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報!| 北方崑曲劇院袁國良榮膺第3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春風化雨育梅蕊,砥礪丹心鑄華章。5月21日晚,「梅花競放 戲聚東方」第十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第3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頒獎典禮在上海榮耀啟幕。北方崑曲劇院一級演員、老生名家袁國良憑藉崑曲《爛柯山》中的精湛技藝與深厚藝術修養,榮耀加冕,光耀蘭苑,成為北方崑曲劇院第11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

第3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一級演員 袁國良
「梅花香自苦寒來」,袁國良自幼習藝,三十餘載如一日,執著於崑曲之道。他師承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計鎮華、陸永昌,以工匠精神雕琢技藝,於「程式美」中追求極致。他博采眾長,將前輩的藝術精髓融入自身表演,形成了獨特的表演風格。先後主演了《孔子之入衛銘》《清明上河圖》《趙氏孤兒》《漢宮秋》《李佩先生》等諸多新創劇目,在舞台上塑造了一系列鮮活生動、深入人心的藝術形象。

頒獎儀式現場
作為北方崑曲劇院的中堅力量,袁國良始終以傳承為己任。從《趙氏孤兒》的忠義程嬰到《李佩先生》的科學家郭永懷,他跨越古今,以舞台為舟楫,承載家國情懷;從「崑曲清音會」的經典唱段到「開學第一課」的藝術普及,他躬身力行,以教育為橋樑,播撒文化火種。此次獲獎,不僅是對其個人藝術成就的至高肯定,更是北方崑曲劇院人才培養、薪火相傳的璀璨見證,同時彰顯了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在推動文化藝術繁榮發展工作上的斐然成效。

此次入圍終評的《爛柯山》是崑曲經典傳統劇目,也是劇院堅決貫徹落實「大戲看北京」工作要求,切實推進文藝精品創作,生動展示傳統文化的重要藝術實踐。在終評演出現場,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一級巡視員馬雲同誌作動員部署,北方崑曲劇院院長楊鳳一統籌推進,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計鎮華、梁穀音親臨現場指導。

袁國良作為該劇主演,歷經數載潛心打磨,將朱買臣從窮儒至太守的滄桑轉變刻畫得入木三分。每一個眼神、每一句唱腔、每一步台步,都精準地拿捏住人物複雜的情感脈絡與命運起伏。從貧寒時的隱忍堅守,到被妻子逼休時的無奈與悲憤,再到得官後的感慨萬千,袁國良用細膩入微的表演,讓角色有血有肉,令觀眾沉浸其中,與之同悲同喜。尤其是《雪樵》一折,他在虛擬的風雪中,憑藉紮實的基本功,以跪步、甩髯口等精湛技藝,將人物於風雪中的困頓與悲涼昇華至藝術之境。他既恪守了崑曲「無聲不歌、無動不舞」的程式規範,又以現代視角賦予了角色深邃的情感層次,贏得了評委和觀眾的高度讚譽,最終在眾多優秀參評者中脫穎而出,榮耀摘「梅」,實至名歸。

中國戲劇家協會顧問、前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季國平向北方崑曲劇院院長楊鳳一頒發中國戲劇梅花獎參演證書
崑曲之美,美在典雅細膩、底蘊深厚,更美在代代傳承、生生不息。一直以來,北方崑曲劇院在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的堅強領導下,始終秉承「出人、出戲、出精品」的宗旨,在人才培養、劇目創作上多措並舉,全力推動崑曲事業高質量發展。劇院不僅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藝術資源,還積極為演員搭建成長平台,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為支持袁國良參評此次梅花獎,劇院從劇目選擇、排練指導到錄像製作等各個環節,不惜心力,精益求精,力求將《爛柯山》以最完美的姿態呈現給觀眾和評委。此次獲獎,正是劇院長期堅持人才培養戰略和劇目創作工程的有力證明,也激勵著劇院全體演職人員在藝術道路上不斷攀登新的高峰。
一樹梅花一樹春,一曲崑腔一世情。此次袁國良榮膺梅花獎,既是北方崑曲劇院藝術征程的又一里程碑,亦是傳統崑曲薪火相傳的新起點。未來,北方崑曲劇院將繼續以經典為舟、以創新為槳,在傳承與發展中書寫崑曲藝術的盛世華章!

第3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一級演員 袁國良
祝賀袁國良榮膺第3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向所有堅守在舞台上的崑曲人
致以崇高的敬意!
北方崑曲劇院
2001年5月18日,擁有600多年歷史的崑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北方崑曲劇院是長江以北唯一的專業崑曲藝術表演團體,於1957年6月22日建院,現任院長為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梅花獎獲得者、一級演員、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楊鳳一。
編輯 毛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