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舉行首屆全球校友大會,陳錫添、陳若琳等分享在校成長故事
新京報訊(記者楊菲菲)「歡迎回家!」5月18日,中國人民大學首屆「全球校友大會」在世紀館開幕,該校黨委書記張東剛、校長林尚立向眾多重返校園的「人大人」如是說道。記者瞭解到,2025年是中國人民大學建校88週年。張東剛透露,目前,88年辦學歷程中,40萬校友始終與黨和國家同行、與偉大時代同行、與發展進步同行,為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民族複興,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當天,眾多校友代表也來到了活動現場。《東方風來滿眼春——丹恩小平同誌在深圳紀實》作者、1961級校友陳錫添在發言中提及了這篇新聞稿件,其表示,一路走來,人民大學給了自己無形的勇氣,讓自己充滿自信,在事業上有所作為。陳錫添表示,自己有幸親自見證了丹恩小平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魄力為中國的未來指明前進的方向,也正是因為在校期間老師諄諄教誨要有政治頭腦、要有大局意識,自己才有了寫作這篇報導的動力;正是因為在新聞系學習打下的良好基礎,才有了這篇萬字長稿。最後,陳錫添號召校友們攜手前進,為建設強大的國家努力。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有兩個重要的起點,一個是插水池,一個是中國人民大學。前者是我奮力拚搏的事業,承載了無數汗水和榮耀。後者是我拓寬視野、涵養學習的港灣,賦予我新的身份與使命。」奧運冠軍、中國國家插水隊教練、2010級校友陳若琳回憶了自己在人大讀書時的故事。陳若琳提到,自己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結束之後,進入人大學校,從一名運動員變成了一個學生,起初面對全新的學習節奏、學術環境,自己難免有些手足無措,許多基礎知識對自己而言是全新的挑戰。
但無論是在賽場還是在課堂,陳若琳從未選擇放棄,「插水與學習,本質上都是一場關於堅持與突破的修行。一個動作練上千遍萬遍方得純熟,一個課程反復鑽研才能融會貫通,人大校訓‘實事求是’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種深植於心的精神,它指引我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斷探索,也讓我在之後的人生選擇中更加努力和從容。」陳若琳還回憶了自己在人大收穫的溫暖回憶,並表示,「無論身在何方,無論身份如何轉變,我們始終有一份對國家的責任,對社會的擔當。我願與在座各位校友同向而行,用行動回應時代,並肩奮鬥出屬於我們人大人,也屬於我們中國人的幸福。」
奮戰在基層的選調生、四川省「全省優秀駐村第一書記」、2014級校友雷超也回到了校園。她說道,人大是一個能為理想插上翅膀的地方,感謝母校,讓自己懂得何為家國大義。與此同時,學校實事求是的傳統也在雷超心裡播下了種子,「每當有人問我在人大到底學到了什麼時,我都會不假思索地回應,最大的收穫就是人大東門那塊石頭上的4個字,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既是一種思想方法,更是一種實踐準則。」正是這種實事求是的工作方法,才讓自己深入群眾,用實實在在的成績贏得幹部群眾的支持。
記者瞭解到,人民大學自2023年舉辦首屆校友日活動起,今年已是第三年。5月17日至18日期間,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了包括校園馬拉松、校友書法展、明信片打卡、親子繪畫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歡迎校友回家,同時各個學院也舉行了不同主題的校友學科發展論壇。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