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中國建設10週年—— 我們向未來加「數」奔跑

4月20日,遊客在山東青島世博園XR梵高數字藝術體驗館進行數字產品體驗。
張鷹攝(人民視覺)

4月28日,在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鼓東街道冶山春秋園,小朋友正在體驗足球機器人。
謝貴明攝(人民視覺)

3月6日,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劉橋鎮無人農機示範基地,種植戶在田間操控調試植保無人機。
許叢軍攝(人民視覺)

5月13日,浙江省金華市新能源汽車小鎮零跑汽車智能工廠車間里,新能源汽車自動化生產線正在高效運轉。
時補法攝(人民視覺)
今年是中國推進數字中國建設10週年。4月29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的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以下簡稱「峰會」)上,一系列數字新技術、新產品引人注目,一併發佈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新亮點、新突破的數據也同樣醒目。
數字中國建設的10年,是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字基礎設施持續夯實的10年。相關制度體繫在不斷完善,體制機制也在加速構建。數字經濟動能持續增強,數字政府效能不斷提升,數字社會建設全面展開。隨著數字中國建設的快速推進,中國正向未來加「數」奔跑。
數字經濟「成績單」亮眼
10年間,中國數字經濟實現了飛躍式增長,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成績單」非常亮眼。
電商平台上,億萬消費者指尖滑動,催生了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雲計算中心,海量數據奔騰不息,支撐起無數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智能製造車間,機器人與流水線工人默契協作,書寫著「中國智造」的創新傳奇……數字經濟的浪潮奔湧,正深入國計民生的各個角落,讓創新創業的活力迸發,讓便民利民的紅利湧流。
據統計,2024年,全球新公開的4.5萬件生成式人工智能專利中,中國專利佔比達61.5%,國產人工智能崛起為全球貢獻「中國智慧」……在峰會主論壇上,國家數據局發佈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4年)》(以下簡稱《報告》)帶來了數字中國的最新建設成就。
2015年12月,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首次提出數字中國建設倡議。到如今,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015年的18.6萬億元有望躍升至2025年的超60萬億元,佔GDP比重從27%攀升至45%以上,移動支付年交易規模突破600萬億元,互聯網用戶規模從6.88億增至11.2億。
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的最大優勢,在於「數乘萬物」。
41.06ZB(澤字節:十萬億億字節),是過去一年中國數據生產的總量,相當於拍攝1300多萬部《哪吒2》這樣的高精度3D動畫電影。數據要素市場不斷拓展出新空間。
放眼望去,無論是通過數字化改造讓智慧礦山實現「無人值守」,還是借助氣象土壤數據實現農業精準作業……從傳統產業到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數據正加速賦能千行百業,發揮乘數效應。
數據顯示,中國已建成3萬餘家基礎級智能工廠、1200餘家先進級智能工廠、230餘家卓越級智能工廠,覆蓋超過80%的製造業行業大類,卓越級智能工廠產品研發週期平均縮短28.4%,生產效率平均提升22.3%……數實融合進一步提速,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數字經濟更大的效益是服務於實體經濟,通過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生產質量,降低能源和材料消耗,優化供應鏈,更好面向市場和用戶服務等方面服務社會經濟活動,現在數字化已經融入了經濟社會的全鏈條。」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說。
數字基建跨越式發展
數字中國建設的跨越式發展,離不開數字基礎設施這樣的「數字底座」的跨越式發展。
10年來,在通信領域,中國的競爭力不斷提升。從2G跟隨、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領,中國移動通信技術實現了質的飛躍。5G網絡的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特性,為物聯網、工業互聯網、智能交通等眾多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可能。在工業互聯網領域,5G技術與工業生產深度融合,實現了設備的互聯互通、遠程操控和智能運維,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10年間,中國打造了全球領先的光纖網絡和移動通信網絡。截至2024年底,中國5G基站總數425.1萬個。
「過去10年,中國的移動基站數增長了27倍,佔全球5G基站數的60%,每個用戶每月的數據流量漲了24倍。這10年來,寬帶100兆用戶的比例增長到95%,是10年前的20倍。」鄔賀銓說,「中國寬帶的下載速率,也提升了將近20倍,國際上的測速公司測我國的寬帶下載速率,2024年底是261兆(每秒),全世界平均水平是99.9兆(每秒),中國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6倍。」
算力規模的持續增長也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成果。算力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新質生產力。據中國信通院預測,2027年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將突破2.1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8.5%。各大雲服務提供商不斷加大投入,提升算力水平。智能計算中心、超算中心等新型算力設施的建設,為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算力支持。
10年來,中國通過「算力大通道」計劃實現東區至西岸算力協同調度。截至2024年底,中國智能算力規模佔比超30%。
數據要素使用方面,國家正不斷支持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保安全」。目前,全國已有20餘個省市開展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工作,2024年,國家層面首次針對可信數據空間進行賽前分析性系統佈局,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創新升級。
當前,中國正加速進入萬兆時代,5G-A、F5G-A和AI正成為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升級的關鍵力量。5G-A作為5G的演進版本,將進一步提升網絡性能,實現10Gbps的峰值速率,支持更多的行業應用場景,如高清影片直播、智能工廠的高精度控制等。F5G-A則致力於提升固定網絡的帶寬和性能,為家庭和企業提供更高速、更穩定的網絡連接,推動智慧家庭、智能辦公等領域的發展。
數字服務變得觸手可及
數字中國建設10年,除了使數字深度融入經濟全鏈條,推動產業提質增效,數字也實實在在融入了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數字生活服務變得觸手可及。
破解「孤島」問題、彙聚共享公共數據、夯實大數據底座……《報告》顯示,目前,中國數字政務服務能力保持全球領先水平,2024年發佈21項「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清單;建成全球規模最大、要素最齊全、技術手段較先進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自然資源「一張圖」和數字孿生水利建設提質增速。
以福建省為例,如今,在這裏,大到「點擊鼠標,就能看到全省的數據」,小到連江漁民「手機養魚」、安溪茶農「手機種茶」,都成為現實。
從數字文旅、科技生活到數字治理,一場「數享盛宴」正為人們打開想像空間。
如今,數字化生活已逐漸成為中國社會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高效辦成一件事」累計辦理5100萬件;數字文化資源擴容提質;全國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迭代升級;互聯網醫院數量超3300家,遠程醫療服務網絡已覆蓋全國所有地市和縣區……如今,隨著6G、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數字中國建設將繼續為生產生活增添強勁動力。
新的力量在積蓄,新的萌芽在生長。
國家數據局綜合司近日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2025年行動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數字領域新質生產力不斷壯大,數字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超過10%,數據要素市場建設穩步推進,算力規模超過300E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政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數字文化建設躍上新台階,數字社會精準化、普惠化、便捷化取得顯著成效,數字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數字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數字治理體系更加完善。
「2025年,‘人工智能+’正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數據要素賦能千行百業作用將更加突出,數字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將深度融合,數字產業集群集聚效應將不斷凸顯。」國家數據局副局長餘英表示,展望未來,國家數據局將繼續堅持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這條主線,更好統籌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數字中國建設邁出新步伐。(記者 楊俊峰)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5月23日 第 08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