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黎陽入川15年推出《蜀道》:以車牌字母為線寫一本詩歌版「四川誌」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詩人黎陽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生於東北的鬆嫩平原,黑龍江訥河縣,成年後在天津打拚過十年後來到成都定居生活已有十多年。從訥河到天津再到成都,地理意義層面的位移,也帶給他詩歌創作的豐富素材。
近日,黎陽的最新詩集《蜀道》,作為四川省作家協會2024年度重點扶持作品,由成都時代出版社出版,這也是繼他2024年春天推出詩集《西嶺筆錄》之後的又一部新作。5月19日,《蜀道》在四川省作協舉行首髮式。

在這本新詩集中,黎陽作為將他入川十五年生活體驗,將視角從「異鄉人」轉換到「在地者」,從地理、歷史、人文、草木等多維度給予詩意的展現。尤為顯得特別的是,全書以四川21個地市州車牌字母(如川A成都、川B綿陽)劃分章節的結構設計,構建起一部詩歌版「四川誌」。在「川A成都」中,詩人身處東郊記憶,「在磚瓦的縫隙里,尋覓光陰的碎片」;「川T雅安」以「心在草木九宮間」呼應茶馬古道的歷史迴響;「川E瀘州」則用「玉碗盛來琥珀光」解構酒城文化基因。 「川V甘孜」則捕捉「一隻雪豹從都市里捎來春天的溫暖」……
對於「蜀道」這個詩集名字,詩人龔學敏這樣詮釋,「蜀道這兩年很火。古老的蜀道如何成為每個人心中當下的蜀道是個問題。黎陽筆下的蜀道是從愛情開始,他是為追求愛情而到四川,然後走出一個詩人的新蜀道。可以說,他來了四川以後,把蜀道走的更寬了。」
作家楊獻平評價黎陽「作為一位出生於北方的詩人,從北到西,做行路人,寫天下詩,體現了他提煉萬物入詩的能力。黎陽筆下的蜀道詩歌寫作既帶有極強的歷史縱深,又緊密聯繫當下時代,具有很強的文學寬度和厚度。黎陽足跡遍及全川,從地理、歷史、人文、草木等維度展現四川的獨特魅力,詩行中沉澱著’蜀’地文化的獨特基因。」
據瞭解,該書已被列入「四川當代文學文獻檔案庫」,黎陽將攜本書在四川乃至全國舉辦系列「詩歌行走」活動。

(圖片由黎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