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話蜀錦:一絲不苟的千年瑰寶丨文化中國行·節氣拾遺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攝影報導

5月21日,小滿。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八個節氣,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小滿不僅是自然物候變化的標誌,更承載著深厚的農耕文化內涵。「麥穗初齊稚子嬌,桑葉正肥蠶食飽。」在這個「苦菜秀、靡草死、麥秋至」的時節,也是春蠶結繭的時節,封面新聞記者走進成都古蜀蜀錦研究所,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蜀錦織造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胡光俊一起走進蜀錦的世界,探尋其與小滿節氣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以及這項古老技藝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承與創新。

胡光俊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胡光俊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

四川古稱「蜀」「蠶叢之國」,是中國絲綢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色彩明豔、織紋精細、花型飽滿、質地堅韌的蜀錦更是名揚天下,有「天下母錦」「萬錦之源」的歷史地位。小滿時節,春蠶結繭,為蜀錦的生產提供了最為關鍵的原材料——蠶絲。元稹在《詠廿四氣詩·小滿四月中》說:「小滿氣全時,如何靡草衰。田傢俬黍稷,方伯問蠶絲。」

「蜀錦是蠶絲綢產業裡面的一個品種,蠶絲綢產品包括綾、羅、綢、緞、綈、葛、呢、紗、縐、綃、絹、紡、絨、錦、繡15個種類,所用原料皆為蠶絲。」胡光俊介紹,「蠶絲的來源,始於桑樹的種植,以桑葉喂蠶,經歷精心養殖,最終收穫蠶繭。春蠶結繭的季節,恰是小滿。」

胡光俊一生投身於蜀錦事業胡光俊一生投身於蜀錦事業

在古代,滿懷期望的蠶農絲商會在小滿時舉行祭蠶神儀式,以祈求蠶業的豐收,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諺語「小滿動三車」中的「三車」,正是繅絲車、榨油車、踏水車。「相傳,黃帝的夫人嫘祖,出生於綿陽鹽亭,是養蠶繅絲的始祖。她發現了一種吃樹葉的蟲子,其吐出的絲具有韌性,經過人工馴養,最終發展出了絲綢。」胡光俊還引用蠶叢王倡導人們栽桑養蠶的故事,闡述蜀地蠶桑絲綢業的悠久歷史。

《清嘉錄》中記載:「小滿乍來,蠶婦煮繭,治車繅絲,晝夜操作。」春繭收穫時刻,蠶農將蠶繭採摘回家後,要經過選繭、剝繭衣、煮繭、繅絲等工序。而繅出的絲進入織綢織錦廠後,還要歷經多道複雜工序。從挑剔、選檢、分級排隊,到浸泡脫膠、烘乾或晾乾,再到並絲、撚絲、定形、成筒、成絞、複撚,之後的精煉、染色、成筒、整經、卷緯,以及紋樣設計,組織設計,花本製作,提花機組裝,裝造,後續的織機安裝,織造,檢驗等等,每一步都需要匠人們的精心操作和嚴格把控。

蜀錦織機展示蜀錦織機展示

「在蜀錦的織造過程中,有諸多與生產相關的成語,如絲絲入扣、一絲不苟、錦上添花、花團錦簇、錯綜複雜、七上八下等,這些成語生動地描繪了蜀錦製作的精細與嚴謹。」在胡光俊看來,蜀錦的製造技藝堪稱古代高科技,「蜀錦圖案紋樣編程原理類似現代電腦的二進製,是數字化生產的典範。它以8、5、4等數字為倍數,通過數字的變換形成開口,從而織出精美的花紋。正是這種獨特的技藝,使得蜀錦織造技藝作為中國傳統桑蠶絲織技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熊貓紋樣蜀錦熊貓紋樣蜀錦

「四川盆地溫潤的氣候,曾是蠶桑絲綢業蓬勃發展的天然沃土,絲綢之路上的絲綢產品,大多源自四川。」胡光俊坦言,蜀錦是蠶絲綢的傑出代表,因其卓越的品質和獨特的藝術價值,在古代曾被作為貨幣進行交換,享有「寸錦寸金」的美譽。蜀錦的紋樣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演變。

「漢代,蜀錦紋樣多與五行學說相結合,伴有吉祥銘文,如登高明望四海、富且昌、長生無極、吉祥如意、長樂明光等,寓意深遠。」「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就是當時的傑出代表,不僅色彩鮮豔,更寓意著國家的繁榮與昌盛。「到了唐代,受外來文化影響,蜀錦紋樣發生了顯著變化,逐漸摒棄了漢代的吉祥銘文,轉而以植物紋為主,如典型的‘唐草紋’。」

此後,桑治代、元代、明代、清代,蜀錦紋樣持續演變,不斷融入新的元素和風格。如今,胡光俊及團隊在繼承傳統紋樣的同時,還將成都的名勝古蹟、大熊貓等元素融入其中,使蜀錦更具時代感和地域特色。如「花重錦官城」系列面料,將杜甫草堂、望江樓、廊橋、琴台路等成都標誌性建築融入紋樣,深受消費者喜愛。去年11月「煥新非遺 天府之夜」活動上,李子柒身著一襲熊貓蜀錦長裙官宣回歸,這身長裙就是她跟隨胡光俊學習後親自縫製的。

蜀錦服飾蜀錦服飾

「蜀錦的核心織造技藝始終傳承有序,未曾改變。」胡光俊表示,即使到了蜀錦工具不斷更新換代的現代,蜀錦的織造的核心技藝依然沒變。「現在市場上也會有一些未經改造的織機生產的‘蜀錦’,這些產品雖然外觀相似,但在核心技藝如裝造和設計方面,與正宗蜀錦相去甚遠。」

蜀錦小花樓木織機蜀錦小花樓木織機

思及此,胡光俊強調,蜀錦行業亟須規範標準,以保護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維護其純正的品質和聲譽。「蜀錦作為國家名片,不僅是四川、成都的文化象徵,更是中國對外交往的重要載體,在絲綢之路的貿易往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胡光俊看來,蜀錦有四大工種、近70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獨特的技藝,從紋樣設計到挑花結本,再到挽花工、織工合作生產……每一步都要按照工藝規格來進行。

為了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胡光俊帶領團隊積極探索創新之路,將蜀錦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開發出了包括服裝、床上用品、室內飾品、獎牌綬帶、絲巾、蜀錦等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在傳播方面,他積極擁抱新媒體,通過社交媒體、短影片平台等渠道,分享蜀錦的歷史傳承、製作過程和精美產品,傳承千年中式美學。他還與影視劇組合作,手把手教進一步提升蜀錦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蜀錦擺件蜀錦擺件
胡光俊胡光俊

「小滿者,滿而不損,滿而不盈,滿而不溢。」然而,對於蜀錦,胡光俊卻寄予厚望,期望其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不斷精進,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他也希望有更多像李子柒一樣的年青人瞭解、加入這一行業,將這門古老工藝傳承下去。

部分圖據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