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時代,還有一種演員叫朱媛媛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近日,演員朱媛媛因病去世,引發演藝圈眾人緬懷。跟朱媛媛合作過的倪萍寫千字文回憶她的可愛、溫暖、敬業。同學小陶虹寫長文講述她諸多美好善良的小細節。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在朱媛媛離世四天后,親自為其修改訃告並撰寫悼詞與生平。她用「長河不盡流,雲山千重念」的詩意筆觸,致敬這位「用生命點亮舞台的表演藝術家」。朱媛媛與丈夫辛柏青、與好友李乃文的訪談片段,以及她的表演片段,被網民不斷「考古」。人們被這樣一位鮮活生動的生命、她那美好的愛情與友情所動容,「流量時代尤其他們還是娛樂圈的人,太難得了。」
朱媛媛從中戲畢業不久,便憑藉《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一舉成名,她也拿到過包括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等重要獎項。然而,朱媛媛並不屬於那些大紅大紫的「頂流」明星之列。在各種女明星的盤點中,她也較少被提及。但在她去世後,人們重新審視她的演藝生涯,瞭解她的愛情故事,發現朱媛媛實乃一位極其寶貴、幾乎不可替代的演員。
作為中戲表演93級科班出身的朱媛媛,對戲劇表演這件事看得很嚴肅,「在學校里摸爬滾打,什麼都敢演。到社會上去演,那就是作品。要有責任。不能拿人家的東西胡整。要非常嚴肅、誠惶誠恐去創作。」對於自己扮演的角色,她也有深刻的認識,認為角色就是充當「連接人與人關係的作用。不用非得讓我演一個戲份多充沛的角色,讓劇情圍繞著我轉,但我希望這個角色無論在戲里是什麼樣的位置,她得是一個完整的獨立的人,是有價值去塑造的。我一定要有感才能發得出來,得是那口鍋裡頭的饅頭。」

朱媛媛曾跟楊亞洲導演合作拍攝電影《八兄弟》。據倪萍回憶,當時楊亞洲曾跟她提到,「朱媛媛這個演員不得了,你一旦給了她角色,她所有的表演都能給你往上翻,成倍地往上翻。《八兄弟》里有一場戲,一個長鏡頭,34分鐘,有平敘,有痛苦,有震驚,有坦然,也有克製,還有快樂,她把這幾個層次分析得特別到位,那種舉重若輕的表演,外表看似很輕鬆,但她內心有著巨大的能量,她一定是背後做了大量充分的準備。34分鐘的戲,很耗費演員能量,她哭到不能自已。停了以後,她馬上就能嘻嘻哈哈問導演:‘老楊,行不行?行不行?不行的話,老楊你也別跟我客氣,再來一遍,你別磨嘰,咱可以再來一遍。’就這樣,她飯都不吃,又是一個34分鐘。」
這樣的敬業早在中戲讀書時,就已經紮根。老師在朱媛媛的表演筆記上給她這樣的評語:「你演戲非常的真,非常的熱。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丟掉你的樸實。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演戲。」老師還對她說,做演員,心得是熱的,腦子得是清醒的,對生活的姿態是要放得很低很低的。她說自己都按照老師所說的去做了。剛畢業就拍了《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事業起飛的同時,她與辛柏青的戀情也開始成熟,該結婚就結婚了,完成了從校園到婚紗的愛情童話。之後她有了孩子,事業就開始放緩,把重心放在孩子成長和教育上。
根據已有報導推算,在她演《送你一朵小紅花》期間就已經生病,而且那就是一部抗癌題材的電影。但朱媛媛沒有透露過自己的病情,而是默默地工作,默默地生活。在生命最後階段,她也告訴自己的丈夫,自己的事情要低調。這也正是她所演角色的延續:「低調、紮實、自然、平靜。」
1993年,一個叫朱媛媛的青島女孩考入中央戲劇學院。在那個時間還沒有被互聯網戳破成碎片的時代,在戲劇的殿堂級學府,她度過充實、飽滿的大學時代——邂逅戲劇、結交摯友、收穫愛情。這是一個美好的生命成長旅程。她幽默風趣、真誠直率。也正是這種性格吸引了愛人辛柏青。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精神永遠處於一種很快樂的滾動當中……」
2025年3月,國家話劇院原創話劇《蘇堤春曉》來到成都演出。飾演蘇軾的辛柏青在演出之餘還特意前往眉山三蘇祠採風。在東坡故里,辛柏青用古井水淨手,輕撫桑治代碑刻,並對東坡盤陀像傾訴心聲。現如今,面對愛妻的離世,願他在舞台上通過詮釋東坡,以詩詞和精神的力量獲得一些慰藉。
在娛樂圈充斥著「流量為王」「粉圈罵戰」氣息的當下,回望九十年代的演藝圈,恍若翻開一本泛黃的線裝書。辛柏青與朱媛媛的故事里,沒有莫名的熱搜詞條,沒有粉絲應援的商業遊戲,也沒有刻意炒作磕cp的造梗操作,這兩個中戲優等生用三十年光陰證明:演員當如匠人,生活貴在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