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活動推動夜經濟升溫,簋街首次開啟4個月「超長待機」不夜節

5月16日,第七屆簋街不夜節啟幕。今年,簋街不夜節首次開啟「超長待機」模式,將一直持續至9月底,貫穿整個夏季。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從今年「五一」假期開始,北京多家餐飲企業都將菜品研發及營銷重點瞄準了夜經濟,「露台夜宵」「露營餐飲」也成為入夏以來的「關鍵詞」。根據北京市商務局此前發佈的信息,到2025年,全市將培育30條以上「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夜間消費潛能不斷被激活,「多元化」的夜間消費產品和服務備受關注。

第七屆簋街不夜節啟幕。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第七屆簋街不夜節啟幕。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發起「鍋氣」倡議 拒絕「預製」

第七屆簋街不夜節由北京市商務局指導,東城區商務局、東城區文化和旅遊局、北新橋街道主辦,簋街管委會、北京烹飪協會、簋街商會、抖音生活服務聯合承辦,燕京啤酒集團戰略支持。本屆簋街不夜節以「鍋氣食力派·點亮夜京城」為主題,圍繞簋街「不夜消費」主線,將持續至9月底,後續還將推出直播探店、深夜食堂、消費滿減等系列活動。

今年的簋街不夜節首次提出簋街將成為首個以「鍋氣」為核心IP的夜間消費集聚區。開幕禮現場,簋街商家代表共同發起《堅守現製本味 傳承餐飲鍋氣》行業倡議,承諾拒絕「千篇一律的預製菜複熱」,回歸「一菜一炒」的現製初心。同時對「鍋氣守護工匠」「煙火氣推薦官」進行授牌。

打造「美食+文創」場景

近年來,簋街上的餐飲生態越來越豐富,除了通樂、胡大、花家怡園等簋街「元老」商戶,星J.巴克咖啡、京A、火財盒、宜賓招待所等受消費者歡迎的餐飲品牌陸續在簋街開業。簋街商會相關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簋街上的餐飲商戶數量佔到總商戶的約40%。隨著市場的自然選擇,每年簋街的商戶會有約20%-30%的更新。除了小龍蝦、烤魚、火鍋、烤串等夜宵美食長紅不倒,更多的咖啡、新茶飲、京味點心、西餐等也讓簋街的餐飲業態更加多元化。今年,麥當勞將有望進駐簋街,同時,來自江蘇盱眙的小龍蝦品牌也將有望來到簋街,與胡大代表的北京味道、滬朗尼代表的上海味道「同場競技」。

簋街商會監事長郭冬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簋街打造了文創雪糕,話劇《簋街》成功首演,去年的不夜節還發佈了簋街的IP形象「夜小喵」。「五光食色」等與餐飲相關的藝術展覽也吸引著來簋街就餐的人,讓消費者感受到了除美食以外簋街更多元更豐富的文化。未來簋街還將繼續打造特色文化場景,比如文化策展空間,邀請藝術家圍繞著簋街飲食文化推出藝術展。未來,簋街還將以「簋街12味」「夜小喵」等IP為靈感,打造更多的文化產品和文創周邊。「例如簋街計劃以西周青銅器‘伯簋’為原型,設計文創冰箱貼,讓食客將北京和簋街的文化、歷史和美食的底蘊‘貼’近日常生活,實現‘美食+文創’的場景化破圈。」

北京餐飲夜經濟熱度初現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今年的簋街不夜節比去年提前了一個月,而且跨越北京的夏季,一直持續至暑期結束,其間將伴隨簋街近30家商戶上線千份免費試吃套餐及代金券、「北京特產」燕京啤酒限時優惠、平台聯動商戶沉浸式直播、爆品秒殺、消費滿減等活動,激發北京餐飲消費力。

新京報記者採訪瞭解到,以簋街為代表的北京餐飲夜經濟從今年「五一」假期已經開始升溫。北京胡大飯館運營總監張勝滔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據統計,胡大飯館今年「五一」假期期間的客流環比放假前增長超過60%,招牌小龍蝦在5月2日當天的銷量超過11600斤。

最近,關於小龍蝦價格波動的消息登上熱搜,湖北潛江、湖南南縣等主產區日交易量超千噸。氣溫升高加速成熟、供應鏈日益完善、養殖技術提升等因素疊加,促使小龍蝦價格持續走低,消費者也迎來「剝蝦自由」。張勝滔說,從今年的市場消費趨勢分析,顧客更加追求質價比和產品多元化。「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胡大招牌產品小龍蝦從15只起售,調整為10只起售,還添加了必點特色菜的小份菜銷售,以滿足不同客戶的多元消費需求。」

進入夏季以來,北京的「露台經濟」「露營經濟」呈現出超越以往的熱度。東城區近日啟動了「微風露台計劃」:登上紅橋市場的樓頂露台喝咖啡、看天壇,成為「五一」假期新的「打卡點」;在燦然書屋二層露台喝茶、讀書,吃老北京茉莉花冰淇淋。在簋街,包括胡大三店、獨一味烤魚等帶有露台的餐飲門店也受到消費者歡迎。新京報記者在胡大三店看到,很多消費者寧願多排幾桌,也一定要在露台上享受吃蝦喝啤酒的樂趣。據瞭解,胡大飯館每晚9時正式開啟「夜場模式」,安排歌手駐唱,夏季還會增加現場打碟和花式調酒等服務。

「多元化」夜經濟備受期待

2024年,北京市商務局等9部門印發《推動北京餐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國際美食之都行動方案》,鼓勵餐飲業延時經營;推動夜間餐飲與夜間觀光、夜間演出等結合,打造夜宴、夜飲與夜景、夜娛、夜購等融為一體的消費服務;增加夜生活消費供給,到2025年,全市培育30條以上「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

有業內專家認為,夜間經濟是城市現代化水平、城市活力和消費繁榮程度的重要體現,是衡量一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居民生活質量和投資環境的「晴雨表」。北京為了更好地釋放夜間消費潛能,北京從2018年開始就推出「深夜食堂」,又接連印發《北京市關於進一步繁榮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增長的措施》《持續打造有品質有特色有溫度「夜京城」冬季活動措施》《北京市促進新消費引領品質新生活行動方案》等一系列繁榮夜間經濟的文件。北京的夜間經濟快速發展,並步入了以高質量發展為引導的新時期。

相比夏季夜經濟蓬勃發展,北京作為北方城市,夜經濟發展也呈現出明顯的季節特徵。有業內人士認為,北京可以引導和鼓勵市場主體根據季節開發多樣化的夜間消費產品,如圍繞元旦、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開發更具「年味兒」的夜間文旅產品。

此外,北京市現有夜間消費產品和服務多以餐飲、購物、休閑娛樂為主,可以鼓勵以創意和科技為支撐的夜經濟新業態和新產品。依託展覽館、文博場所,定期開展主題展覽,引入沉浸式展覽內容,豐富夜間文旅業態。鼓勵博物館、美術館、海洋館、科技館等開發夜遊、夜宿產品,豐富夜間文旅產品供給。

新京報記者 王萍

編輯 王琳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