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再提倡扶梯「左行右立」?工程師現場揭秘風險隱患
近日,北京部分地鐵線路的車站扶梯上增加了一左一右兩組黃色的腳印標識受到市民關注。該標識旨在提醒乘客不必「左行右立」,而是可以選擇並排站立,並提醒乘客站穩扶好。
實際上,這並非今年剛剛出現的,近年來,北京部分地鐵車站已陸續增加此類標識。不僅在北京,多地地鐵部門早已不再提倡「左行右立」。據瞭解,「左行右立」的初衷,是為有需求的乘客留出快速通道,提升整體通行效率。這一做法曾作為國際慣例,被視為「衡量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尺」。但從安全維度看,「左行右立」卻暗藏多重風險。
6月12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組織地鐵扶梯安全宣傳活動,在北京南站14號線一扶梯旁,北京市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韓誌國結合現場實物與數據分析,從設備安全、乘客風險、運行穩定性三方面來揭秘乘梯「左行右立」習慣背後潛在的風險隱患。

地鐵14號線永定門外站,扶梯上增加了「黃色腳印」標識,旨在提醒不必「左行右立」,倡導市民群眾乘梯「站穩扶好,注意腳下安全」。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只有部分車站扶梯上設有黃色腳印標識
今天(6月12日)上午,記者探訪了多條地鐵線,發現設有此類標識的車站並不算多,有部分車站加裝標識的時間較早,由於頻繁踩踏,目前色彩已經淡去,如14號線永定門外站。
也有部分車站通過循環廣播提醒乘客扶梯兩側均可站立,在扶梯一旁張貼的乘梯須知中,提醒乘客站穩扶好,請勿打鬧,攜帶大件行李的乘客請坐直梯等,禁止內容主要涉及禁止使用手推車、禁止逆行、禁止倚靠等。
記者從地鐵方面瞭解到,推出扶梯腳印標識的初衷,就是為了保障乘客安全出行,倡導在扶梯上站穩扶好。
實際上,較早公開對乘扶梯左行右立「說不」的是上海地鐵。在2019年,上海地鐵發佈的自動扶梯乘梯須知中就將「左行右立」規則廢止,並提出從安全角度考慮,禁止在自動扶梯上行走。
記者瞭解到,北京各地鐵運營企業早已不提倡「左行右立」,對於這種選擇既不鼓勵也不反對。從2023年開始,就有部分線路上試點加裝腳印標識的措施,提示乘客不必「左行右立」。
實測對比:扶梯梯級比普通樓梯台階高,容易踏空
地鐵自動扶梯梯級高度,比日常建築中的步行樓梯台階高度更高,如果在自動扶梯上行走,容易踏空或被絆倒。

韓誌國介紹,正常來說,普通樓梯台階高度約為15釐米,按照目前實施的國家標準(GB16899-2011)電動扶梯的梯級高度,一般為21釐米,最高不得大於24釐米。在現場,韓誌國還用捲尺分別對電動扶梯梯級和旁邊的普通樓梯台階進行實測對比,兩者對比差距明顯。
其次,商場扶梯速度一般是0.5米/秒,地鐵扶梯速度則約為0.65-0.7米/秒,屬於「高速電梯」。
「乘客在運行中的扶梯上匆忙行走,更高的梯級容易導致乘客踏空摔倒。」韓誌國說,尤其在早晚高峰人流密集時,如果單側有人匆忙行走,一旦摔倒或發生緊急情況,可能造成「多米諾效應」,很容易「帶倒一大片」,威脅到周圍乘客的安全。
長期單側站立會導致滾輪磨損加劇
在電梯運維單位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現場拆解梯級發現,扶梯梯級後方兩側滾輪負責支撐運行,如果長期單側站立,會使該側滾輪承受超負荷壓力,導致滾輪磨損加劇、壽命縮短,造成扶梯梯級滾輪「失圓」。

現場拆解梯級,扶梯梯級後方兩側滾輪負責支撐運行,長期單側站立會使該側滾輪承受超負荷壓力,導致滾輪磨損加劇、壽命縮短。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韓誌國舉例稱,「失圓」的感覺,就類似於大家在騎單車的時候,如果後輪不圓,每蹬一圈都會對前行帶來一定的衝擊。對於扶梯梯級來說也是一樣,當梯級滾輪「失圓」,也會對梯級造成衝擊,直接影響到另一側驅動鏈條掛接處因頻繁受載荷衝擊,可能引發梯級晃動甚至脫落,給整個扶梯的運行帶來安全隱患。
「地鐵內一般使用的都是重載扶梯,商場、景區等場所使用的普通扶梯磨損等情況更明顯一些。」韓誌國補充。
現場模擬實驗發現,當乘客集中站立於右側時,單側驅動鏈條因持續承受載荷,導致兩側鏈條長度產生差異,可能觸發安全保護裝置導致強製停梯。「突發停梯不僅影響通行效率,還可能因慣性導致乘客跌倒、擠撞,造成二次傷害。」韓誌國表示,此類故障在高峰時段的修復耗時較長,對地鐵運營影響較大。
北京將開展「守護特種設備安全」系列宣傳活動
有相關統計發現,長期「左行右立」會對電動扶梯造成較大損害,95%的電動扶梯損壞因受力不均衡導致。

現場觀察乘客行為發現,部分乘客因急於通行或分心使用手機,易忽視自身安全。對此,韓誌國特別提醒,乘客在乘梯時應保持站立,全程緊握扶手帶,避免倚靠護壁板或探身張望。帶小孩的乘客應拉好孩子,不要讓孩子攀爬扶梯或在扶梯外蓋板上滑行。攜帶大件行李時,建議優先使用直梯。若遇人流密集,應與前方乘客保持至少一級梯級間距,到達扶梯兩端時應快上快下,不要在出入口處停留等待,扶梯的緩衝區域有限,停留等待會導致過度擁擠,極易使乘客摔倒引發踩踏。一旦遇到有人摔倒或夾傷等緊急情況,可按下兩端的急停按鈕,並及時向工作人員求助。
在現場,韓誌國還講解了扶梯的急停按鈕、防碰頭、防滑行、防攀爬等安全保護裝置,並現場對扶梯出入口的緩衝區域進行了測量。「根據安全技術規範要求,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的出入口,應有充分暢通的區域,以容納人員。該區域的寬度至少為扶手帶外緣之間的距離再加上每邊各80毫米,其縱深尺寸從扶手裝置端部起至少為2.5米,這樣才能在人流量較大時起到緩衝作用。」韓誌國說。
6月29日是「全國特種設備安全日」,今年的主場活動將在北京舉行,近期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圍繞「守護特種設備安全 共享美好生活」開展系列宣傳活動,幫助廣大市民群眾更加安全、便捷使用電梯等特種設備。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編輯 張牽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