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保經理為業績騙貸七千多萬,花328萬買彩票「想中獎堵窟窿」

在長達6年的時間里,陽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信保事業部許昌營業部(以下簡稱陽光財險許昌信保部)經理何庭含,靠著虛假的保險、貸款,維繫著「高業績」。

何庭含對外宣稱,公司要衝業績,只要把貸出的錢轉到他指定的銀行卡,即可拿到最高20%的返利,貸款及利息均由公司負責償還。而實際上,貸款被他個人用於償還舊貸和消費。

直到2023年2月份,「貸新還舊」滾出的巨大資金缺口,導致眾多貸款人的徵信逾期,這場騙局才被揭開。

警方查證,何庭含通過297人,在多家保險、金融機構辦理了359筆大額貸款,共計7623萬元,以劃扣的利息、保險費等費用折抵本金,尚有1543萬元未償還。期間,為了彌補資金缺口,何庭含曾在2年間花328萬元購買彩票,「想著中一等獎了,能把資金缺口縮小」。

2025年4月24日,許昌市中院對該案做出二審裁定,維持原判。何庭含因貸款詐騙罪、洗錢罪、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處罰金22萬元,責令退賠各被害單位損失3236萬元。

衝業績:「貸款由公司償還」

44歲的崔女士,是許昌市一家汽修廠的老闆娘。

2022年4月,經崔女士的一名老友介紹,何庭含帶著2名業務員,上門向崔女士推銷貸款業務。3人戴著工牌、穿著正裝,加上何庭含的身份背書,崔女士沒有過多顧慮,便配合著業務員操作,貸下了99萬元。

相關貸款合約顯示,一筆中信百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放款的50萬元貸款,由平安普惠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提供擔保服務。崔女士在3年內(分36期償還),除了需要按月向銀行償還共計55萬元的貸款本息外,還需要另向擔保公司償還保險費、擔保費及服務費,共14萬元。

另一筆49萬元的貸款,由陽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許昌中心支公司承保,除去銀行要收取53.5萬元的本息外,還需向保險公司支付15.5萬元的保費。

如此高額的費率,崔女士當時並沒在意。

「這筆貸款,是幫助何庭含他們衝業績的,錢由他們公司使用,併負責償還。」這是辦理貸款之前,雙方談好的條件。崔女士稱,貸款到賬後,她按照何庭含的要求,把錢轉到了何庭含的銀行賬戶。何庭含則付給她3.8萬元的返利。

據警方查證,與崔女士有同樣遭遇的還有296人,他們通過朋友或親屬介紹,幫助何庭含「衝業績」,並將貸款資金轉給何庭含或轉入其指定的銀行賬戶。

多名貸款人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何庭含為了取得他們的信任,證明「貸款是由公司使用」的說法,在貸款發放後,向他們出具了蓋有公章的「還款協議書」和「結清證明」。

崔女士向新京報記者提供的「還款協議書」提到:其2022年4月2日通過陽光信保貸款的49萬元,實際使用人是陽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許昌中心支公司,公司承諾每月按時還款,直至結清。協議書加蓋有公司公章。另一份平安普惠的「還款協議書」,內容類似,落款處蓋有「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業務專用章。

出具蓋有公章的協議,加上何庭含「信保部負責人」的職務,就連陽光財險許昌信保部的員工,也搞不清楚,這些錢到底是不是公司在使用?

陽光財險許昌信保部的一位前員工介紹,他們信保部共有30多名業務員,多人都曾被何帶出去為客戶辦理這種「非標業務」。當時他以為,這些錢確實是被公司使用,還款是有保障的,還介紹了自己親屬去貸款,最終也成了受害者。

申請貸款後,何庭含向崔女士提供的「結清證明」和「還款協議書」,經證實,協議及證明中的公章系假章。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攝申請貸款後,何庭含向崔女士提供的「結清證明」和「還款協議書」,經證實,協議及證明中的公章系假章。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攝

高額返利拉客戶,貸新還舊堵窟窿

崔女士介紹,因為何庭含向她出具了「還款協議書」和「結清證明」,她從沒操心過還款事宜。直到2023年2月份,她接連兩天收到「未扣款成功」的短信提醒,才向何庭含詢問起緣由。

「何庭含解釋的原因是,北京總公司未按時向他返款。」崔女士稱,幾天后,她到陽光財險許昌信保部辦公地時才得知,已有100多人的貸款出現了逾期,並開始維權。

貸款人相互拚湊各自與何庭含的交流信息發現,早在2022年8月份,何庭含已經出現了資金短缺的情況。

貸款人李先生稱,2022年8月份開始,何庭含開始頻繁向他借款,倒貸幾次後,何庭含以鄭州一套房子的房本作為抵押,借走了他70萬元。斷貸情況出現後,他通過法院申請保全房產時,發現在他之前,已有4人申請了保全。

「我們跟他不熟,也來借錢。」崔女士稱,何庭含在2022年12月份和2023年1月份,分別向她和朋友發消息借款,說是銀行卡被凍結,需借資金周轉。

穆先生及其家人,曾先後4次幫助何庭含「衝業績」。穆先生稱,大概2017年時候,何庭含給的返利是貸款金額的4個點(4%)。2022年時,給返利10個點。2023年1月份,何庭含找到他說,因2022年公司的業績不好,新的一年要「開門紅」,若他找朋友來貸款,可以返利給他貸款金額的20個點。

「我都不敢相信。20個點,什麼概念?貸出50萬來,就有10萬的返利。」這讓穆先生更為擔心:這些貸款最終能否被還上?錢真的是公司在用嗎?

穆先生稱,他曾就「公司回籠貸款資金,靠什麼盈利?」詢問過何庭含。何庭含解釋說,保險公司收取的費用多,一年之內,他們把貸款本金還上,公司還是盈利的。

「後來想想這邏輯,是行不通的。」穆先生及眾多貸款人,沒人說得清,錢到底去哪了。

據何庭含在該案一審庭審時供述,2017年底,因許昌信保部業績落後,他為了完成考核,開始找人衝業績,並支付好處費。持續一段時間後,他沒有錢還之前客戶的貸款,就開始不斷髮展新客戶,用新客戶的貸款去補老客戶的窟窿。

按下葫蘆浮起瓢,「貸新還舊」的弊端很快就出現了。

何庭含自稱,2020年時,他就發現有1400多萬元的資金缺口。自那之後,他發展的新客戶只要符合條件,都是讓客戶既辦理陽光財險的貸款,也通過平安普惠辦理貸款。還以公司名義向老客戶「邀約」,承諾每新介紹一筆貸款,就有6%-20%的佣金,以此提高他們「拉新」的積極性。

一審法院認定,何庭含明知道其吸收的貸款資金越多,需要支付的本金、利息、保險費、好處費就越多,造成虧損越大,仍積極發展客戶,騙取貸款用於還舊貸及個人消費,直至案發。

經審計,涉案貸款客戶共297人,涉案貸款共359 單,貸款本金共計76238000元,以劃扣利息、保險費等費用折抵本金後,仍有1543萬元的缺口,給承保、擔保、放款的金融機構造成了3236萬元的損失。

2023年2月,何庭含被催還貸時,謊稱公司未按時回款導致斷貸。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攝2023年2月,何庭含被催還貸時,謊稱公司未按時回款導致斷貸。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攝

花328萬買彩票「想彌補虧空」被判洗錢

崔女士回憶稱,為了提高放款的額度,在辦理貸款時,何庭含帶著的平安普惠工作人員,讓她將修車廠的月流水填寫至50萬元。而實際上,她的廠子,一個月的流水也不過四五萬元。

貸款人王女士也稱,她通過平安普惠貸款時,工作人員也存在教她填寫虛假工作單位、虛高月收入的情況。

一審判決書披露,多位平安普惠的工作人員證實,為了貸款順利審批,客戶信息中月收入會虛高填寫。公司日常對這一塊沒有監管,是默許態度。

新京報記者獲取的一份平安普惠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許昌穎昌大道分公司內張貼的處罰規定顯示,對客戶信息虛假知情不報,放任、引導、協助客戶提供虛假信息,騙取貸款,導致群體性欺詐案件發生的,最高將追責至銷售中心總監。

據一審判決書披露,案發後,陽光財險的相關工作人員,在何庭含辦公室的書櫃、保險櫃中,發現了92本假的機動車登記證書。通過系統比對,發現這些假的機動車登記證書的客戶未還完貸款,卻辦理瞭解押手續。

貸款人穆先生稱,前期通過陽光財險貸款,需要使用車輛抵押。他2017年第一次貸款時,用車輛抵押貸款了28萬元。不到一週,已解押的車輛登記證書就被送還給了他。

「當時何庭含說是‘貸款已經結清了’才解押的。後來才知道,車雖然解押了,但貸款實際上並沒有還完。」穆先生稱,這其實都是他迷惑貸款人的手段。

許昌市車管所(北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曾表示,當時辦理解押時,何庭含提交的手續齊全,警方已調取了相關業務檔案。車輛抵押貸款從業人員及車管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車輛解押時放貸方需要向車管所出具公司加蓋公章的結清證明、蓋章的營業執照副本等手續車管所才會辦理解押。

何庭含一邊使用假的機動車登記證書、假公章,偽造「還款協議書」「結清證明」等文書,穩住客戶繼續貸款。一面則通過購買彩票等方法,填補「以貸養貸」留下的虧空。

警方查證,在2021年3月1日至2023年2月19日,何庭含花費328萬元購買彩票,中獎204萬元。

何庭含供述,他一開始「拉人貸款」是為了多給公司完成業績任務,後來想著反正這個資金缺口也不好堵住,就多騙一些客戶辦貸款,用他們的錢去彌補舊貸的資金缺口,一直購買彩票也是想著中一等獎了能把資金缺口縮小。

許昌市人民檢察院出庭檢察員在二審中發表意見認為,雖然何庭含辯稱其購買彩票是期待能夠中大獎彌補資金缺口,但通過在案證據可知,其一天數千上萬元購買彩票的行為,顯然不是正常的博彩行為。其主觀上想要掩飾上述資金的來源,客觀上通過購買彩票的性質轉換了資金性質,應當以洗錢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2025年4月24日,許昌市中院對該案做出二審裁定,維持原判:何庭含因貸款詐騙罪、洗錢罪、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處罰金22萬元,責令退賠各被害單位損失3236萬元。

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編輯 甘浩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