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外淘寶地」到國潮孵化器,秀水街轉型助力民營經濟升級
曾以「外國人遊北京必逛地」聞名的秀水街,如今已蛻變為「首都一站式文旅購物中心」,2024年銷售額同比增長60%,入境遊客接待量激增245%。
依託朝陽區國際化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秀水街探索文商旅融合新模式,打造「1小時購齊中國禮物」的高效體驗。作為中國原創設計孵化平台,秀水街以「首善標準」賦能國潮崛起,扶植家紡小店升級為外交級品牌,吸引近百個設計師品牌入駐,孵化單品單價破萬元。20人團隊深耕20個產業帶,串聯起敦煌故事、京繡高定等「中國製造」珍珠。
未來,秀水街計劃聯動全球資源,打造3A級非遺體驗景區,以智能展銷重塑中國時尚話語權,成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鮮活樣本。
銷售額同比增長60%,讓遊客1小時內買齊最好的「中國禮物」
「在秀水街能買到大熱門的天宮藻井冰箱貼和鳳冠冰箱貼,真沒想到!」25歲的北京女生蘇雪陪幾位來自西班牙的外國朋友逛秀水街時,自己反倒成了「購物主力」。她發現大廈一層的「北京禮物」國際旗艦店集結了非遺絹人、中軸線榫卯擺件等200餘款文創,五層的台灣印象生活館更有台北故宮文創和鳳梨酥、烏龍茶等土特產,「在別處根本買不到。」而她的西班牙朋友則體驗了「秀水速度」——今天量體裁衣,次日就能穿上定製西服,僅花費1千多元,還能享受上門送衣、遠程售後等服務。「據店舖老闆介紹,尺寸量完傳到公司,晚上送到賓館給客人試穿,重新調整後,第二天就能取衣。」
「登長城、遊故宮、吃烤鴨、逛秀水」,幾十年前就以外國人遊北京「四件套」之一而聞名的秀水街,如今不斷升級服務,打造沉浸式文旅消費場景,已蛻變為首都文旅一站式購物中心。比260萬元銷售額;「五一」剛剛入駐的台灣印象生活館,主銷各類產自中國台灣地區的食品,是北京唯一一家門店;四層定製區更藏著「國際密碼」,常年為各國元首和政要提供服務的西服定製老店。

今年五一假期,接待入境遊客人次同比提升53%,銷售額同比提升67%。
今年以來,北京入境遊持續升溫,圍繞打造「中國入境旅遊首選地」,北京推出了4方面18條措施。政策東風與消費升級雙輪驅動下,秀水街2024年接待入境遊客量同比增長245%,銷售額同比增長60%;今年五一假期,接待入境遊客人次同比提升53%,銷售額同比提升67%,其中「中國禮物」「北京禮物」成為入境遊消費重點。
這些數據背後,是秀水街按照「首善標準」不斷刷新「北京服務」,包括多種外語溝通無障礙、外卡支付全覆蓋、18小時成衣、全球郵寄甚至試點「即買即退」退稅服務等。
「秀水街將從中國製造和設計兩方面發力,打造更多非遺類體驗項目,為國貨之光的商品做背書,並升級體驗服務類,以吸引更多外國人來北京打卡。」北京秀水街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總裁董青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未來還考慮引入非遺互動,打造3A級景區標籤,讓遊客1小時內就能買到代表中國最高水準的商品。
扶持家紡小店成高端品牌,秀水街變身中國原創品牌孵化基地
走進如今的秀水街,時尚的氣息撲面而來。這裏不再僅僅是外國遊客淘貨的購物天堂,更悄然蛻變為中國原創設計的孵化平台。
在獨立設計師黃勖的店舖里,幾位中東客人正對一件融合京繡元素的服裝愛不釋手。「參與過巴黎時裝周靜態展、在北京時裝周走過T台的作品,現在通過秀水街直接觸達國際客戶。」黃勖告訴貝殼財經記者,開業僅三個月,銷量月均增長30%,「巴西訪問團前幾日剛下單了一批新中式定製服裝。」
記者在秀水街走訪時發現,不少國內原創品牌選擇在此落地總部、首店等,一家家設計師或者原創品牌店,正展示秀水街的國際窗口屬性和「中國設計」基因。
據董青介紹,面對高價租金的誘惑,秀水街始終堅持嚴選標準,把店舖留給最能代表「中國設計」力量的品牌,並給予租金減免支持。比如,北京服裝學院教授王小燦與秀水街共同發起的「中國定製中心」項目,吸納優秀的本土設計師,其主理的光合高定入駐秀水街僅一年多,就積累了上千名客戶,其中數百人複購。更令人驚喜的是,曾經的家紡小店「凱倫生活」在秀水街扶持下,如今已成為服務外交使團的高端家居品牌,甚至參與了冬奧保障工作。

近期開業的北京禮物國際旗艦店,三個月內創下260萬元銷售額。
黃勖坦言,最初只是私人工作室主理人,在秀水街團隊「手把手」指導下,開了首家線下店舖,並參與策劃各種非遺活動、時裝展示等。「大廈不僅提供場地支持,更促成商戶間的資源聯動,比如瓷器店、配飾店贊助時裝秀等。」
平台化運營的魔力正在釋放。今年以來,秀水街積極探索與時尚、設計產業鏈條的深度合作,並先後與北京時裝周、中國國際時裝周達成合作,進一步實現從「購物地標」向「產業平台」的轉型。「我們要做的不只是銷售渠道,更是設計產業的加速器。」董青表示,從提供減免租金的「輸血」,到搭建時裝周平台的「造血」,秀水街構建起從設計、生產到國際推廣的全產業鏈條。
20人團隊跑遍20個產業帶,串起「中國製造」珍珠項鏈
從彙集35個設計師品牌的成都西岸高定中心,到敦煌研究院唯一官方授權監製的「敦煌故事」,再到一家家獨一無二的非遺手工藝專賣店,這些代表中國文化與設計的店舖,都是秀水街團隊一個個「磕」下來的。
據瞭解,秀水街組建了約20人的品牌孵化團隊,在過去幾年跑遍全國20多個產業帶。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尋找那些為愛馬仕提供最好面料、卻在國內寂寂無聞的工廠,挖掘散落在民間的非遺傳承人。「這些就像被遺漏的珍珠,我們要用秀水街這根線,把它們串成華美的珍珠項鏈,展示給世界。」
早在2005年,秀水街從露天市場「撤市入樓」,開啟了品牌化、國際化轉型之路。作為北京市和朝陽區培養孵化的民族商業品牌,2020年秀水街打造「國貨之光」新定位,曆時三年完成大廈外立面、硬件設施100%更新,內容更新75%,成為展示「中國設計與中國智造」的窗口。
然而,轉型的真正挑戰在於如何讓那些「藏在深閨」的中國製造和中國設計走向台前。孵化團隊遇到兩大難題:一是許多非遺傳承人或代工廠從未接觸過零售,入駐秀水街時,擔心語言障礙和營銷投入;二是優質產業帶多集中在南方,北上入駐存在地域障礙。
董青表示,對於優質品牌和產品,秀水街實行「全託管」扶持,包括租金減免、英語培訓、精細化運營等。「我們孜孜不倦地尋找這些產品,合作孵化品牌,將其推入零售渠道,並在不同平台助力推廣,包括時裝周、各個賽事甚至巴黎博覽會、日本大阪世博會等。」比如,即將入駐的北京燈綵老字號華美齋,秀水街不僅提供100平方米的黃金位置,還扶持他們進行產品銷售。這種精細化運營結出了碩果,數據顯示,經過秀水街孵化的品牌,海外客戶佔比平均提升40%,部分單品價格突破萬元仍供不應求。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今年,朝陽區將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更多新機遇,並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通製約民營企業發展的卡點、堵點,讓民營企業放開手腳、輕裝上陣,在新徵程上實現高質量發展。站在新的歷史節點,秀水街正將目光投向更遠處,計劃未來聯動全國更多產業帶,打造非遺創新實驗室,並借助智能技術實現數字展銷。從「民間外交中心」到「國潮孵化器」,這座47歲曾以「老外淘寶勝地」而聞名的秀水街,如今正用一針一線編織著中國時尚的話語權。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曲筱藝
編輯 林子
校對 王心
圖片 受訪對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