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卡」到「沉浸」,山東文博深度遊升溫

山東多地博物館打破「玻璃櫃+講解牌」傳統模式,更加註重互動體驗沉浸參與
文博深度遊成為更多人的選擇
「陶盤上共有21個人物,分為樂工、觀賞者、表演者三組。中間的表演者栩栩如生,有的舞動長袖,有的表演雜技。」5月17日,隨著濟南市博物館陳列展覽部工作人員劉子琪的介紹,山東博物館展廳內的「明星展品」西漢彩繪樂舞雜技陶俑呈現在觀眾面前,生動再現了2000多年前的宴飲場景。它出土於濟南無影山漢墓,是國家一級文物。

5月18日是第49個「國際博物館日」。5月17日下午,國際博物館日濟南主會場活動暨「一城山色半城湖——濟南泉·城歷史文化特展」在山東博物館正式開展,展出山東省和濟南市13家文博和考古單位不同時期的代表性文物,其中國家一級文物85件。
山東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山東博物館5月共推出三大新展,全新上線6項數字展覽,除了「一城山色半城湖——濟南泉·城歷史文化特展」,還有「五一」假期與觀眾見面的「長河共飲 草原吉金——鄂爾多斯青銅文明展」「銀雀山漢簡文化展」。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飛速發展的時代,如何推動自身改革,不斷推陳出新,在「文博熱」中抓住遊客的心,成為各地博物館面臨的共同課題。
山東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劉延常介紹,山東博物館積極探索跨界合作、科技賦能、資源聯動等創新路徑,與新之航傳媒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歌爾創客數字創意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打造「山東博物館系列數字化沉浸展項目」。去年,山東博物館躋身15家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行列;今年,在全國一級博物館運行評估工作中獲得優秀等次。
據瞭解,「好客山東」新媒體矩陣將文博宣傳納入文旅宣傳,通過抖音話題運營、網紅打卡點打造等,持續創造熱度。「優質內容+科技賦能+流量擴聲」,讓山東博物館不斷「出圈」。

根據途牛數據,80後、90後親子家庭成為「文博遊」的主力消費群體。當下,人們不再滿足於隔著櫥窗打卡拍照、購買特色文創,「文博深度遊」成為更多遊客的消費需求。山東「文博熱」的密碼,在於打破「玻璃櫃+講解牌」的傳統模式,更加註重互動體驗、沉浸參與。
作為工業遺產活化的典型案例,青島啤酒博物館每年創新打造200餘場公益科普活動。今年「國際博物館日」舉辦免費公益研學活動,讓青少年在神奇植物課堂瞭解啤酒花、DIY啤酒花手工皂;推出穿越劇遊《覺醒的釀造師》、AR互動劇場《酒神的奇幻漂流》等。
臨朐縣博物館的山旺化石展,再現了1800萬年前山旺地區的生態環境,山旺山東鳥的發現填補了中國中新世鳥類化石的空白。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開設「非遺手作工坊」,廣受遊客好評。
孔子博物館通過多元化活動,構建「歷史+文化+實踐」體驗場景,推出古籍修復體驗、禮樂展演、社教活動,使千年文物可聽、可觀、可感。
山東「文博熱」的深層支撐,還在於省級博物館與地方博物館協同發力。省文化旅遊廳有關負責同誌介紹,截至目前,全省免費開放博物館774家,佔博物館總數的92.3%,我省博物館工作重心已由數量增長轉向質量提升,全省218家中小博物館從藏品管理、陳列展覽等12個方面完成提升,圓滿完成國家文物局「中小博物館提升試點」工作。青島、淄博、濰坊、濟寧四市「博物館之城」建設試點工作持續推進,全省博物館「一縣一館」工程也在基層紮實推進。
(大眾新聞記者 趙琳 實習生 田小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