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看中國③ | 黑龍江撫遠領銜打造「華夏東極」IP

第七屆黑龍江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籌備工作已進入尾聲,再過半個月,第七屆黑龍江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將在佳木斯市啟幕。本屆大會以打造「華夏東極」核心文旅IP為目標,撫遠市為主會場所在地。

為什麼是撫遠?作為我國最先迎接朝陽的城市,近年來,撫遠市憑藉其地理優勢與文旅稟賦,深耕「到撫遠東遊 找福氣源頭」品牌內涵,重點培育東極觀光、界江旅遊、渡假旅遊、體育旅遊、研學旅遊等八大旅遊產品,著力完善現代旅遊業體系,加快全域旅遊強市建設,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步伐不斷邁上新台階。

第一縷陽光成「出圈」密碼

淩晨三點,撫遠「醒」了,佔地面積3.6萬平方米的東極廣場上,「東」字地標前,攝影愛好者早已架起長槍短炮。這裏是中國最早迎接太陽的地方,幾乎每天都會上演日出盛景。作為黑龍江「網紅打卡地」之一,每年七八月,東極廣場日均接待遊客超千人次,最高峰單日突破4000人次。

東極廣場的日出盛景。

「這裏不僅能迎接祖國第一縷陽光,還能體驗‘一江觀兩國’的魅力。」撫遠邊境管理大隊烏蘇鎮邊境派出所一名巡邏民警介紹,此地與俄羅斯卡雜克維茨沃鎮僅一江之隔,與黑瞎子島隔水相望,擁有「日出東方照兩國,界江兩岸共晨光」的景觀。這種融合中俄風情的邊境特色,已成為吸引遊客的新亮點。

39米高的「東」字地標。

距離東極廣場西側約800米處,還有一處日出觀賞點——貝殼沙灘營地,設置了遊客服務區、天幕燒烤區、綠地活動區、高端住宿區和沙灘親水區五大功能區,還有民政部門設立的結婚登記點,新人可面朝三江口許下誓言,讓「華夏東極第一縷陽光」為愛情加冕。音樂節、啤酒節等特色活動也會不定期舉辦。

營地一角。

撫遠市黑瞎子島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桑治立坤介紹,自2023年8月開放運營至今,已累計接待遊客超10萬人次,總收入約280萬元。為迎接旅發大會的到來,貝殼沙灘營地二期工程正加緊建設中,預計新增45個固定住宿單元,引入更多智能化設施與生態設計,推動渡假休閑功能全面升級。

魚皮畫伴手禮將亮相旅發大會

「為了迎接旅發大會,我們創作100幅以‘東’‘至’為主題的魚皮畫伴手禮,寓意‘到華夏東極,找福氣源頭’,希望讓更多人愛上魚文化。」在米比赫哲族工作室,省級非遺傳承人王桂榮介紹。

抓吉赫哲族村是我國陸地最東端的抵邊行政村,也是赫哲族聚居地「三鄉兩村」之一,曾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黑龍江省省級旅遊渡假區等稱號。這裏的赫哲族人將魚皮創新製作成服飾、裝飾畫、掛飾、書籤等系利雲創產品,成為當地一張文旅名片。

陳列在米比赫哲族工作室的魚皮畫作品。

早在2006年,赫哲族的魚皮製作技藝就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撫遠市共有上百家魚皮製品經營企業,從事魚皮技藝的手工藝人千餘名,通過製作銷售魚皮工藝產品,已實現年增收超百萬,多種多樣的魚文化衍生產品,成為當地文旅產業的新增長點。

6月14日,在撫遠市舉辦的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黑龍江省非遺宣傳展示活動上,身著魚皮上衣的赫哲族形象機器人正式亮相。

在撫遠各大餐桌上,魚肉同樣演繹著傳奇:汆魚丸子、紅燒鯉魚、清蒸白魚、煎大馬哈魚,每一道菜餚都承載著漁獵民族的飲食智慧。作為「鱘鰉魚之鄉」「冷水魚都」和中國淡水魚捕撈區之一,撫遠將通過打造鱘鰉魚鍋等「華夏東極」核心IP,促進文旅多業態融合。

早上8時,熱鬧的魚市。

10餘個文旅提升項目正加緊改造

在黑瞎子島旅遊區西北角,探秘野熊園依託獨特的濕地生態系統,打造了佔地100公頃的野生動物棲息地。遊客可乘車穿梭於綠野熊蹤、黑熊地帶、觀熊平台等五大主題區域,近距離觀察亞洲黑熊、梅花鹿、野豬等野生動物的自然生態。

一名來自陝西寶雞的遊客站在位於黑瞎子島東區的極角東極寶塔前遠眺,讚歎不已:「太美了!」他精心規劃了一條為期26天的東北環線旅遊線路,撫遠是其中的重要一站。

近年來,撫遠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生態型旅遊景區為基礎。黑瞎子島錨定「綠色生態旅遊島」建設目標,在島上塑造了「水中有魚、空中有鳥、草中有熊、全島皆是濕地美景」的良好遊覽環境,不斷豐富旅遊供給、優化旅遊服務、培育融合業態。

先後獲評國家級生態市、入選全國第三批「城市雙修」試點的撫遠市,還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五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生態旅遊的熱度帶動了經濟效益。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撫遠文旅市場表現亮眼:累計接待遊客達5.39萬人次,同比增長5.6%,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662.4萬元,同比增長6.3%;單日最高接待遊客達1.42萬人次,旅遊收入達965.6萬元。

遊客在觀熊平台上投喂黑熊。

隨著旅發大會臨近,撫遠市全面提升文旅服務品質,通過多項改造升級為遊客打造優質體驗。目前,貝殼沙灘路亞垂釣基地、東極藝術館、東極閣道路改造、三館門前廣場等10餘個文旅提升項目正加緊改造,部分已陸續完工並投入使用。

其中,三江自然生態館引入VR沉浸體驗和AI數據展示等科技手段,新增濕地研學教室,打造「昆蟲王國」和「淡水魚世界」兩項特色研學課程,並推出323款獨具東極特色的文創產品。同時,撫遠市文旅部門向全市各接待賓館免費發放百餘份旅遊攻略、宣傳圖冊及數十個急救包,讓「華夏東極」的溫暖服務觸達每位遊客。

跨境旅遊市場持續升溫

今年5月7日,「龍航國際102」客船載著55名遊客鳴笛啟航,拉開新一年跨境文旅季序幕。在2025年黑龍江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中,俄羅斯手工藝人的展演亮點紛呈。這些極具異域文化的傳統工藝品,正通過跨境旅遊的渠道,轉化為深受遊客喜愛的文旅商品,實現從文化展示到產業價值的轉化。

撫遠客運口岸是我國最東端的國家級一類口岸,自1992年獲批開放以來,已成為中俄文旅交流的「東極樞紐」。這條季節性「黃金水道」,距俄羅斯遠東城市哈巴羅夫斯克約65公里,每年5月初起至10月底通航,是連接中國和俄羅斯文化交流、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

據撫遠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數據顯示,2024年度撫遠口岸明水期通關以來,共查驗出入境人員2.6萬餘人次,較2023年同期增長430%,出入境交通工具230餘艘次,較2023年同期增長181%。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黑龍江省非遺宣傳展示活動上,俄羅斯商戶正在銷售傳統手工藝品。

「烏蘇里江水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這首赫哲族伊瑪堪已傳唱千年。今天的撫遠,正以跨境交流的胸懷、非遺文化的智慧、產業發展的活力、生態保護的擔當,迎接屬於它的「朝陽時刻」。

新京報記者 海琳

編輯 揭明玥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