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長白?此山心嚮往之
「我在長白山拍到了野生東北虎!」
6月14日,人民網2025「行進中國」大型融媒體系列調研行走進長白山。採訪中,長白山保護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李誌宏提起了一件趣事:
去年11月,他在長白山西景區一處項目地調研時,身旁的工作人員傳來一條消息:距離調研位置不遠處發現了一隻野生東北虎。
「具體什麼情況?」
「目前還不瞭解,趴在雪地上有一會兒了,不動彈。」
「不會是受傷了吧?走!趕緊過去看看。」
李誌宏隨即聯絡了應急預案相關人員,一同前往現場。
在到達距現場約50米處,李誌宏定睛一看:「好傢伙!這麼胖乎的一隻東北虎側臥林中,半眯著琥珀色的眼睛,粗壯的虎爪隨意舒展,時不時還愜意地伸個懶腰。」
「看樣子沒受傷,就是吃飽了想睡覺。」
「那就好,立即在附近啟動聯防聯護機制,確保人虎兩安全。」李誌宏說。

回去的路上,李誌宏心裡犯起了嘀咕:「發現老虎的位置距離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有200多公里,這大老虎咋跑這邊來了。」
「因為那附近有馬鹿,成群的馬鹿!它肯定是來覓食的。」身旁,自然保護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說:「這幾年咱長白山鬆子大豐收,動物們吃得好,長得都胖乎。小動物夥食變好了,食肉動物的‘夥食’就更好了。」
自然界的生物是一個動態平衡的完整生態系統。多年來,長白山持續加大生態保護力度,讓森林內的動植物種類不斷豐富。如今,這裏成為了梅花鹿、麅子、紫貂、花尾榛雞等野生動物的「快樂老家」,甚至吸引了「頂級捕食者」野生東北虎前來「蹭飯」。
最嚴守護換來最美生態
2025年對長白山來說是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是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成立65週年;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建區20週年。
作為我國成立最早、最為重要的自然保護區之一,長白山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獨特的生態價值,同時,這裏也是鬆花江、鴨綠江、圖們江三條河流的發源地。「當年成立保護區的初衷,就是守護好長白山的生態環境。」長白山保護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高飛說,一代代長白山人接續努力,像保護眼睛一樣護衛著這片生態寶藏。

近五年來,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在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面採取了更加系統化、科技化和精細化的手段,持續鞏固其生態屏障地位。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環境監管執法等一系列「最嚴守護」換來了最美的生態。
如今,長白山保護開發區森林覆蓋率高達87.7%,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森林覆蓋率超過95%,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8.7%,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水清魚蝦歸,林茂鳥獸還。良好的生態環境,讓長白山愈發充滿生機和活力。
曾一度瀕臨絕跡的中華秋沙鴨成群結隊重返山林,築巢棲息。這個被稱作水域環境「生態試紙」的瀕危物種,最能分辨出水質的好壞。常年拍攝中華秋沙鴨的當地攝影師樸龍國說,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拍到中華秋沙鴨「跳巢」等罕見畫面的機會也多了。

為了保護這一珍稀物種,當地不僅為中華秋沙鴨設置了專門保護區域,還在棲息地安裝人工巢箱,幫助其生育繁衍,加強水生生物保護等工作。今天,在長白山地區棲息繁衍的中華秋沙鴨種群數量由初始的50多隻增加到600餘隻。
優質的生態環境,不斷增強當地百姓的幸福感,也吸引著天南海北的遊客前來「洗肺」養神,享受「生態紅利」。
在長白山腳下,美人鬆公園的原生態景觀讓北京遊客張萬鵬驚歎不已。「這裏的鬆樹太美!這裏的空氣太新鮮!這裏的天空太藍了!」

「但也有不足。」張萬鵬幽默地道來:「‘噪音’太明顯!唯一的‘噪音’是鳥叫,而且這裏的鳥竟然不怕人。」
其實並不是這裏的鳥不怕人,而是長白山對於野生動物們嗬護有加。
多年來,長白山持續加大保護工作的科技含量,對野生動植物監測及打擊非法捕獵、違規佔用林地等行為形成了「空天地一體」的數字化監測網絡。
在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數據管理指揮中心,3300餘個紅外線鏡頭分佈在長白山的各個關鍵點位中,拍攝到的影片畫面實時回傳,形成了全域日常管護和監控的數據支撐。
就在前幾天,指揮中心的大屏中,出現了一隻黑熊媽媽「教訓」幼崽小熊的搞笑畫面,引得工作人員哈哈一笑。隨後,巡護員將採集的相關數據實時記錄到了他的巡護日記當中。
景緻原生態 旅遊新業態
6月14日,長白山景區接待遊客13015人,比去年同期增長95.86%。
他們為天池「開冰」而來。在長達7個月的冰封后,此時長白山天池的堅冰正逐步融化,一池碧水即將重現人間,驚豔亮相。

位於長白山主峰火山錐頂部的長白山天池,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積水最深的活火山口湖。因獨特的地理、氣候、水體等自然條件,使長白山天池成為我國最晚開冰融化的湖泊。
「開冰季」的長白山,山下草木蔥鬱,綠意融融,而山上則是白雪皚皚,冬韻猶存,這一「冬夏並存」的獨特景色,吸引著大批遊客前來一睹「天池」芳容。
在過去,天池是長白山的絕對「頂流」,遊客欣賞完天池美景後滿意離開;而如今,長白山新增了多個「頂流」,讓遊客在多業態中不捨離開。
在長白山和平山地運動公園穿越原始森林,體驗一場最原始的旅程;在雪絨花「鹿鳴夏野」,近距離體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在聚龍火山溫泉部落,來一場天然火山溫泉的療愈體驗;在美人鬆愛情森林音樂會,體驗清新的夏日「森系浪漫」……
搞旅遊,要抓住年青人的心。近幾年來,長白山打造了一批「高顏值+強體驗」的網紅場景,吸引了大批年輕遊客前往。
在網絡IP《盜墓筆記》中,張起靈走進長白山雲頂天宮的那一瞬間,是書友們集體的青春記憶。「能在長白山建一座雲頂天宮嗎?」在網民的呼喚中,長白山正式「官宣」:安排!

作為東北地區雪資源最優區域,長白山連續兩年用「粉雪」打造巨型「雲頂天宮」。上個雪季,一座8萬立方米用雪量、設計精美的雪中樓閣,吸引了超50萬人次的旅客前來打卡。
印象中,在夏日出現的漂流場景,在長白山「解鎖」了冬日新玩法。清晨時分,當陽光灑向原始森林,兩岸掛上潔白的霧凇,年輕的遊客們打扮精緻地坐於皮筏艇上,順著蜿蜒的河道漂流而下。他們忍不住地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著獨特的經歷,「看,在雪國童話裡,體驗了一場礦泉水上的漂流!」

如今,出片已成為當代年青人的追求。在長白山和平滑雪場,最令工作人員王麗梅不解的是,雪場咖啡店裡,明明下午三點還「人滿為患」,日落前卻「空無一人」?後來她才知道:「哦!都踩著時間點兒,拍片兒去了。」
當夕陽的餘暉灑向長白山巔,雪地電單車化作「飛車」,載著遊客穿梭於林海雪原,一場融合於自然奇觀之中令腎上腺素飆升的浪漫之旅就此展開。點一點「快門」,便即刻擁有了一張「人生照片」。
建設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呼——」一輛設計時速達350公里的高鐵如銀色箭矢在長白山脈瞬間化作一條流動的綢緞。
6月1日,沈白高鐵全面進入聯調聯試階段,距離正式開通運營已近在咫尺。這條高鐵開通後,北京直達長白山將壓縮至4小時。

近五年,是長白山交通發展最為迅猛的時期。敦白高鐵改寫了長白山腹地無高鐵的歷史,沈白高鐵將讓長白山直達京津冀,長白山機場新航站將全面提升航運服務品質,龍蒲高速公路讓長白山區域通達四方,G331旅遊大通道讓長白山文旅發展新動能加快釋放……
「今天長白山的交通便利程度,是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的。」在長白山從事旅遊行業多年的王子萌感歎道:「在過去,從省會長春來長白山都得七八個小時,時間全浪費在路上了,自打高鐵開通後,遊客數量噌噌往上漲。」
2024年,長白山接待國內遊客1028.41萬人次。長白山景區累計接待遊客340.88萬人次,同比增長24.1%。隨著新高鐵線路的開通,可以預見遊客量將有不小的增長,長白山將如何接住「潑天流量」?
答案是不斷完善現代旅遊業體系。長白山保護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高飛表示,要通過推動大長白山地區文旅產業發展工作機制全面優化、服務品質全面改善、品牌形象全面提升,助力長白山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發展現代旅遊業體系,「科學統籌,協同發展」是基礎。「我們樹立大長白山理念,強化與延邊、白山以及吉林長白山森工集團等的溝通合作,努力推動‘資源共享、區域共治、品牌共建、利益共得’。」高飛說,健全完善與周邊地區的跨區域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常態化開展聯合執法,「旅遊市場秩序得到顯著規範,形成大長白山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
坐落於長白山腳下的二道白河小鎮,是遊客進入長白山景區的重要門戶。近年來,小鎮在旅遊精細化管理上下功夫,不斷提升旅遊品質。
在這裏,遊客可在「慢行綠道」上感受「山水林城相融、低碳節能慢行」的綠色城市形態,在這裏,你也可以看到秀美清澈的二道白河穿鎮而過,感受野禽伴水而遊的生態和諧畫卷。在這裏,你還能在22℃的夏天開窗見綠,轉角遇景,在銀裝素裹的冬日,沉浸在「雪絨花」的童話世界中……
小鎮遊的興起,打開了文旅產業「提檔升級」的新窗口。建設雲頂市集、恩都里休閑渡假商旅社區、麓角村等一批新項目,推出大型沉浸式演出《粉雪傳奇》,依託小說《盜墓筆記》打造「稻米驛站」……一批深耕本地特色的文旅業態,正在長白山下迎著八方來客。

今天,長白山擁有「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世界最佳自然保護地」「世界地質公園」三張國際名片。「我們要加快將長白山建設成為避暑休閑、冰雪旅遊、溫泉康養、生態文化、山地運動勝地,打造樣板式開發區,加快向世界頂級旅遊目的地邁進。」高飛信心滿滿。
(何晶茹、謝龍、李洋)