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國評論丨「四穩」導航穩舵,中國經濟無懼「逆風局」

文/鄒耀宸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四個「穩」字既直面外部環境「倒春寒」的現實挑戰,也亮出了「以我為主」的戰略定力。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這份部署就像為經濟大船校準航向的指南針,讓人看到劈波斬浪的底氣。

「穩」從來不是躺平,而是站穩腳跟再發力。當前全球經濟復甦腳步深淺不一,產業鏈波動時冷時熱,這個時候強調「穩」,恰似給行進單車把住龍頭——既要保持前進的慣性,又要隨時調整重心。穩就業連著千家萬戶的飯碗,是民生保障的「壓艙石」;穩企業保住市場經濟的活性,讓千千萬萬市場主體能喘口氣、續上力;穩市場守住經濟運行的「水位」,防止大起大落傷元氣;穩預期點燃發展信心的「長明燈」,給投資者、消費者吃下「定心丸」。這四個維度環環相扣,構成了對衝風險的立體防線。

高質量發展這把「金鑰匙」,正在打開破局的新空間。從沿海工廠的智能生產線到中西岸縣城的直播基地,從「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到新質生產力破土成長,中國經濟正在把外部壓力轉化為轉型升級的動力。常言道「地不欺人」,只要我們踏踏實實練好內功,把創新驅動做實,把民生保障做細,把市場環境做優,再大的風浪也掀不翻底盤紮實的航船。現在各地湧現的「新三樣」出海、縣域經濟突圍、銀髮經濟破冰,都是「水到渠成」的生動註腳,說明轉型期的陣痛正在催生更強韌的筋骨。

政策的「工具箱」要使得精準。中央的部署既有宏觀層面的定調,也有微觀落地的路徑。減稅降費的紅俐落到企業賬上,是真金白銀的「雪中送炭」;「店小二」式服務成為政務標配,是營商環境優化的實招;老百姓敢消費、願投資,是經濟循環暢通的晴雨表。這些政策不是單打獨鬥的「花架子」,而是相輔相成的「組合拳」。特別是針對中小微企業的「及時雨」,針對重點關注對象的「托底網」,都在為經濟肌體疏通毛細血管。

眼下外部條件就像「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但中國經濟早已不是「綠肥紅瘦」的花朵。從改革開放闖關奪隘,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化危為機,我們積累了「在風浪里游泳」的豐富經驗。這次會議強調的「四穩」,說到底就是既要保持清醒頭腦,不被亂雲飛渡迷了眼;又要保持進取姿態,不被暫時困難絆住腳。道路曲折但前途光明,當無數企業咬牙轉型、地方政府創新作為、普通勞動者踏實奮鬥的涓滴努力彙聚成河,這些實實在在的「確定性」終將頂住壓力、闖過關口,實現真正的「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