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鏈」接全球,各國商會齊聚共議穩貿易

5月22日,中國貿促會主辦的2025年全球貿易投資促進峰會在京舉行。在本次峰會上,來自各國的商會人士齊聚一堂,就「擁抱數智時代,攜手共同發展」主題進行探討。
「在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的背景下,世界進入了新的動盪變革時期。這需要全球工商界和商學會來攜手共同打造安全穩定、暢通高效、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中國貿促會會長任鴻斌指出,產業鏈、供應鏈是世界經濟的血脈,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血脈的暢通,讓全球經濟能夠健康穩定發展。
與會的各國商會人士認為,建立安全、穩定的供應鏈十分重要。中國強大的供應鏈在穩定全球貿易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是各國重要的經貿合作夥伴,亦是各國商界投資的重要目的地。展望未來,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都蘊含著各國與中國合作的廣闊機遇。
據介紹,本屆峰會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參會人員覆蓋國家和地區、境外參會機構及人員數量均為曆屆之最,峰會品牌價值正在不斷釋放,吸引力和影響力持續提升。據統計,外方代表近400人,來自48個國家和地區136個機構,包括外國政府機構、國際組織、境外商協會、境外在華商協會、在華外資企業的代表。
全球貿易面臨挑戰,世界需要更安全穩定的供應鏈
當前,全球貿易正在面臨諸多挑戰。新開發銀行行長、巴西前總統羅塞芙指出,全球經濟正遭受美國大規模保護主義政策的巨大壓力,「對等關稅」帶來巨大損害,使全球經濟變得更加脆弱。
「由關稅引發的以鄰為壑政策正捲土重來,嚴重干擾了國際正常貿易秩序。」羅塞芙稱,這削弱了國家之間的信任,加劇了全球波動。
中國德國商會華北及東北地區執行董事兼董事會成員歐陽利文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等媒體採訪時表示,德國商界的立場非常明確:堅決反對徵收關稅。
「德國工業嚴重依賴全球開放市場,既需要出口也需要進口。因此,像原材料出口管製等政策也在對德國商界造成傷害。」歐陽利文表示。
美國商界亦不樂見所謂「對等關稅」政策的出台。
「中國是很多物資的來源地。相關關稅政策已經造成了不利影響,我們不希望再發生糟糕的事情。」 中國美國商會會長何邁可表示,中國和美國之間貿易緊密度較強,中國與世界相關的供應鏈非常龐大,而關稅政策卻為全球供應鏈帶來了負面影響。美國商界希望中美雙方能達成協議,貿易能順暢,商業需要平穩,供應鏈也需要有韌性。
在全球不確定性持續增加的背景下,各國商界均表示,安全、穩定的供應鏈至關重要。
馬來西亞-中國商務理事會主席盧成全表示,在現在動盪的世界情形下建立穩定的供應鏈至關重要。當前世界經貿環境日益複雜,具有韌性的供應鏈對於整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建立一個強勁的供應鏈,能夠確保每個國家在面臨危機時迅速響應,並且保證自身經濟的獨立性。
中國供應鏈拉升全球價值,多國商界將中國列為重要投資目的地
「中國擁有龐大且完整的供應鏈,中國的製造能力位於世界前列。」中國丹麥商會全國創始會長李曦萌表示,如果各國商界不使用中國的製造能力,就意味著全球價值的損失。
在全球不確定性增強的同時,中國的對外開放讓各國商界看到了未來供應鏈持續向好的希望。多位參會的各國商會代表指出,中國仍將是其合作的重要目的地。
「中國是一個強大的經濟體,我們希望看到中國崛起,也希望能夠參與到中國崛起的過程中,更好地成為中國的合作夥伴。」作為美國商界的代表,何邁可在接受採訪時依然堅定表示,美國商界看到了中國的強勁發展,也希望可以繼續深耕中國市場。
中國澳州商會會長馮栢文分享了一項調研數據,70%的澳州企業將中國視為優先的投資目的地,其中一半企業希望在中國繼續擴大投資。當前,已有很多澳州企業正在嘗試,他們希望在中國尋找到多元化發展之路。
此外,中國墨西哥商會執行副主席維克多·卡德納表示,過去一段時間,中國和墨西哥兩國政府高層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對話。無論當前美國、歐盟、墨西哥、中國的情況如何,世界貿易都將繼續,亦將保持密切合作。
人工智能、物流等領域蘊藏巨大合作機遇
中國的對外開放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合作。在各國商界看來,他們與中國合作的前景廣闊,人工智能、物流、能源等多領域都蘊含著巨大的合作機遇。
「中國物流行業的庫房很先進,非常自動化,這令人難以置信。」英國48家集團主席積克·佩利坦言,在英國只有少數高端公司才能夠做到如此自動化的佈局。物流領域的合作也將是中英雙方合作的重要一環,但這需要穩定的供應鏈作為支撐。
與積克·佩利看法類似,多位國際商界人士指出,如今中國在眾多方面已經做到了全球領先,這也是吸引他們與中國合作的關鍵要素。
馮栢文表示,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如氣候變化問題,中國正在引領全球向好發展,在電商領域也遙遙領先。
「我們跟中國合作的態度是堅定的,希望在相關領域向中國學習。」馮栢文表示,當前澳州政府對中國保持了開放的態度,並將與中國持續推進經貿合作發展。
人工智能領域是未來各國經貿合作的重點之一。
何邁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的一些同行已經使用過不少中國AI工具,很高興看到中國在這一領域持續取得進展。中美兩國應當繼續與世界其他地區在關鍵領域保持良好合作。」
對於德國而言,中國德國商會會長霍飛明認為,在中德合作中,汽車行業讓雙方締結了合作夥伴關係。未來,中德之間的合作,尤其是在汽車領域將不止於共同生產。當前技術快速發展迭代,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無人駕駛等新技術領域都將成為雙方合作的藍海。
老撾國家工商會主席吳迪·蘇萬納翁表示,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作用至關重要。對中國和東盟而言,雙方之間在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經濟合作等領域有大量的合作機會。
此外,隨著科技創新發展,世界新的秩序正在構建。各國商界認為,全球化的統一標準有助於未來科技健康發展。
中國法國工商會會長賀明在會上指出,在科技發展與供應鏈框架重塑的過程中,各國也不應忘記需要更為統一的全球化標準。如在人工智能領域,就需要統一化的監管標準。
吳迪·蘇萬納翁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AI發展迅猛,許多人對其心存顧慮,但首要任務是構建能力體系。首先,企業的AI能力建設和知識升級,特別是關於AI技術的知識儲備。其次,全球需要開發培訓體系和課程框架,因為AI正在顛覆某些行業,可能導致失業問題,這就要求勞動力轉型,因此教育體系必須改革,不能再沿用舊有模式,要培養符合新技術需求的專業技能。最後,全球商界也必須探索AI應用時如何避免對社會其他領域造成負面影響。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薑樊 胡萌 徐雨婷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