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下架北京大學未名湖水,律師:隨意售賣涉嫌違法

商家在線上二手交易平台售賣北京大學未名湖湖水一事仍在發酵。6月10日上午,北京大學保衛部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學校不允許取用未名湖水售賣,將聯繫商家下架商品。下午,記者注意到,多個商家已刪除商品,交易平台上已搜索不到在售的未名湖湖水。

看到每500毫升最高標價近百元的湖水,不少網民表示,這是在交智商稅。「每日凝視未名湖湖水,可提振精神,激發智慧,EQ飆升。」——面對上述商品描述,有網民說:「情懷可以有,智商要守住。」也有網民指出,商家正是利用普通人對北京大學的嚮往,才敢做這樣荒唐的買賣。

被出售的不止未名湖水。10日中午,一名既賣湖水,又賣北大校內土的商家表示,購買者不在少數。買湖水的人有的是為祈禱高考結果順遂,買校內土的人則多是家中將蓋新房。

陝西恒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知名公益律師趙良善認為,未名湖湖水作為水資源的一部分,商家未經許可私自取用售賣,違反了水資源國家所有的規定,此舉涉嫌違法。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北京市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副會長朱巍表示,此舉是在利用普通人的迷信心理和對學曆的焦慮牟利,商家宣稱湖水可「激發智慧」等描述則涉嫌虛假宣傳。

一瓶湖水標價近百元,商家稱定製取水路線可影片記錄

6月10日上午,記者搜索發現,線上二手交易平台有至少4名商家出售北京大學未名湖湖水,每500毫升標價從20元到近百元不等。一名定價每500毫升湖水賣99元的商家表示,可以拍影片記錄在未名湖中取水的過程,證明湖水為真。

記者表示想要購買,商家稱,將先買一瓶飲用水,倒掉水後去湖邊灌滿湖水,「所以瓶子也是很乾淨的」。12時許,商家發來一段影片,影片中,一人騎電動單車經過北京大學圖書館、保耶達,抵達未名湖畔,將空瓶放入未名湖中灌水,直至灌滿,舉起向鏡頭展示。

商家發來的影片中,一人正在未名湖畔取水。圖源:影片截圖商家發來的影片中,一人正在未名湖畔取水。圖源:影片截圖

商家稱,這段取水路線是為祈福高考的購買者專門定製的。「影片(里)面是從圖書館起步的,途經的保耶達,未名湖,主要的核心祈福景點也都包含了。」

當記者質疑影片並非當下拍攝時,商家立刻發來一張照片,照片里有人舉著灌滿湖水的瓶子,與電動單車顯示屏合照,顯示屏上的時間與當時時間一致。隨後,商家又發來一張註明時間的騎行軌跡圖,證明走過的取水路線及灌取湖水並未造假。

記者注意到,多個商家都在商品頁面介紹:「北京大學未名湖,波光粼粼,映射著天空的深邃與雲彩的變幻。知識之湖,靜謐流淌,承載著學子的思考與探索。湖水輕吟,如同樂章,在古木參天中,流淌著歷史的沉澱。」

「未名湖湖水對多種植物生長具有神奇效果。將裝有未名湖湖水的容器置於室內,有助於調節空氣濕度。每日凝視未名湖湖水,可提振精神,激發智慧,EQ飆升。慎購,僅供觀賞。」

而當記者詢問一名商家是否具有上述效果時,商家回覆:「我只能告訴你是心理寄託。」其他商家未正面回覆。

商品刪除後,湖水的售賣數量難以知曉。有商家稱:「有人買過啊,但也就是好奇,放屋裡試試。」

上述發送取水影片的商家稱:「總之很多人會買(湖水),還有買土。」其介紹,買湖水者中,有的是為了祈禱高考結果順遂;買校內土的人,多是家中要蓋新房。該商家的商品頁面顯示,每900克北大校內土的標價為129元。

商家稱校內學生取水,專家:商品描述涉嫌虛假宣傳

多位商家表示,當天即可拍攝取水影片,寄出湖水,外地包郵。北京大學參觀北大小程序顯示,參觀校園需實名預約,可提前7日網上預約。如果取水影片並非偽造,取湖水的人是誰?一名商家稱,是「在校大學生弄」。另兩名商家表示,自己就是在校學生。

記者檢索發現,《北京大學校園秩序管理規定》第十一條規定,在校園活動的人員,應自覺愛護校園環境,不得出現的行為包括:攀折樹木、私摘花果、破壞草坪植物植被等;在湖區釣魚、插水、游泳,非工作需要的捕撈、划船等;其他破壞校園環境的行為。

趙良善認為,未名湖位於北京大學校園內,售賣湖水侵犯了學校財產權利,也擾亂了學校公共秩序。學校對未名湖使用和保護有一定的自主權和管理義務,可依據自身的管理規定,對未名湖進行合理使用。如隨意取水售賣,違反學校規定,學校有權管理。

此外,該行為還侵犯了國家水資源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第三條明確規定水資源屬於國家所有,未名湖湖水作為水資源的一部分,商家未經許可私自取用售賣,違反了水資源國家所有的規定,屬於非法利用水資源的行為,可能面臨更嚴重的法律後果,如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處罰。

朱巍表示,此舉與先前引發熱議的挖「銀行土」行為有相似之處。都是利用普通人的迷信心理,以及對財富或學曆的焦慮,進行牟利。上述商家宣稱的「提振精神」「激發智慧」「EQ飆升」等說法,某種程度上屬於封建迷信,如在網上大量發佈、傳播,不符合相關網絡治理規定,也違背了公序良俗。此外,這些對未名湖水的描述也涉嫌虛假宣傳。

據媒體報導,「銀行土」,據稱是從銀行門口或銀行附近綠化帶里收集的泥土,也可以取自銀行門口、銀行大堂的發財樹,甚至是點鈔機的粉塵。商家將「銀行土」包裝成具有招財、轉運等功效的商品兜售,已經涉嫌欺詐。

新京報記者 叢之翔

編輯 彭衝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