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縣域 促提升】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 促進縣域經濟做大做強

編者按 縣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單元,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甘肅緊扣縣域經濟發展脈搏,依據各地實際,精準劃分城市服務型、工業主導型、農業優先型、文旅賦能型、生態功能型五大功能定位,立足資源稟賦,深挖特色優勢,因地製宜推動縣域差異化發展。各縣市區以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為抓手,持續激活縣域產業發展動能,產業集群效應日益凸顯。
如今,隴原大地處處呈現產業興旺、民生殷實、生態秀美的動人景象。本報今日推出強縣域專題報導,展現各地因地製宜推進強縣域行動的生動實踐,展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亮點成效。敬請關注。

榆中 多點發力實現首季「開門紅」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今年一季度,榆中縣經濟運行呈現穩中向好、穩中向優的良好態勢,主要指標好於預期,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1%,增速位列蘭州市三縣五區第一,實現「開門紅」。
今年,榆中縣農業生產形勢良好,一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7.1%,高於全市0.8個百分點,設施農業春耕備耕有序推進,蔬菜種植面積、產量「雙增長」。工業生產快速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18.6%,高於全市11.5個百分點,全部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4.4%。金川科技園6家企業以佔規上工業總產值45.4%的體量,累計拉動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速6.8個百分點。服務業運行平穩,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6.6%,比去年同期加快3.8個百分點。
一季度,榆中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比去年全年提高10.8個百分點。持續做好冶金灰塵綜合利用、東城清潔智慧熱源、年產300套風電塔筒3個新建項目的跟蹤培育,待項目建成投產達到入庫條件後及時上規入庫。緊盯冶金灰塵綜合利用、液態奶生產線提質增效技改建設等33個新建工業項目,持續做好跟蹤推進,盡快形成有效投資,進一步增強工業發展後勁。
同時,榆中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多次對接榆鋼、金川科技園等重點企業,及時協調解決企業困難問題;深入京蘭水泥、華能熱電、莊園乳業等12家支柱企業,及時掌握企業生產情況,確保企業滿產增產。另外,組織召開建材企業與縣域重點項目融通對接座談會及一二三產龍頭企業融通發展對接會,深挖產品市場需求潛力,優先採購本地產品,增加企業訂單量,為縣域經濟內循環注入新動能。

成縣青泥河濱河公園。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劉建軍
成縣 多元發展激活縣域經濟新動能
新甘肅客戶端隴南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王煜宇)成縣緊盯工業主導型和農業優先型發展定位,通過實施強縣域行動,產業動能不斷聚集,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民生福祉大幅提升。今年一季度,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5.2億元,同比增長5.7%,比上年同期提升2.8個百分點。
成縣堅定不移抓產業促轉型,工業升級和農業轉型成效顯著。圍繞延鏈補鏈強鏈,工業主導作用不斷凸顯。今年一季度,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8%;圍繞農業提級增效,發展核桃51萬畝、蔬菜和中藥材等產業22萬畝,深入實施「十鎮百村千戶萬頭」生態養牛工程,建成標準化規模養殖場80家,培育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7家。
深化「項目百日攻堅」活動,大力推行重點項目縣級幹部「全生命週期」包抓和「五個一」工作機制,打造「成縣招商引資智慧平台」,精準製定9條產業鏈招商引資圖譜和項目清單。今年一季度,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1.4%,第二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4.4%,第三產業投資同比增長47.8%,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4.4%。
在做好民生福祉文章上,成縣積極推進以縣城為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系統推動城市空間擴容、功能升級,民生支出保持在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以上,城鎮化率達到55.8%,排名居隴南市第一。加強城市建設,優化功能,形成「一軸兩翼五片區」城市發展格局。今年一季度,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46.2元,同比增長4.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04元,同比增長7.5%。

金塔 高質量發展動力澎湃
新甘肅客戶端金塔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董文龍)生產車間機器轟鳴,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廣袤田野生機勃勃……去年以來,金塔縣錨定「農業優先、工業主導」定位,改革創新、加壓奮進,全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年一季度,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8.5億元,同比增長10.2%。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金塔縣深入推進「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創新採用「園區+公司」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拓寬招引渠道,推動落地實施。去年簽約重點項目54個,落地轉化12項,到位資金增長4.7倍。今年一季度,實施新續建項目14個,引進到位資金34.75億元,同比增長194.74%。
項目建設加速推進。金塔縣今年計劃實施120個重點投資項目,總投資52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86億元。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亞軌道太空旅遊等一批重大項目正加速落地。通過建立「一對一」服務機制,全面保障企業用地、用電、用水、用工需求,確保項目建設順利推進。
工業發展形勢迅猛。金塔縣優化工業集中區「一區多園」發展佈局,佈局建設核產業園、航天航空產業園,吸引各類資源加速彙聚,培育核及核關聯、航天航空兩個百億級產業鏈,打造縣域經濟發展新引擎。全縣規上工業連續38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速。
農業領域亮點紛呈。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和「水盆子」建設,開展鹽堿地綜合治理,推廣「養殖+糧食+高效」模塊農業和「夏糧秋菜」複種模式。全面試點推廣大健康產業,推出12款健康生態農產品,優質蔬菜首次出口。去年一產增加值達到34.8億元,佔GDP比重33.3%。

寧縣和盛工業集中區。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鄭倩紅
寧縣 產業聚能成勢 發展後勁十足
新甘肅客戶端慶陽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安誌鵬)隨著新材料裝備製造、低空經濟以及煤氣化工等產業聚能成勢,寧縣縣域經濟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去年,當地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6.7%、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今年一季度,寧縣工業增加值增長11.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47.7%。
夏日,走進慶陽市寧縣和盛工業集中區,企業馬力全開,各類設備高速運轉。甘肅世寧新型材料有限公司離心棉生產車間里,生產、打包、塑封等流程井然有序,各色包裝的纖維棉通過傳送帶陸續運往儲貨區。
離心棉主要用於實驗室濾紙、生活用水濾芯等,也是真空保溫板的首選材料,屬於市場高端玻璃纖維棉產品。甘肅世寧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是寧縣2024年重點招商引資企業,其實施的新型材料項目總投資11億元,一期已建成1萬噸火焰棉生產線和1.5萬噸離心棉生產線,二期、三期分別計劃建設VIP型材生產線和玻璃纖維隔板生產線。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預計年產值13億元,可帶動就業500人。
在和盛工業集中區另一處,大慶九州維安科技有限公司改造提升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項目總投資逾4億元,目前正在建設的是一期項目。一期項目建成後,年生產無人機5000架、無人機核心組件8萬套,年可實現產值2億元,帶動就業100多人。
作為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寧縣積極支持大慶九州維安科技有限公司全力構建覆蓋研發、生產、測試、服務的全產業鏈體系,為民用、商業等領域提供智能化無人機解決方案。

渭源 文旅深度融合 縣域經濟躍升
新甘肅客戶端定西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楊唯偉)近年來,渭源縣立足文旅賦能型縣域經濟發展定位,堅持把發展生態文化旅遊產業作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新型主導產業,以建設「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生態文化旅遊城市」「隴上重要的文化傳承創新基地」為目標,以文旅深度融合撬動縣域經濟全面躍升。
成功躋身「全國避暑旅遊樣本城市」「中國夏季休閑百佳縣市」「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行列,全縣文旅產業綜合收入突破20億元,「採薇首陽山·爽遊渭河源——紅火渭源歡迎您」文化旅遊品牌越擦越亮……依託得天獨厚的文化旅遊資源,渭源縣緊盯文旅產業集群百億元目標,加快推動基礎提升、景區提級、服務提標、品牌提質,著力構建「核心景區牽引+鄉村旅遊支撐+文化賦能」的發展格局。深入實施「文旅+」跨界工程,推進文化旅遊與工業、農業、體育、鄉村、研學等領域和行業融合發展,培育新型文化旅遊業態。近3年,共謀劃文旅產業集群項目79項,總投資52.08億元。2025年謀劃文旅集群項目16個,總投資5.6億元。
與此同時,渭源縣加快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深入實施強工業行動,聚力打好新型工業化「六大攻堅戰」,夯實縣域經濟發展基石。去年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1%,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5%,增速均居定西全市第一,工業經濟呈現「量質齊升」良好態勢。今年一季度,渭源縣36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產值8.87億元、同比增長37.6%,工業經濟實現「開門紅」。
甘穀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高位增長
新甘肅客戶端天水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安東)重大項目建設工地上塔吊林立,產業園區內生產線高速運轉……今年以來,甘穀縣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為縣域經濟注入強勁動能。一季度,甘穀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8.14%,增速位居天水市第一。
今年,甘穀縣謀劃實施各類項目197項,總投資275.45億元,涵蓋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產業升級等多個領域,推動形成「開工一批、建設一批、儲備一批」的良性循環。在冀城新材料產業園,總投資10億元的年產20萬台(套)空氣源熱泵生產項目,預計7月建成投產後,可實現年產值20億元,帶動當地300餘人就業。總建築面積1.9萬平方米的甘穀縣養老服務中心正在抓緊建設,預計2026年底建成投運。
甘穀縣創新工作機制,全力破解項目推進難題,優化審批流程,落實「容缺受理」「一次性告知」等舉措,統籌土地、用能等要素向重點項目傾斜,推動項目早落地、早見效。同時,爭取到位中央預算內投資、行業類專項資金5.97億元。加快「十五五」規劃項目謀劃工作,在產業發展、城市建設以及社會治理等領域儲備重大項目415項,總投資規模超1300億元。
據瞭解,甘穀縣將圍繞「強化要素保障、加快建設進度、促進投資入庫、精心謀劃儲備」四大重點,力爭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持續保持高位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