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國網絡文明大會|數字國樂「破圈」,AI點亮文明新紀元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合肥6月9日消息(記者鮑玉嬋 趙家慧)6月9日晚,2025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科技·點亮網絡文明時空」主題活動在合肥隆重舉行。活動通過藝術展演、文化講述、科技演講等豐富形式,全方位展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交融共生的網絡文明新圖景。

主題活動現場(央廣網記者 鮑玉嬋攝)

傳統藝術綻放數字新生

活動以一場跨越古今的國樂盛宴《國樂源流》拉開帷幕。著名琵琶演奏家方錦龍、古琴演奏家張維娜與「吉他姐妹」倪一一、倪悠悠聯袂演奏,將傳統民樂與現代流行元素創新融合。安徽籍青年歌手劉宇與廬劇演員滕亞合作的《歲歲亦安》,以優美旋律帶領觀眾漫步四古巷,走過赤闌橋,感受千年廬州的文化魅力。

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帶來的經典劇目《六尺巷》,通過王成、魏瑜遙等藝術家的精彩演繹,生動再現了「讓他三尺又何妨」的中華傳統美德。安徽博物院副院長卞堅以館藏珍品為例,詳細解讀了鑄客大鼎所銘刻的「拔山蓋世」雄心,以及武王墩漆木案所展現的「瑰麗奇譎」特質,配合安徽藝術學院舞蹈學院的《楚韻悠長》,讓楚文化的恢弘氣象躍然入目。

《楚韻悠長》(央廣網記者 鮑玉嬋攝)

創新表達傳承文化根脈

傳統文化傳播者田海博分享了數字互動產品《匠木》的成功案例。該作品以徽派建築中的榫卯技藝為核心,通過遊戲化方式讓這一傳統工藝煥發新生。田海博介紹道,《匠木》上線後,不僅榮獲多項國際大獎,更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故宮博物院的展示項目,並被法國吉美博物館永久收藏。

六尺巷社區書記張耘作為非遺項目《六尺巷故事》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分享了社區工作創新實踐。「我們打造了‘六尺巷·德鄰社’平台,組建專業宣講團隊,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講述六尺巷故事。」張耘特別提到,通過藝術化宣講和「六尺巷工作法」,這一傳統智慧在現代社區治理中持續發揮著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開啟文明新紀元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科技之光》主題演講中圍繞「解放生產力釋放想像力以人工智能點亮網絡文明時空」深入闡述了人工智能技術對網絡文明建設的深遠影響。

「‘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到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它不再僅僅影響特定領域,而是正在開啟一個‘人工智能+’的全新紀元,深刻地改變著我們每一個人。」劉慶峰說。

在賦能千行百業方面,劉慶峰舉例說明AI如何助力鄉村振興、醫療教育等領域,推動社會經濟全面變革。「AI使網絡文明的創造力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階段。」劉慶峰強調,要抓住這一歷史機遇,讓人工智能真正成為點亮網絡文明的科技之光。

主題活動現場(央廣網記者 鮑玉嬋攝)

青春力量唱響時代強音

情景劇《時空擺渡》通過「徽文化+AI」的創意組合,帶領觀眾體驗了一場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安徽省話劇院演員們用精彩的表演,展現了人工智能如何改變文化創新方式。

青年歌手張遠與大學生代表共同演繹的《仰望星雲》,傳遞出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演員萬茜獻唱的《總有美好在路上》,唱響新時代奮鬥者之歌。壓軸節目由歌唱家雷佳帶來《寫故事的人》,致敬平凡中的偉大。

本次活動以科技為媒,點亮網絡文明時空,彰顯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的深度融合,為構建清朗網絡空間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