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北京兩大實踐基地正式掛牌
活力四射的健美操、觸動心靈的心理劇、剛勁有力的武術表演、親子遊園健心樂跑……5月23日,以「心向陽光 茁壯成長」為主題的北京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月主題活動正式啟動。目前,北京各區和學校聚焦五育融合、同伴和師生關係、親子互動、資源賦能等主題,積極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月主題活動,市區校聯動、家校社協同,合力打造學生健康成長支持環境,共同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記者從啟動儀式上獲悉,為守護中小學生身心健康,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市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服務基地」和北京教育學院「北京市基礎教育心理健康實踐指導基地」正式掛牌。
通過心理劇教青春期學生如何悅納自己
在主會場活動中,同學們表演了健美操、心理劇、合唱和武術,用不同的形式展現了北京中小學校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成果。
「媽媽,我臉上怎麼長痘了?我怎麼這麼醜……」大幕開啟,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豐台實驗學校的學生們自編自導的心理情景劇《青春尋美記》上演。該校八年級4班學生牛韻涵扮演的「林曉顏」有了青春期的容貌焦慮,在尋找「美」的過程中走過彎路,最終在朋友和家人的支持和鼓勵下,重新找到了自我價值,也認清了「美」沒有標準,它是悅納自我、內外共豐。

什麼是美?如何應對容貌焦慮等情緒?這部生動的心理劇展現了青春期的學生們遇到的心理困擾以及如何積極尋求解決辦法。作為心理劇的指導老師,該校心理教師王孟帆告訴記者,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於青春期中,自我意識有了很大的發展,在關注自己的外貌時,很容易被外界的一些標準所影響,產生容貌焦慮,「社會上畸形的審美會影響到青春期孩子們的價值觀,所以我就選擇了這個主題。」在王孟帆看來,學生們把同齡人的困惑演給同齡人看,打破了傳統上老師說教的形式,同時學生參演也更容易讓同齡人接受。
牛韻涵告訴記者,自己也曾像心理劇中的「林曉顏」一樣有困惑有焦慮,通過參演,更真切地感受到,每個人身上不僅有缺點,更有優點,「要不斷接受自己,欣賞自己的優點,改善自己的缺點,成為更好的自己。美不只是在於我們的外貌,只有深入瞭解一個人的內心,才能知道他心靈獨特的美。」
記者瞭解到,此次活動還設置了親子「健康樂跑」和「同伴遊園」活動,借助體育運動、親子互動與遊戲活動搭建親子及同伴間的溝通交流平台,讓參與者在「樂跑」中體悟體育精神,於「互動」中促進親子關係,在「遊戲」中掌握心理知識,著力打造「運動賦能+情感聯結+社會協同」的學生身心健康促進模式。

學生身心健康專業指導系統升級
守護學生的身心健康,離不開專業力量。當天,「北京市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服務基地」和「北京市基礎教育心理健康實踐指導基地」分別在首都師範大學和北京教育學院正式掛牌。
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院長王爭豔表示,「北京市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服務基地」未來將充分發揮學校多學科專業力量支持優勢,用好北京教育、醫療等多領域專家資源,搭建更為專業的身心健康成長服務基地,通過多種方式提升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同時,為有需要的學生及家庭提供個性化的諮詢服務,完善心理健康全鏈條支持體系。
北京教育學院副院長肖汶表示,基地成立後,將從「一個體系」「一個指引」「一個平台」上下功夫。其中,「一個體系」是指構建中小學幹部教師隊伍心理健康培訓體系,「滿足不同群體和不同發展階段的幹部教師培訓需求,提升幹部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肖汶解釋,「一個指引」是要深入研究課程的指引,研發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及實踐操作指南的指引,促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化和規範化;「一個平台」是要完善師生心理諮詢在線平台,配齊配強心理諮詢教師,提升諮詢服務質量,滿足師生心理諮詢需求。
日前,北京「身心健康二十條」正式發佈,首次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進行一體謀劃,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同步提升學生強健體魄和積極心理品質。
北京市教委二級巡視員張曉玲表示,要以此為行動綱領,系統推進學生身心同步成長。一是深化五育融合,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融入德智體美勞各育環節,通過體育「班級賽」、美育「唱響校園」等全員活動,全面提升學生心理韌性、抗壓能力和意志品質;二是優化服務支撐,建好用好學生成長檔案,依託新成立的兩個基地,構建市-區-校三級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為師生提供個性化精準幫扶;三是強化協同機制,聚焦同伴、師生、親子「三大關係」,完善家校社協同育人網絡,織密學生成長支持體系;四是夯實組織保障,切實將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情況納入各區教育發展總體規劃和重要議事日程,推進全員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實訓全覆蓋,堅持以數據支撐撬動成效評價,為中小學生築牢全面發展的根基。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