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日 在成都自然博物館共赴一場自然之約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攝影報導
一幅幅精美的水粉畫,展現出大熊貓憨厚可愛的神態;一張張珍貴的照片,捕捉大熊貓珍貴的瞬間……在陽光璀璨的初夏,來到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一樓的展廳中,就能與各色各樣的大熊貓「撞」個滿懷。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如期而至,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策劃了「自然謎語·博物致知」——518走進成都自然博物館系列主題活動,包含豐富有趣的科普、藝術、研學、科技體驗等活動,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文化傳播與教育功能,讓更多青年人主動走進博物館,感受自然科學的無窮魅力。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是‘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實際上,大主題還有三個分主題,其一是優質的公共文化資源如何直達基層;其二是青年力量對於博物館的發展的重要意義;其三是現代化的數字化技術與博物館工作發展的融合創新。」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副館長劉仕毅這樣說道。他表示,此次的主題活動也是緊扣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進行了精心的設計。

其中,在國際博物館日前一日,「大熊貓主題攝影與繪畫展 —Hi,胖達」正式開啟,通過藝術與自然科學的結合,用水彩畫創作、珍貴影像記錄與科普圖文,展現大熊貓的多樣生存環境、行為習性及人文價值,傳遞生態保護理念。據介紹,現場展出的作品生動地展現了大熊貓在不同生存環境中的可愛模樣以及各種行為習性,讓觀眾彷彿置身於大熊貓的世界,感受著它們與人類之間的深厚情感。
漫步展廳,不僅可以與可愛的國寶相逢,還能偶遇一場精彩的演出。在5月18日的上午10點,只聽見展覽的末尾處,傳來了陣陣喧鬧聲。原來,當天自然館邀請到了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木偶團)的專業老師,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木偶戲表演《熊貓咪咪》。現場,木偶戲老師熟練地操控著憨態可掬的大熊貓木偶,在白色的畫紙上,畫出了熊貓的形狀,它們的一舉一動讓觀眾挪不開眼。演出結束時,現場爆發出熱烈的叫好聲。
同時,在18日正選上線的《探秘自然 未來生態局》原創沉浸式紙本導覽,正是自然館的青年力量結合館內藏品資源,自主研發的一款以小組合作、實地探索、主題任務等為手段的原創探館產品。該導覽方式打破了傳統參觀的局限,將青年群體參觀模式從「單向觀展」轉向「深度互動」,讓青少年可動手實踐、可遊戲、可社交,成為故事中的主角全身心投入到劇情中,穿梭於自然館的各個展廳,根據劇情線索尋找藏品、解開謎題。
而據劉仕毅透露,自然館在國際博物館日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實行免費不免票的政策,為觀眾開放了25000張門票,超過了自然館以往最大的接待量。「身處快速變革的時代,博物館如何去變化?我們將持續舉辦精品展覽和活動,提供更多優秀的公共文化服務優秀產品,讓優化優質資源直達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