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光發熱的青春丨一次雙向奔赴的成長——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岸計劃誌願者服務隊的故事④
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
記者 魏永貴 閆嘯天
清涼的夜風吹拂大地,高遠的星空燦爛明淨,帕米爾高原的夜晚,是那樣迷人。
操場上,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岸計劃誌願者服務隊的幾名隊員,與孩子們圍坐聊天:「長大後,你們都想幹什麼?」
「我想當老師,去偏遠鄉村教書」「我想當飛行員,像老鷹一樣飛」「我想搞綠化,讓戈壁灘變成森林」「我想當畫家,把喜歡的東西都畫下來」……
「孩子們的夢想五花八門,我們聽了很感動。」5月7日,來自山西師範大學的誌願者蘇魏兵回憶著與孩子們一起暢談夢想的那個夜晚。

蘇魏兵2023年8月來到謝依特小學支教。一次課堂上,有孩子問他:「老師,我以後真的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放羊嗎?」蘇魏兵的內心泛起層層漣漪。
謝依特小學位於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哈拉峻鄉謝依提村,這是阿圖什市的抵邊村之一,距邊境線僅47公里。2022年8月起,三批共54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畢業生彙聚於此,組成戍邊支教西岸計劃誌願者服務隊,目前仍有23人堅守在這裏,承擔全部的教學工作。
「以前這裏的孩子最遠僅去過喀什,有些只到過阿圖什市。我們在抓學習的同時,要幫助他們開闊眼界,這是很重要的事情。」蘇魏兵說。
2022年8月以來,服務隊的誌願者結合課本,找來各種各樣的資料,用圖片、影片,把外面的世界介紹給謝依特小學的孩子們,首都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各地的文化古蹟、繁華的都市、新疆各地的美景、南海的波濤、高鐵和航母……漸漸地,孩子們眼中的迷茫被憧憬取代,眼中閃爍著求知的光,個個都想去外面看一看。
今年5月1日清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現場,高潮等4名誌願者帶領謝依特小學的5名小學生觀看升旗。三年級小學生艾荷沙維吉拜克·托合提巴依仰起小腦袋,凝望著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淚水在眼窩裡打轉轉。

去年10月,艾荷沙維吉拜克說起自己的夢想時,充滿憧憬地說:「想去天安門廣場看升旗。」
現在,她的夢想實現了。
「一次升旗,一次難忘的成長。」高潮說,「孩子們一直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現在,我們做到了!能帶著孩子們一起追夢、圓夢,這是我和誌願者同伴們最快樂的事。」
孩子們在成長,誌願者們也在成長。
王藝枝來自山西農業大學,2023年畢業前夕,她報名參加西岸計劃,決定去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青春年華:「當時看了黃文秀、張桂梅的事蹟,深受感動。人活著的價值到底是什麼?或許我可以在西岸找到答案。」
跨越千山萬水,王藝枝從太行山麓來到帕米爾高原,在謝依特小學教一年級語文。剛接手教學工作,王藝枝就遇到了一道道難題:孩子們紀律意識不強、學習習慣不好、成績提升緩慢、有的生活還不能自理……
睜開眼睛是學生,閉著眼睛想學生,那段日子,王藝枝時常加班到淩晨,整理教案、批改作業、提高教學技能。課餘時間,不論路多遠,王藝枝都要步行到學生家裡家訪,為的是讓家長放心,「你們的孩子,就是我的弟弟妹妹,我會用心對他們。」
一次次家訪,王藝枝對邊疆農牧民的生活有了深入瞭解,能夠結合每個學生的家庭環境有針對性地教學。很多孩子的家長是護邊員,在家訪中,王藝枝常常被他們護邊守邊的故事感動。家與國、教育的意義、人生的價值……在帕米爾高原的月光中,思緒千回百轉,答案似水流淌。

誌願者李磊今年代表全體隊員去北京領回「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榮譽。剛一回來,李磊就去學生家裡家訪,把來自黨中央沉甸甸的關懷和鼓勵,分享給學生和家長。她說:「到謝依特支教兩年,我們也長大了,因為我們肩上擔著教師的責任,心裡放著家長們的信任。」
又是一次圍坐聊天,不同的是,這次是在誌願者們的宿舍里。關於理想、信念、成長,誌願者們有很多的話要講。
「我的世界因這次西岸誌願經歷更豐富了。」王藝枝說,「我們陪伴孩子成長,他們也教會我愛與責任。」
誌願者服務隊隊長王鵬飛說,兩年支教,有壓力有責任,感覺自己處理各類事務時考慮得更加全面了。
音樂老師、來自南昌師範學院的誌願者王俊文說,當個人理想與社會的需要同頻共振時,青春的汗水便有了最亮麗的底色。
誌願者冉雪群已經在謝依特小學支教近三年,見證了學校從全市排名倒數到名列前茅的轉變。她說:「走上講台,我就不再是初出茅廬的學生。我的責任,是為祖國培養人才。」
……
五月的帕米爾,花兒競相綻放。在謝依特小學,誌願者們用愛心和責任,點燃孩子們希望的火種,也燃燒著自己心中的焰火。他們雙向奔赴,蓬勃生長,用鮮花一樣的清香浸染著高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