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塬「水」戰——慶陽市抗旱保供水見聞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燕茹

今年以來,慶陽市氣溫偏高,降水偏少,降水量較曆年同期異常偏少69%至92%,該市八縣(區)均出現旱情。其中,鎮原、華池西北部、環縣北部達到重旱,給當地農民生活和農業生產帶來嚴重威脅。

慶城縣受旱情影響的小麥。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燕茹 攝

面對持續旱情,慶陽市各縣區各部門迅速行動,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力做好抗旱工作,確保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安全。

「為解決部分群眾及家畜飲水問題,我們多措並舉開展供水保障,組織調運水車設立臨時取水點,方便群眾就近取水。對具備條件的農戶,引導其自主使用三輪車運水;針對孤寡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提供‘上門送水’服務,確保每一位群眾都能喝上放心水。」華池縣悅樂鎮店坪村黨支部書記王明照告訴記者。

「我家養了60多隻山羊,用水量特別大,眼瞅著水窖就要見底了,多虧村里及時派水車送來‘救命水’,現在水窖存了10多方水,心裡踏實多了。」店坪村村民薛有清感激地說。

華池縣悅樂鎮村組通過拉水車向缺水農戶送水。華池縣水務局提供

為減輕旱情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悅樂鎮村組幹部深入田間地頭,發動群眾利用水罐、水泵、拉水車、滴灌等水利設施,通過抽、拉、引、蓄等措施對農田進行灌溉。截至目前,搶修提灌站5座;採購汽油機水泵20台、水管1500米。

當前正值夏糧作物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華池縣各鄉鎮搶抓農時,通過就近尋找水源引水澆地和調配運水車輛等多種方式全力保障農田需水,減少災害損失。

受持續乾旱影響,慶城縣桐川鎮郭家岔村部分村民依賴的小電井水位下降,面臨飲水困難。慶城縣水務局迅速響應,實施應急供水工程,為受影響農戶接通自來水,徹底解決了村民的飲水安全問題。

慶城縣桐川鎮郭家岔村自來水供應穩定。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燕茹 攝慶城縣桐川鎮郭家岔村自來水供應穩定。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燕茹 攝

針對旱情持續、水源短缺的不利局面,慶城縣成立了抗旱保供工作專班,組織人員對全縣範圍內所有水庫、機井、河道等供水水源進行摸排。同時,適時啟動供水應急預案、優化供水方式,採取分時段供水、分片輪供、限量供水等措施,優先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用水需求。對供水末端及高海拔區域,採取增設臨時加壓設備、調整管網壓力、錯峰供水等措施,緩解水壓不足問題。對偏遠缺水區域安排應急送水車,確保群眾基本生活用水需求。

截至目前,慶城縣銜接市揚黃管理局開展芡子溝水庫向驛馬蓄水池應急調水40萬方。全縣各鄉鎮和農村供水管理局組織拉水送水71車次,開闢新水源4處,解決了受旱情影響22個村7994人的生活用水問題,為抗旱救災提供了堅實的水源保障。

「現在家裡自來水和井水夠日常用,水窖也存滿了水,足夠喂養9頭牛和家禽。」桐川鎮九條灣村村民馮喜梅說,家裡30多畝地的小麥長勢一般,玉米還沒播種。昨晚下了場雨,今天抓緊備好了肥料和地膜,等地再濕些就馬上種玉米。

慶城縣驛馬塬區9萬立方米調蓄水池水量充足。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燕茹 攝慶城縣驛馬塬區9萬立方米調蓄水池水量充足。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燕茹 攝

目前,慶陽市已啟用應急水源工程397處,妥善解決了受旱情影響的人畜用水問題。該市籌集資金732萬元,啟用機井32眼、運輸車52輛,建立臨時供水點4200餘處,已累計送水3000餘次、6.3萬立方米。鎮原縣全面啟動吳家溝水庫調水工程,日調水9000立方米。華池縣啟動葫蘆河調水工程,日調水7000立方米。合水縣新建蓄水池一座,每日從縣川河、固城河調水1500立方米。

據介紹,全市現有的30座水庫中,下閘蓄水17座,蓄水總量1414萬立方米,可有效保障後續抗旱用水。同時,揚黃工程18座1萬立方米以上調蓄池今年累計調水674.87萬立方米,同比增長28.23%,可有效解決環縣、慶城、西峰用水問題。

後續,慶陽市水務部門將會同應急、氣象和農業農村部門,對縣城缺水率、農村缺水率、灌區失灌率和農田受旱率進行全面統計、測算和分析,做好旱情評估和預報預警。同時,及時向社會發佈預警,動員群眾提前蓄水,節約用水,減輕供水壓力。

【記者手記】小滿雨未滿 希望漫旱塬

小滿剛過,驅車行駛在慶陽的鄉間道路上,兩側本應是「麥浪千層綠,槐花萬樹香」。但在這片黃土大塬上,今年的抗旱來得格外早,也格外急。

小麥根葉干黃,玉米還未播種,人畜飲水受到影響……持續了數月的乾旱,小滿當晚,慶陽喜迎降雨,但雨絲如絮,乾渴的土壤仍在等待一場透徹的甘霖。慶城縣桐川鎮九條灣村村民包世望在採訪時告訴記者:「家裡有30多畝地,10餘畝小麥已經受災,現在就希望下一場透雨,抓緊播種玉米。」他眼中閃爍的期盼,正是全省人民共同的心聲。

乾旱暴露了短板,也凝聚了人心。在這片厚重的黃土地上,記者看到的不僅是焦渴,更是一幅幹部群眾與旱情「掰手腕」的生動圖景:送水車的轟鳴聲、村民的喲嗬聲、調水水管里的流水聲等交織在一起。或許,抗旱的意義不僅在於挺過這個旱季,更在於喚醒每一滴水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