數基礎上上浮25%。

此文批複的上網電價政策適用範圍為廣州、深圳兩市轄區內經當地政府主管部門認定的具備計量條件的車網互動試點項目或充換電設備。

零碳解讀:今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聯合公佈我國首批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城市和項目,首批9個試點城市中包括廣州市與深圳市。大規模車網互動減少了電網峰穀差,使電動汽車成為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資源,長遠來看,可節省電網、電源投資,減少社會成本。

D.全球消息

9.第二條中蒙跨境鐵路開工建設

據國家能源集團消息,5月14日,中蒙兩國能源合作重要通道——中蒙甘其毛都-嘎舒蘇海圖鐵路建設開工儀式在中蒙邊境地區舉行。這是繼1956年二連浩特至紮門烏德鐵路建成通車後,時隔近70年再建的第二條中蒙跨境鐵路。

該項目前期配套工程——甘泉鐵路已開通運營。該項目建成,將實現甘泉鐵路與蒙古國南向鐵路的聯通,有利於進一步擴大兩國間能源資源領域貿易規模,促進沿線兩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經貿往來。

零碳解讀:該項目計劃2027年建成通車,建成後將實現甘泉鐵路與蒙古國南向鐵路聯通,促進兩國沿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經貿往來,帶動中蒙兩國跨境物流、產業園區、邊貿服務等業態升級,對推進中蒙經濟合作,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0.丹麥政府考慮解除核電開發禁令

據新華社5月15日消息,丹麥氣候、能源和公用事業大臣拉爾斯·奧高當地時間5月13日表示,丹麥政府正在考慮解除維持了40年的核電開發禁令,以增強本國能源安全。奧高透露,丹麥政府將分析小型模塊化核反應堆等新型核電技術的潛在益處,預備明年發佈相關分析報告。

零碳解讀:在能源價格劇烈上漲刺激下,最近兩年法國、瑞典、英國等歐洲多國都相繼表示將繼續使用核能,以加強本土能源穩定供應能力。國際能源署預測認為,2025年或成為核電「複興年」。不過,整體來看,歐洲對待核電發展的爭論並未停止。

二、專題碳討

鋰電企業闖關港股:產能擴張與估值博弈雙重驅動

全球鋰電池巨頭寧德時代(300750.SZ)港股上市進入「倒計時」。

5月12日,寧德時代披露發行階段董事會公告及刊登註冊招股書,宣佈正式啟動國際配售簿記,預計將於5月20日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根據Wind統計,至5月15日申購結束,寧德時代的孖展資金總計2681.81億港元,認購倍數達115.32倍。

畢馬威數據顯示,香港IPO市場2025年第一季度呈現強勁形勢,集資總額高於去年同期接近三倍。

為進一步提升吸引力,香港資本市場亦在政策層面不斷髮力。5月6日,港證監會與聯交所正式推出「科企專線」,以進一步便利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請上市。

圖/ic圖/ic

寧德時代百日奔跑赴港,募資九成用於匈牙利項目

5月16日,寧德時代香港上市交易定價為每股263港元,為定價區間上限。據此計算,寧德時代本次發行募資總額預計達40億至

50億美元 ,將成為近年來港股市場規模最大的IPO項目之一,也有望成為今年全球最大的IPO。

根據預計的最快上市日5月20日計算,距離寧德時代首次遞表港交所僅隔不到100天。同時公司2月11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申請文件,3月25日獲中國證監會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創近年境外發行備案最快紀錄。

寧德時代表示赴港上市是為進一步推進公司全球化戰略佈局,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台,提高綜合競爭力。「歐洲等海外市場的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需求不斷增長,為更好地響應客戶需求,增強與客戶的合作關係,建立歐洲本地化生產能力對公司國際業務佈局和發展有重要意義。」公司港股招股書顯示,其此次IPO募集資金中的約九成將用於推進匈牙利項目第一期及第二期建設,賸餘一成計劃用於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上述匈牙利項目地處匈牙利德普利森市,一期及二期的總投資額約為49億歐元,截至去年年末寧德時代已投入7億歐元。項目一期及二期規劃產能分別為34GWh及38GWh(共計72GWh),項目可用於生產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可供應歐洲車企等海外客戶。

交銀國際認為,寧德時代全球化佈局領先,看好長期發展。港股上市後,寧德時代將成為A/H雙平台上市企業,可同時吸引中國內地及海外資本,支持海外產能擴張與技術研發;同時可借助歐洲本地化生產應對貿易不確定性,進一步鞏固其在電池領域的全球龍頭地位,為中國企業出海樹立新標杆。寧德時代電池技術和全球化佈局引領行業,佈局換電拓展業務,看好公司長期發展。

年內已有近十家鋰電企業奔赴港股,全球化佈局為主要驅動力

除了寧德時代,今年以來已有近十家鋰電板塊企業奔赴港股。

4月中旬,鋰電池正力新能(3677.HK)在港上市,估值200億港元,募資9.28億港元。

同一個月,先後還有中偉股份(300919.SZ)、國民技術(300077.SZ)、南都電源(300068.SZ)、星源材質(300568.SZ)四家A股上市公司啟動港股IPO。

其中中偉股份已在4月22日向香港聯交所遞交發行境外上市股份(H 股)並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的申請。中偉股份核心業務為新能源電池正極材料與前驅體研發、生產與銷售,包括鎳系材料、鈷系材料、磷系材料、鈉系材料。根據Frost & Sullivan數據,公司三元前驅體與四氧化三鈷市每場平均已連續5年保持行業第一。

中偉股份表示,申請港股上市係為深入推進公司「發展全球化」戰略部署,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台,助力全球產業佈局持續升維,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近年公司海外新產能建設加速,建有印尼四大原料基地,並在南韓、摩洛哥等地加速推進材料基地建設。

4月28日,星源材質(300568.SZ)宣佈擬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股票並申請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掛牌上市。公司表示此舉係為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台,進一步助力公司國際化業務的發展。

星源材質主營鋰電池核心材料之一的隔膜。公司近年同樣瞄準提升海外市場份額,正推進歐洲「瑞典濕法隔膜及塗覆項目」及馬來西亞「高性能鋰離子電池濕法及塗覆隔膜項目」的建設。同時公司積極開展海外市場與客戶的拓展,近期與三星SDI簽訂了戰略備忘錄,與大眾集團旗下子公司簽訂了定點協議,與國際客戶合作關係持續深化。

一季度港股IPO募資總額同比增加近三倍,當地資本市場發力「迎客」

據悉,香港是亞洲最具活力的資本市場,彙聚了世界各地發行人和投資者,根據港交所的公開數據,香港的新股市場在過去10年總共集資2.29萬億港元。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連接著中國內地與世界各地的國際投資者。

畢馬威提出,受惠於多宗大型新股上市成功,香港IPO市場2025年第一季度呈現強勁形勢,集資總額高於去年同期接近三倍,創2021年以來最佳開局。這一亮眼表現延續了2024年下半年的大型新股上市熱潮,並受到DeepSeek日益普及的推動,吸引了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內地科技公司的關注。

增長形勢亦反映在IPO申請數量上,目前申請宗數已增至120家企業,較2024年年底86家有顯著增加。這一升勢主要源於本季度有51家企業首次提交申請,而上季度僅有24家。此外,「A+H」上市模式也日益受到青睞,首次提交申請的企業中約有四分之一來自A股的上市公司。

該機構此前預計,2025年將會有80家公司來港掛牌,集資1000億至1200億元。

為進一步提升吸引力,香港資本市場亦在政策層面不斷髮力。

2024年10月,香港證監會與聯交所作出聯合聲明,宣佈將優化新股上市申請審批流程時間表,包括加快符合資格A股公司審批流程,以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區內領先的國際新股集資市場吸引力。

今年5月6日,香港證監會與聯交所發佈聯合公告,宣佈正式推出「科企專線」,以進一步便利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請上市。

東北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張超越表示,在中概股回流的浪潮下,新興與關鍵行業企業將成為港股市場結構升級的重要力量,中概股的回歸也將重塑市場。短期內,中概股的加入可能會導致資金分流,造成流動性缺口。但從長期來看,中概股的回歸將擴大港股整體市值,提升交易活躍度。

張超越表示,中概股大多是在行業內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企業,它們的回歸將吸引更多投資者的關注,增加市場的交易量。同時,也將吸引更多南向資金、ETF配置與國際長期資本參與。南向資金的流入將為港股市場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ETF配置則能夠提高市場的流動性效率,國際長期資本的參與則有助於提升港股市場的國際化水平。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朱玥怡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