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流成房企生死線:保利手握千億卻「造血」掉隊,世茂遠洋告急

現金流從來都是企業的「生命線」。在房地產行業發展模式轉型之際,房企摒棄了以往「三高」的發展模式,更加註重企業現金流的穩健。

在今年各大房企的業績會上,更多的房企高管也透露出更加看重現金流這一指標。「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現金儲備成為房企持續生存的重要保障;同時,房企更加強調經營性現金流這一自身「造血」指標,因為經營性現金流的正向增長表明企業經營狀況的向好。

在年報季尾聲之時,新京報貝殼財經以中指研究院發佈的2024年銷售額排行榜為基礎,根據已公佈2024年年報的上市房企公開信息梳理出「上市房企現金儲備TOP30」以及「上市房企經營性現金流TOP30」,以此觀察哪些房企最有錢?哪些房企「造血」能力強?

保利發展、華潤置地、中海在手現金超千億

據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統計,2024年,根據房企年報數據,手握現金排名前十名的房企分別是保利發展、華潤置地、中海地產、招商蛇口、建發股份、萬科、綠城中國、龍湖集團、濱江集團、保利置業。

其中,保利發展可謂是2024年度最有錢的房企。同時,保利發展和華潤置地、中海地產也是3家手握現金超過千億元的房企,具備相對充足的流動性和抗風險能力。

手握現金多的房企也是2024年拿地積極的企業。根據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年TOP100企業拿地總額9280億元,其中,中海地產以688億元的權益拿地金額領跑行業,保利發展和華潤置地分別以583億元和543億元排在第二和第三位。

值得一提的是,萬科雖然在去年虧損了494.78億元,但是其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840.1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淨現金流約為38億元,持續為正。在虧損局面下,萬科保有的超800億元現金儲備除了銷售回款外,還包括出售資產的收入、銀團借貸和經營性比如收租等業務的收入。

反向來看,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不足百億元的代表房企包括北京城建、廈門國貿、融創中國、中交地產、碧桂園、新城控股、旭輝集團、遠洋集團、美的置業、建業地產等。其中,建業地產的現金及等價物僅有3.65億元,而其還有上百億元債務需在一年內償還,現金流已經岌岌可危。

保利發展跌出經營性現金流前十,世茂、遠洋等為負

在房地產行業調整之際,更能真實反映房企的生存狀況的經營性現金流被視為更為重要的指標,上市房企在業績會上也不斷強調經營性現金流這一指標來凸顯其「造血能力」。

新京報貝殼財經統計發現,2024年,在代表房企中,經營性現金流淨額排名前10位的上市房企分別為華潤置地、中海地產、招商蛇口、龍湖集團、綠城中國、越秀地產、華髮股份、金地集團、建發股份和旭輝集團。

也就是說,2024年,在上市代表房企中,「造血能力」最強的房企是華潤置地,其次是中海地產和招商蛇口。受益於商業運營等方面佈局,經營性業務為華潤置地帶來持續的現金流也反映在這一指標之中。

值得關注的是,保利發展雖然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排名首位,但是,在經營性現金流方面卻明顯「掉隊」,其去年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為62.57億元,排名第15位,與第一梯隊的華潤置地、中海地產、招商蛇口差距較大。

此外,還有世茂集團、廈門國貿、遠洋集團、美的置業、建業地產、碧桂園、綠地控股、中國金茂等上市代表房企的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為負,這也意味著這些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所產生的現金流量不足以覆蓋經營支出,可能存在著庫存積壓等經營壓力。

在行業深度調整期,現金儲備與經營性現金流如同房企的「雙輪驅動」,既需要厚實的家底抵禦風險,更離不開內生造血能力支撐長遠發展。當房地產行業從規模競賽轉向質量競爭,房企當以健康的現金流和「自我造血」為標尺,方能安全穿越週期。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徐倩

編輯 楊娟娟 製圖 師春雷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