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小時跨洋「蟹」逅

6月11日,挪威當地時間下午四點半,400箱帝王蟹正被裝入奧斯陸機場JD662航班的恒溫貨艙。這些「深海貴族」在北歐海域捕撈後快速完成分揀裝箱,帶著零下2℃的海水寒氣飛往中國。

8.5個小時後,航班落地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當貨艙門緩緩升起時,帝王蟹仍在輕輕劃動螯足。鄭州機場北貨運區進境食用水生動物指定監管場地內,工作人員手持手電筒和放大鏡,逐只檢查帝王蟹的腮部和螯足。「活帝王蟹對光線比較敏感,還會有明顯的觸碰反應。」鄭州機場海關監管科劉青介紹,他們要核對包裝合規性、檢查貨物狀態、篩查潛在疫病風險,確保每一隻帝王蟹新鮮、安全入境。

今年2月18日,鄭州機場開通了每週4班的鄭州至奧斯陸國際貨運航線,這是鄭州機場首條直飛挪威的國際貨運航線。「我們公司之前做國外帝王蟹比較少,現在有了這條航線,空中運輸時間大幅縮短,可以放心大量承接客戶訂單。」鄭州邦達天原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機場操作部負責人趙夢佼說。

海關「體檢」結束後,趙夢佼將安排工作人員給這批帝王蟹換上專業水箱,走陸運直達上海。「以前空運需要經停中轉,全程超36小時,現在只需要24小時,鮮活度提升30%。」趙夢佼說。

海關工作人員對貨物進行查驗。人民網 霍亞平攝海關工作人員對貨物進行查驗。人民網 霍亞平攝

這場「極速之旅」的背後,是鄭州航空貨運樞紐的能級躍升。今年1-5月,鄭州口岸進口食用水生動物等生鮮貨物超6700噸,直航航線覆蓋挪威、智利、泰國等12個生鮮主產國。從挪威的帝王蟹、三文魚到泰國的榴蓮,全球美味在此彙聚。「空中絲綢之路」與中歐班列、公路冷鏈形成立體網絡,使鄭州成為全國重要的生鮮中轉樞紐。趙夢佼說:「現在拉帝王蟹就像送快遞,昨天還在挪威深海,今天就能端上中國餐桌。」

與此同時,鄭州機場海關為生鮮產品開通「綠色通道」,採取7×24小時預約查驗、加急檢測等保障措施,確保生鮮貨物通關「零延時」。得益於便利的通關環境,奧斯陸—鄭州、哥本哈根—鄭州航線紛紛開通並不斷加密,北歐的美味僅用8.5小時即可抵達鄭州,而從吉隆坡打「飛的」來的貓山王、黑刺等優質榴蓮,以每週6個班次的頻率征服著消費者的味蕾。海關高效的監管與鄭州航空口岸強大的貨運能力無縫銜接,讓各類貨物通過「空中快車」,實現夕發朝至的「海鮮自由」。

「空中絲路樞紐通達全球」。以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為引領,這裏構建起「一點連三洲,一線串歐美」的運營格局,常態化運營8條洲際貨運航線,覆蓋歐洲、美洲、亞洲等24個國家100多個城市,「空中絲綢之路」越織越密。(人民網「行進中國」河南調研採訪團 徐馳、楊曉娜、慎誌遠、王佩、桑治芳鑫、霍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