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風雨過後,密雲水庫「鳥島」上的幼鳥還好嗎?

經過週末的雷雨天氣,週一清早,北京市密雲水庫管理處水生態所內湖管理站站長趙銘靚和同事張宇翔穿上迷彩服直奔北京密雲水古天奴島,這裏是鳥兒們的生態家園。

影片《鳥島「幼兒園」》

趙銘靚說:「我們遵循儘量不打擾鳥兒生活的原則,但現在正是幼鳥學飛的時候,遇到極端天氣時,還是需要盡快上島巡查,得看看小鳥兒們是否安全。」

6月16日,密雲水庫,趙銘靚和同事跨越倒伏樹木,巡查的路線大多沒有路。

迷彩服是管護員們的常規服裝,為的是不驚嚇到鳥島上的小動物們。他們在密雲水古天奴島工作了8年,每天用望遠鏡觀察著鳥島上的小生靈們的成長和變化。

6月16日,密雲水庫,大白鷺站在林間。

定期上島巡查,趙銘靚養成了和同事們輕言細語的習慣,「聲音大了,怕嚇著小鳥。所以儘量輕聲,為鳥島‘居民’營造適合它們的生活環境。」

6月16日,密雲水庫,蒼鷺站在樹枝上。

經過雨水的洗禮,鳥島泥土鬆軟了很多,鳥島上嘰嘰喳喳的鳥鳴如同一首悠揚的旋律,相比上個月,現在看起來幼鳥更多了。

6月16日,密雲水庫,普通鸕鶿展開翅膀。

6月16日,密雲水庫,普通鸕鶿在枝頭展翅,學飛的初級階段是從一個枝頭到另一個枝頭的短距離飛行。

一個月的時間,幼鳥逐漸長大,在鳥爸爸、鳥媽媽的帶領下,抖擻初長成的羽毛,奮力飛向天空。也正因為活潑的小傢伙們開始嘗試翱翔天際,管護員們也把更多精力放在鳥島。

6月16日,密雲水庫,趙銘靚和同事觀察飛行的鳥兒。

順著小徑往島深處走,趙銘靚遠遠看到一隻沒太掌握飛行技能的小蒼鷺掛在樹枝中,撲騰了幾下便跌跌撞撞地掉在地面上。小傢伙顯然有些蒙,和趙銘靚這個人類新朋友一打照面,抖了抖羽毛,突然就跑開了。

6月16日,密雲水庫,蒼鷺展翅飛翔。

趙銘靚說:「小蒼鷺個頭長起來了,身體也相對結實,所以即使掉下來也不用太擔心,它自己努力幾次就能撲騰上樹枝,然後再學飛。」

6月16日,密雲水庫,大白鷺在林間飛行。

救助小鳥,也是管護員們的工作。就在前段時間,一隻小蒼鷺卡樹枝上,被管護員解救後送往專業機構治療。

6月16日,密雲水庫,趙銘靚在密林間徒步。

在鳥島上,趙銘靚發現了隨倒伏的樹木掉下來的老巢,但其中並沒有受傷的小鳥或者成鳥,「我們一般會在繁殖期之後,人工清除掉下來的或者損壞的老巢,為來年的鳥兒騰地方。」

6月16日,密雲水庫,普通鸕鶿在樹枝上建了密密麻麻的巢穴。

進入鳥島,就需要時刻做好被意外驚喜砸中的準備。走在固定路線上,趙銘靚突然不動了,同事心領神會地笑了笑,「被鳥屎砸中了啦?」

6月16日,密雲水庫,趙銘靚發現野生動物足跡後拍照。

其實,不僅是鳥屎,工作人員還會被鳥兒的「午餐」或者「晚餐」,也就是小魚擊中,有時還會被鳥兒撲騰下來的樹枝砸中,走路時還得注意時常出沒的蛇。趙銘靚說,這也是這份工作的魅力,驚喜和驚嚇並存。

6月16日,密雲水庫,一條被鳥兒捕獲的魚落在了樹林里。

北京市密雲水庫管理處水生態管理所副所長王群介紹,未來,鳥島計劃引入追蹤系統,能夠在不打擾鳥兒生活的情況下,更加全方位地監測鳥兒的生活狀態、繁育情況、遷徙路線等等,以實現更精準地保護、監測和救助。

6月16日,密雲水庫,趙銘靚和同事正在記錄觀察數據。

6月16日,密雲水庫,幼鳥紛紛離開枝頭翱翔天際。

經過週末大風雷雨天氣的洗禮,鳥島上的幼鳥經受住了考驗。它們不久就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翱翔於天際,去經歷美好,去克服風雨。

記者 王子誠 通訊員 趙銘靚 於鵬飛 攝影報導

記者 吳婷婷 文字報導

編輯 佟娜 劉晶 王遠征 張湘涓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