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全球,展望未來!2025全球展望論壇北京場圓滿落幕

518日,由全球展望論壇委員會聯合北京中關村科學城科創服務有限公司、中國北京(海澱)留學人員創業園共同舉辦的全球展望論壇北京分論壇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會議中心落幕。

本次論壇聚焦「變革、多元與未來」主題,彙聚來自學術界、產業界及政策領域的13位行業領袖,通過3場專題研討展開深度對話,吸引了逾600名業內人士報名參與。

北京中關村科學城創新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北京中關村科學城科創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任闖在開幕致辭中著重強調了變革、多元與創新在當今社會中的核心地位。在瞬息萬變的時代背景下,變革已從主觀選擇轉變為生存與發展的客觀路徑,多元也不再僅僅是標籤,而是創新與突破的源泉。

牛津大學博士黃宇韜在致辭中回顧了論壇自創立以來在矽谷、北京、倫敦三地的成功舉辦,並指出全球展望論壇所追尋的價值,體現出觀點洞察不能限於一時一地,而應推動不同地域、場域間的交流共鳴;對事務的理解不能基於單一維度,而是應打破不同變量與經驗間的壁壘隔閡。

第一圓桌論壇由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後文晶主持,圍繞「變革時代與全球新域」主題展開深入研討。

在個人演講環節,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戴穩勝以「全球化重構與發展中國家崛起國際格局演進的動力與挑戰」為主題,分析了全球化重構背景下,發展中國家的群體性崛起以及中國做出的戰略選擇。

清華大學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麒牧就「賦能發展中國家數字化轉型問題」進行分析,探討了中國在賦能發展中國家數字化轉型領域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企業傢俱樂部駐阿聯酋代表張琪以「中國企業出海中東的機會與路徑」為題,就中國企業為何出海,如何出海,在何種條件下更能夠取得成功展開深度討論。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委員、四川傳媒學院教授儲殷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演化、經濟影響及投資啟示,對不同行業衝擊的關係展開討論。

在圓桌討論環節四位嘉賓就變革時代下全球市場的發展機遇,國家政府可給予的支持方向以及中國企業出海優勢與策略展開了深入探討。

第二圓桌論壇由全球展望論壇矽谷總監鄭璐瑤主持,彙聚經濟、科技、媒體及ESG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就「科技向善與未來經濟」進行專題研討。

在個人演講環節,商務部研究院美洲與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長周密分析了技術工具改變對國際社會的影響,探討了全球經濟治理與人工智能鴻溝的關係。

FT中文網言論及公共政策主編劉波從理論、運用、社會等不同角度探討了人工智能的廣泛影響,並分享了FT內部對於人工智能的多元思考。

中金研究院創新經濟負責人周子彭深入分析了科技向善需平衡利益與能力驅動之間的關係,分析了人工智能的底層思維鏈條,並從滲透率的角度討論了新一輪科技創新對不同行業的替代效應。

中國生物製藥有限公司ESG委員會辦公室暨ESG負責人劉思岌介紹了人工智能在ESG風險量化與碳中和路徑規劃中的應用,並從製藥領域長期的研發週期中探討了何為向善。

在圓桌討論環節,與會專家就人工智能與人類價值、未來經濟等問題展開了深入交流。從人類的獨特性視角出發,讓大家看到了教育與社會需適應新技術帶來的變革影響

第三圓桌論壇由拍客科技首席營銷官梅力主持,聚焦「智能時代與‘人’的覺醒」主題,探討了人工智能時代下人類價值的重新定義與個人發展的新路徑。

在個人演講環節,作家饅頭大師/張瑋從人文視角探討了人工智能的鯰魚效應,倒逼教育與行業反思人才培養模式。

鈦媒體副總裁暨合夥人羅文琴分享了未來就業結構高度變化,高知識含量勞動力被取代的潛在挑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教授沙磊剖析了人工智能能否激發教育創新,培養全面創新型人才。

分銳資本董事長暨ADLegacy中國CEO黃斯沉探討了監管模式相關問題,以歐美國家為例,對不同國家的治理方式展開討論。

知智教育創始人李卓則從人的價值角度鼓勵青年群體需探索自我價值,面對未來不確定性保持開放與學習態度。

在圓桌討論環節,嘉賓們圍繞「2030年的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變化」展開了熱烈討論。

2025年全球展望論壇北京場還特設了「科技創新創業路演」環節,7家初創企業(農信、北中網芯、小隻破殼、清化未藍、啟物科技、尋美、卡潮)分享各自在前沿科技領域的創新成果與商業模式,同時邀請了中國生物製藥有限公司商業拓展部總監周晗、亞馬遜雲初創生態賦能負責人劉琳等資深投資人和行業專家作為特邀嘉賓。

全球展望論壇委員會由牛津大學、史丹福大學和清華大學校友於2023年發起,首屆全球展望論壇於2024年6月在矽谷、北京、倫敦依次舉辦三地聯動論壇。通過圍繞相同主題的跨地域對話,立誌於在交流中探尋共鳴,為青年學者、職場人士搭建聯通科技創新、國際關係、經濟金融的全球性對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